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思想指引与时代特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历史性转变,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必要性、重点领域、目标阶段、实现方式、保障条件等进行了系统阐释,为江苏推进“百姓富”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科学的思想指引

2012年11月15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彰显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心信心。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深刻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此为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向贫困宣战的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共同富裕提出明确要求: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2020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会议对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根本宗旨高度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所在,强调“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篇经典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深刻透彻阐明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深刻阐明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坚实基础和目标任务,作出我国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的重大判断;深刻阐明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的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深刻阐明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科学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是党百年奋斗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宣示和郑重承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涉及14亿多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深刻认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党中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和21世纪中叶的分阶段目标安排;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吊高胃口,不能搞“过头事”等。既提出了“过河”的任务,也解决了共同富裕的“桥”与“船”的问题。

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要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推动发展实现“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做大社会财富“蛋糕”,使国民收入达到更高水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命题,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快,同时,人的精神追求的超前性又对物质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保障所有人脱贫,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包括精神上的脱贫,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针对共同富裕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多地强调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又将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量,忽视了人类发展与自然平衡的相互关系。当人们获得了物质的丰裕、精神的充实,却越来越发觉生存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并非仅仅体现为人类自身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物质丰富、精神文明,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三是共同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换言之,共同富裕不是部分群体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富裕,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部分群体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绝不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有悖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必须尊重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主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应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人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真正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平机会、公平条件和公平权利,确保向上流动的渠道畅通,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统一。国家的富裕是国家进一步强大的物质基础,民族复兴是人民幸福进一步提升的前提条件,没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没有人民幸福、人民共享,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要实现富裕到富强、复兴到幸福的转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并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要求不断改进执政方式,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人民的幸福。 5Pnn2Ml+UuUIjIkfqkie0rHr/P6ap362AYSQbZGqc6Q4Du5FShg3FS4ezQsIsU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