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官府刻书

宋代以州为标准行政区划单位,行政长官多称“知某州军州事”或“权知军州事”。苏州在宋代地方官府机构中,州、府、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这些地方政府机构刊刻了大量图书。考诸史料,表列如下。

宋代平江府官刻图书一览表

与唐人重视经史图籍编纂和刊刻不同,宋人乐于为唐人及当代人编纂文集并将之付梓,他们十分重视作者德行,希望通过刻书而颂其人,美其名。如政和元年(1111)毗陵人朱衮刻《笠泽丛书》4卷,就是为铭记陆龟蒙之美德的,他说:“天随子居衰乱之世,仕不苟合,家于松江,躬劳苦,甘淡薄,而以读书考古为事,所养者厚,故其为文气完而志直,言辨而意深,一归于尊君爱民,崇善沮恶,兹非所谓循乎道而不悖者耶?世所传《丛书》,多舛谬,衮既至是邑,想其遗风,因求善本校正,刊之于板,俾览者非独玩其辞而已矣,于其志节将有取焉。”

宋代平江官刻本中,最有特色的是公使库刻书。宋代在地方官府中设立公使库,其作用主要是为来往官吏提供吃住方便,职能类似于今天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开办的招待所。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说:“太祖即废藩镇,命士人典州,天下忻便。于是置公使库,使遇过客,必馆置供馈,欲使人无旅寓之叹。此盖古人传食诸侯之义。下至吏卒,批支口食之类,以济其乏食。” 可知早在宋初,宋太祖为了笼络各级官吏,特地诏令在各路、州、府增设公使库,由国家专门拨给一定的公款,称为“公使钱”,负责款待过往官员、犒劳军校及本地官员聚宴等。公使库的花销其来源一方面依靠朝廷拨付,另一方面则为州郡自筹。朝廷拨付的称为“正赐”,其数额“随州郡大小立等,岁自二百贯至五千贯止,若三京、三路帅府,成都、杭、广自来所用多者,增其数” ;而州郡自筹部分是由本地官府拨付的,“正赐钱不多,著令许收遗利,而以此州郡得以自恣” ,朝廷给予了地方政府许多优惠政策,于是,各级政府公使库便各显神通,公开经营、生息、配卖官物、酿造公使酒等,以增加公使库的收入。

拥有大量财富的各地公使库在接待过往官吏时,倾尽所能,给官吏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而那些被热情款待过的官员一旦受到朝廷重用,则会加大对公使库的资金拨付,或者对公使库在地方过分敛财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拥有充裕资金来源的公使库,十分垂青文化事业,纷纷刊刻典籍,为宋代出版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据史料记载和现存传本可知,台州、苏州、吉州、明州、沅州、舒州、抚州、信州、泉州、鄂州、婺州、筠州和舂陵等地的公使库就刻过很多书。其中,苏州公使库刻书历史影响最大。

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苏州公使库刻印《杜工部集》20卷,在杜诗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早在唐代,杜诗已成集,《新唐书》载:“《杜甫集》六十卷,《小集》六卷。” 然而逢唐末五代之乱,这个60卷本的杜集到北宋初年已不复可见,其他多种杜集皆散佚,即便世间尚有,也藏于私人之手,世人极为难得。入宋,杜诗受到学者的高度推崇,其“集大成”的地位已成为共识,“学诗当学杜诗” 也是宋代诗坛的主流取向,因此,杜诗的搜集、辑佚、校勘、整理和编纂等工作渐次展开。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编《杜工部集》20卷,“遂为定本” ,也是一切评注版本的“祖本” 。但是,囿于史料所阙,王洙所编《杜工部集》是否及时付梓,无从考知。20年后,姑苏郡守王琪取家藏王洙本重新编定,并交由苏州公使库镂版刊行。王琪,字君玉,华阳人,生卒年不详,数临东南诸州为官,政尚简净,以礼部侍郎致仕。在刊本《后记》中,王琪云:“原叔虽自编次,余病其卷帙之多而未甚布。暇日与苏州进士何君瑑、丁君修,得原叔家藏及古今诸集,聚于郡斋而参考之,三月而后已。义有兼通者,亦存而不敢削;阅之者固有浅深也。而又吴江邑宰河东裴君煜取以覆视,乃益精密,遂镂于版,庶广其传。”

从王琪《后记》可知,助其校勘的是苏州两位进士——何瑑和丁修,助其复审者为裴煜。何瑑与丁修生平不详。裴煜,字如晦。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皇祐至嘉祐间(1049—1063)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充秘阁校理,治平(1064—1067)时知扬州、苏州,官至翰林学士。其时裴煜任吴江知县,他闻知王琪刻杜诗,于是将自己辑佚所得杜甫诗文9篇作为“补遗”附录在《杜工部诗》后。

关于苏州公使库所刻杜集的数量和价格,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记载说共印一万部,每部10册,每部只卖一贯,当时一贯约合1000文,价格并不贵,史称“士人争买之,富室或买十许部” ,很快售完。王琪原刻本已不可见,上海图书馆所藏为南宋翻刻本,每半页10行,行18至21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作为杜集祖本,以后各类杜集增补、校勘、编年、分体、分类、注释、评点、选本等,都是在此基础上陆续展开的。

《杜工部诗》之外,哲宗元符元年(1098),苏州公使库还刻印有《吴郡图经续记》3卷。该书为宋人朱长文所撰。朱长文(1039—1098),字伯原,号乐圃,一号潜溪隐夫。苏州吴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以父忧去职,举进士,以病足不试 ,筑藏书楼“乐圃坊”,藏书2万余卷,多有珍本秘籍,闻名于京师,当时有名人士大夫以不到“乐圃坊”为耻的说法,元祐(1086—1094)中起为本州教授,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秘阁校理等职。除《吴郡图经续集》外,还著有《琴台记》《乐圃余稿》《乐圃集》等。《宋史》有传。关于撰纂此书的经过,作者《序》说:“元丰初,朝请大夫晏公(知止)出守是邦,……尝顾敝庐语长文曰:‘吴中遗事与古今文章,湮没不收。今欲缀辑,而吾所善练定以谓惟吾子能为之也。’长文自念屏迹陋巷,未尝出庭户,于求访为艰。而练君道晏公意,屡见促勉。于是参考载籍,采摭旧闻,作《图经续记》三卷。” 该书所承续的应是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李宗谔等撰的《苏州图经》(又名《吴郡图经》),后又因章岵的索取而“稍加润饰”。《序》作于元丰七年(1104)九月,成书当在此以前。当时未能刊行。苏州公使库所刻之本,半页9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卷首有祝安上书:“元符改元,安上以不才滥绾倅符……而得此书于公之子耜,惜其可传而未传也。于是不敢自秘,偶以承乏郡事,俾镂版于公库,以示久远。……越明年,岁在庚辰(1100)八月望日,朝请郎通判苏州权管军州事祝安上书。” 惜该刻本后世不传,清乾隆六十年(1795),苏州著名藏书家黄丕烈以五十金从华阳桥顾氏得一宋刊本,亦非苏州公使库刊本,乃绍兴四年(1134)郡守孙佑翻刻本。黄丕烈去世后,历经汪世钟、胡珽、吴云、汪鸣銮、蒋汝藻等递藏。民国十三年(1924)蒋汝藻据以影刻,收入《密韵楼景宋七种》。 OHYsSBKCF3fG7Rteizmw1RWZo262PVnObqcv9uYhPUjT2L9JpKWLTWke5lz/3k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