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熊克刻书

宋代镇江刻书以熊克所刻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熊克(1118—1194),字子复,一字子履。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诸暨县、起居郎兼直学士院、镇江府学教授,被荐为校书郎,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出知台州,淳熙十二年(1185)被罢。著有《九朝通略》《诸子精华》《中兴小历》等。《宋史》有传。

两宋时期,福建建安和建阳两地汇集众多刻工,私家刻书活动极为兴盛,形成了足以与四川、浙江、江苏等相颉颃的刻书中心,所刻典籍史称“建本”。熊克每到一处任职,即以刊刻典籍为己任,方彦寿说:“熊克于乾道庚寅(1170)刻印三国魏王弼《老子注》2卷;淳熙九年(1182)刻印其父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1卷,前有图38幅,并附《采茶诗》10章。熊克在任镇江府学教授期间,在京口学宫刻印了汉郑玄《孝经注》1卷,底本得之于建安袁枢。又刻唐代成伯玙撰《毛诗指说》1卷,以及熊克自编本《京口诗集》10卷《续集》2卷,辑唐开元、天宝至南唐人的诗文。这是建阳人在外地刻书的较早记载。” 称其为较早在外地刻书的建阳人是对的,但称其在镇江仅刻4种典籍则误,各类史料记载熊克在镇江至少刊刻了5到6种典籍。

《道德真经注》2卷。三国魏王弼著。王弼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凭着深厚的学养,开一代注老之先。乾道六年(1170),熊克将之镂版,并为之跋曰:“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稀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克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1170),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 “分教京口”,明确交代刊刻地点在镇江。

《孝经注》1卷。东汉郑玄撰。《孝经注》于魏晋之际主要在民间流传,东晋元帝时始立于学官。唐玄宗为《孝经》作注,多引郑注。宋代邢昺作《孝经正义》用唐玄宗注,郑注逐渐少见。南宋乾道六年(1170),熊克、袁枢得郑注,刻于京口,即京口本。南宋以后,此书逐渐散佚。

《毛诗指说》1卷。唐成伯玙撰。伯玙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此书凡四编:兴述、解说、传受、文体。史上《毛诗》注本极多,而以毛亨和郑玄注本影响最大,但成伯玙能够做到不受毛、郑影响,完全按照己意去解诗,影响所及,开启了宋以后学者以己意解诗的风气。乾道八年(1172),熊克刊刻《毛诗指说》成,并为之撰跋云:“唐成伯玙有《毛诗指说》一卷,《断章》二卷,载于本志。《崇文总目》谓《指说》略叙作诗大旨及师承次第,《断章》大抵取《春秋》赋诗断章之义,撷《诗》语汇而出之。克先世藏书,偶存《指说》,会分教京口,一日同官毗陵沈必豫子顺见之,欲更访《断章》,合为一帙。盖久而未获,乃先刊《指说》于泮林,庶与四方好古之士共焉。乾道壬辰(1172)三月十九日,建安熊克记。”

《京口集》20卷。熊克编。关于该书的编纂和刊刻经过,熊克《跋〈京口集〉》说:“元丰中,曾彦和纂《润州集》,起东汉迄南唐,至宋朝则未暇也。乾道壬辰(1172)夏,太守文昌常伯,当涂宋公因命克裒开宝以来,别为一集,与彦和所次并行,且以见宋之文风焕出前代,于是尽模境内石刻,又遍阅诸集,仍访前贤子孙,得诗文六百余篇,厘为二十卷,目之曰《京口乾道集》,给钱十五万,属克刊焉。会宋公被旨奏事,郡缗不继,仅能雕诗集十卷,而杂文十卷姑藏之学宫。他日好事君子罗网转多,铨(诠)释愈精,则当悉取二厘正之,勒成巨编,以垂久远,乃克之志也。秋九月十五日,郡文学建安熊克记。” 可知熊克所编原书20卷,惜资金不足,只将其中的10卷付梓。

《京口续集》2卷。此书为熊克续编《京口集》而成,编刻时间为乾道九年(1173)。其《题〈京口续集〉》说:“《京口集》既成,久之,又得二卷,遂续于末。噫,自南唐以上诸集具存,曾彦和之纂《润州集》也,宜无所遗,而克最为浅闻,犹能为补八十余篇,矧近世文集人所未见者尚多,区区掇拾,正恐未得其半,他日岂无望于君子?乾道癸巳(1173)闰正月四日建安熊克谨题。” 熊跋《京口集》记载为“秋九月十五日”,不知具体年代,但是熊克题跋有明确纪年(乾道癸巳),故可推知《京口集》之编刻至迟在上一年,即乾道八年壬辰(1172)。

总体来说,宋代镇江刻书总量不多,尚未达到刻书区域中心的地步,但所刻典籍遍及四部,图文并茂,用纸考究,影响深远,为后世刻书打下了坚实基础。 5ql3dxFEjzgEmeVzpWADnP3vHGdlnheUD7lC98/7gG0uGp7TRHdqUnjFaB+0IE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