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五代江苏刻书

唐末农民起义以后,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社会又重新回到了分裂割据时代,北方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南方则出现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史称五代十国。五代时期的江苏境内分属于不同政权管辖,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则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其中,杨吴、南唐政权以扬州、金陵为中心,先后共存在85年,对江苏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为两宋以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吴政权是否有刻书之举,史料不载,今能考知者为南唐刻书。南唐灭吴,都金陵,改称江宁府。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均崇尚学术,善作诗文,在他们的影响下,南唐藏书为十国之冠,《续资治通鉴》记载:“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及平诸国,尽收其图籍,惟蜀、江南为多,凡得蜀书一万三千卷,江南书二万余卷。” 可知南唐藏书之富,为刻书准备了上好的底本来源。

南唐后主李煜汲取四川先进的造纸技术,改进了宣纸的制造工艺,用楮皮制成了光滑洁净的纸张,经过了打磨、上光等工序,成为官方专用高级纸张,此即史上著名的“澄心堂纸”。《渑水燕谈录》记载说:“南唐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物,为天下之冠。” 李煜不仅将澄心堂纸钦点为御用,更以“南唐烈祖节度金陵之晏居” 的“澄心堂”为其命名,并辟后苑御书房“澄心堂”大量储藏,即所谓“澄心堂中千万轴” 。而李廷珪者,原姓奚,易水(今属河北)人,因所制墨改进原先捣松、调胶等法,做成后光泽如漆,为南唐后主李煜所赏识,被任为墨务官,并赐姓李。其墨造型精美,有“剑脊龙纹”圆饼、“双脊鲤鱼”、“乌玉玦”、“蟠龙”弹丸等。据称选料以松烟一斤,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而成。故有“得其墨而藏者可五六十年,胶败更调,入水三年不坏”和“其坚如玉,其纹如犀”之说。 南唐的造纸和制墨技术娴熟,为刻书准备好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后唐长兴中,冯道、李愚奏云:‘尝见吴、蜀之人鬻印板文字,色类繁多。’” “色类繁多”是说两地刻本种类多,但是“印板文字”指的是哪类图书,没有说清楚,不过,根据前文所提到的《唐语林》的记载,五代时吴蜀等地所鬻卖的刻版文字,大约也应该是日历之类的实用印刷品。

五代时,江苏境内的刻书活动主要集中在建康(今南京)。建康为南唐首都,李氏统治者酷爱艺文,史载他们先后镌刻的典籍有:

1.《史通》

《史通》为唐刘知几所撰,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写成之后,刘知几曾将抄本送给知近人阅看。刘氏卒后,玄宗敕河南府就家写《史通》以进。因此,当时官方和刘氏家里都有《史通》抄本行世。据明人丰坊所作《真赏斋赋·序》称:“刘氏《史通》《玉台新咏》(原注:上有‘建业文房之印’),则南唐之初梓也。” “建业文房之印”为南唐后主李煜藏印,可知《史通》在南唐时期(937—975年,李煜于961—975年在位)已有刻本。今所见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刻本,但脱讹颇多。明万历五年(1577),张之象得见宋刻本,校而刊之,较为完善。

2.《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10卷,南朝徐陵编,是《昭明文选》之后上继《诗经》《楚辞》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该书南唐刻本史料记载见上文,但南唐刻本不见流传下来,宋代所刻版本中最好、最符合原貌的是南宋陈玉父的刻本,明崇祯六年(1633)赵均曾以该本覆刻。现存的版本则为明无锡孙氏活字本。

3.《韩集》

韩愈文集是长庆四年(824)韩愈逝世后由门人李汉编辑的,计有赋4篇、古诗210首、联句11首、律160首、杂著65篇、书启序96篇、哀辞祭文39篇、碑志76篇、笔砚鳄鱼文3篇、表状52篇。南宋时,由于时间长久,散逸过多,廖莹中世彩堂为之刊刻,是为《昌黎先生集》40卷,另有《目录》1卷,《外集》1卷,《附录》5卷,《增考年谱》1卷。莆田人方崧卿《韩集举正序》称其所校勘碑志祭文,“以南唐保大本兼订焉” ,可知南唐时刻有该集,但后世亦不见流传。

此外,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余话》记载说:“《大业幸江都记》自有十二卷,明清家有之,永平时扬州印本也。” “永平”为五代初期前蜀年号,时值公元911—915年,可知五代时扬州也有雕版印刷之举,惜无实物留存。 4rs09dvX20jdMY5W5L4aF/ZHzm1Qebh2omgwryOB6Oaqev007a4OOT6uLPiID60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