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百姓富”:念兹在兹的深切牵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也是自己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百姓富”的要求和期待,体现了人民领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牵挂,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内在反映。老百姓期盼什么、过得怎样,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在心的“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能不能做得到、做得好“民生七有”,是衡量“百姓富”的重要指标,也指明了实现“百姓富”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百姓富”不可能凭空实现,离不开以人民为主体的实践奋斗。为此,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矛盾、短板为突破口,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对理解“百姓富”何以提出、把握“百姓富”何以推进提供了根本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百姓富”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对徐州马庄村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致富表示肯定和鼓励,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在南通五山地区考察时看到滨江生态的“沧桑巨变”,对在场的群众说“大家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很幸福,幸福是你们共同奋斗、亲手创造出来的” ;在扬州考察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在苏州考察时指出,“昨天我看了工业园区,今天又看了传统文化街区,到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要求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江苏的山山水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装在心里;江苏老百姓的生活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江苏发展得怎样、未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推进“百姓富”的要求,对民生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体现了大国领袖的民生情怀,蕴含着对江苏要率先创造现代化富民业绩的深切期盼,要求江苏这样有条件的省域在率先实现“百姓富”上展现作为,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定追求。 4gbfnZdrRplMPj5TTC5xghqUO4lFhHRexVeagZsH0NoJXU4qKf7KPMC3X1aN+m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