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平江府刻书

苏州唐末属吴越国管辖。五代龙德二年(922),钱氏重修苏州城池,以砖筑城,气势雄伟。北宋初仍归吴越王掌管。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归宋,改苏州为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升苏州为平江府,治吴县,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太仓、吴县、常熟、昆山、吴江和上海市的嘉定、宝山等。

两宋时期,平江迎来了经济发展新阶段。首先,地方官府重视对农田水利改造,生产工具得到进一步改进,农民讲究精耕细作,因而,这时期平江一地粮食生产达到了很高水平,成为朝廷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不胫而走。其次,平江的蚕桑、柑橘、花卉和水产等副业与农业一同在宋代得到高度发展,各类手工业十分繁荣。最后,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相应地带动商业和城市建设的兴盛和繁华,其时的平江府号称东南都会,史载“自钱俶纳土至于今元丰七年(1084),百有七年矣。当此百年之间,井邑之富,过于唐世,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近郊隘巷,悉甃以甓。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实太平盛事也”

经济繁荣带来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范仲淹任平江知府时,在城南舍宅兴建府学,邀请著名学者胡瑗主持,影响及于全国,史称“郡县皆有学,而吴固为称首” 。现存南宋绍定二年(1229)石刻《平江图》,还可以清晰看到平江府学周围有长洲县学、鹤山书院及和靖书院等,平江一地的教育在当时确是领全国之先的。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平江文士队伍的壮大,科举中式及出任重要官职的苏州士人逐渐增多。

两宋时期,平江成为与杭州齐名的刻印中心,雕版印刷术比较先进,刻印精美,称为“姑苏本”或“苏州本”,又称“吴本”。两宋平江刻书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流传至今最早的刻本为北宋咸平四年(1001)苏州军刊《大隋求陀罗尼(经)》1卷,最晚为宝祐五年(1257)刻《通鉴纪事本末》42卷和《甫里先生集》20卷。二是刻书单位多。今可考知者有公使库、军州、府学、县学和寺庙等。三是刻书种类多。除未发现有儒家经典外,遍及史、子、集及佛经诸类,而以集部为最。今从刻书单位角度,略论两宋时期平江府刻书成就。 FHbiyI4IalP+oZ6vM8nW7JKWfyUX0oN63v+IQSS10FF4P+3OyVSqRwGCWAQpY7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