古代书院发端于唐,兴盛于宋。北宋时期,江苏境内最负盛名的书院当为茅山书院,而南宋时期,书院更进一步发展,南京出现了著名的明道书院。该书院为理宗时郡守吴渊依照白鹿洞书院规制创建,宋理宗亲写匾额赐之。景定四年(1263),知府姚希又斥巨资重修,重修后的明道书院各种设施齐备,是当时江南一带规模甚大的书院。入元,明道书院属建康路,除为大量学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外,还从事刻书等文化活动,今所考知者有参与《十七史》刊刻工作,并独立完成《新唐书》的雕版。
大德九年(1305),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顺从太平路学官之请,分行全道九路儒学,合刻《十七史》,主其事者为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副使伯都。《元史》记载:“伯都幼颖异,不以家世自矜,长嗜书史。大德五年(1301),擢江东道廉访副使,拜江南行台侍御史。未几,召入佥枢密院事,领舍儿别赤。” 当时,江东道辖宁国、徽州、饶州、集庆、太平、池州、信州、广德八路,外加铅山州。在刻印之前进行分工,统一版式、字体。其中,太平路率先刊出《汉书》120卷,以为样板,供其他各路取法。孔文声在太平路新刊《汉书》目录后题记说:“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以《十七史》书艰得善本,从太平路学官之请,遍牒九路,令本路以《西汉书》率先,俾诸路咸而取式之。置局于尊经阁,致工于武林。三复对读者,耆儒姚和中辈十有五人;重校修补者,学正蔡泰亨。板用二千七百七十五面。” 从中可知当时刻书情形。
图3-1-1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 苏州图书馆藏
明道书院承刊《新唐书》225卷,宋欧阳修等撰。每半页10行22字。建康路学录戚明瑞序云:“大德丙午(按,应为辛丑)拜都侍御持节江东,尝欲部下各路分刊《十七史》,升 所锓者《唐书》,建康路推官吕承务提其纲,前甘州路教授赵伯升日莅四学监造,且敦儒寻友缕辑毫联,自一校至三校,用心亦勚,时仆鼓箧升序,命述其事云。” 文中的“拜都”即《元史》中的“伯都”。前有校勘官12人,中有溧水学教授屠约和溧水学教授仇远名字。今南京图书馆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