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央工委选址滹沱河畔

1947年3月31日晚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离开枣林沟,向北前进,来到绥德县的田庄镇。在夜幕笼罩下,毛泽东、任弼时与刘少奇、朱德等战友分开了。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他们将奔赴各自的战场。

中共中央留在陕北,最令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临离开枣林沟,朱德又召集中央警卫团连以上干部开会。他叮嘱说:“毛主席、党中央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这个任务很重大,也很艰巨。你们可要坚决勇敢,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是无法补偿的。”朱德还指示要把身强力壮、有战斗经验的干部战士留在陕北,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绝对安全。他让警卫员把自己的望远镜拿来,亲手送给骑兵连长说:“你们担负着武装侦察的任务,是中央的耳目,拿着它去发挥作用吧。”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央工委由书记刘少奇,副书记朱德,常委董必武(后加彭真、康生),委员陈伯达、邓颖超(全国土地会议后留在工委),秘书长安子文(后加伍云甫)组成。绥德田庄分手后,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乘车向东,在绥德县城南约35公里的石嘴驿渡过黄河。4月2日凌晨,到达黄河东岸晋绥解放区的临县三交镇双塔村。这里是中央后委驻地。他们与前几天来布置工作的周恩来会面了。

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半小时后,周恩来乘车西去,回陕北与毛泽东会合。刘少奇、朱德和董必武、叶剑英、杨尚昆等研究组织迁移事宜。

4月4日,刘少奇和朱德就中央机关人员转移安排事宜致电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从延安出发的中直、军直5500人,留河西700人,留晋西北及少数去五台工作约1000人,决定去太行3800人。第一批行军走3000人,其余陆续走。路线经五台山前进。

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刘少奇、朱德带领工委去晋察冀指导工作,董必武经五台转太行参加财经会议,准备担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4月16日,中央工委离开三交镇。刘少奇、朱德乘汽车前行,大部队在中央工委秘书长安子文率领下徒步行进。刘少奇、朱德一行经兴县、静东、宁武、原平、五台,于4月26日到达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驻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中央工委到底落脚何处,中共中央没有明示,中央工委也没有明确意见。在4月9日中共中央的通知里,要求中央工委到“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4月11日中央电示刘、朱“先至晋察冀指导工作一时期”。他们的大致目标是太行山区。

到了晋察冀,中央工委听取了汇报;刘少奇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土改工作报告上作了批示。5月3日,刘少奇、朱德等在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刘澜涛陪同下,到达平山县封城村,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及政委罗瑞卿会面。刘少奇和朱德谈起中央工委准备进发太行山区时,受到聂荣臻等人的热情挽留。他们希望中央工委留在晋察冀。

晋察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华北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曾被毛泽东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全面内战爆发后,承德、大同、张家口在国民党重兵进攻下,相继失守。晋察冀的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刘少奇、朱德商议后,遂致电请示中共中央。5月10日,中央复电:“完全同意中央工委及工委工作机关留在晋察冀工作。”

中央工委决定留在晋察冀,首要的问题是在何处驻扎?朱德提出一个原则:“要跟全国各地联系较为方便的地方,即交通比较畅通却又不能在大平原上。”刘少奇说得更原则:“要考虑到最后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刘少奇所说的“最后指挥大决战”,很明显,意指为将来中共中央的到来作好准备,部署全国战场。这不得不增加了选址的慎重性。

具体地点定在哪里?安子文回忆:“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留在阜平。阜平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但是村庄少,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差。另一种是到建屏县。建屏县的东、西黄泥一带村子多、村庄大、距离近,又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不利的是日寇烧的房子未修复。” 建屏县,就是平山县。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病逝于平山县小觉镇,为了纪念他,抗日政府把平山县西部山区命名为建屏县,东部为平山县。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在平山、建屏县的郭苏、柏坡、洪子店一带选址。

正如安子文所说的,平山县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就建立了农村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1937年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开辟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最活跃、最坚强的根据地。“最后一碗饭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了队伍上”,这便是平山人民支前抗日的真实写照。曾被誉为“太行山的铁的子弟兵”八路军“平山团”是由平山县2300多名太行儿女组成的革命武装,后被调至延安担任卫戍任务,参加了南泥湾垦荒并数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誉满全军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是平山人民的优秀代表。

平山县还有很好的自然条件。东、西黄泥和柏坡一带村子数量多,村庄规模大,彼此距离近。美丽的滹沱河蜿蜒而过。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有很多驰名的土特产,当地有“平山不贫”“阜平不富”的说法。

长年跟随朱德的秘书潘开文,对参与中央工委选址这一过程记忆犹新。多年后他回忆:

中央工委决定留驻晋察冀后,到哪里安营扎寨还需经过认真的考虑,因为工委好几千人,所找的地方要能放得下,供给要有保证,地理条件要合适,群众对党的感情也要高。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沿滹沱河村庄较多,村子大,距离近,河两岸滩地肥美,物产丰富,而且在地理条件上,向东30公里便是华北大平原,交通便利,所以决定在平山、建屏县的郭苏、柏坡、洪子店一带选址。

选中央机关驻地是一件大事。所以在考虑有谁去担当此项选址任务时,朱德提议由我与晋察冀军区后勤管理处处长余光文前去勘察。我自打红军长征开始一直在朱老总身边工作,且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对中央情况比较了解,心里对中央机关需要一个什么环境,客观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很明白。余光文对晋察冀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与当地政府也有联系,所以朱老总与聂荣臻提议让我们二人去。这时我建议让朱老总的卫士齐明臣一同去,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曾在平山建屏一带,对当地环境及群众情况也有一定了解,少奇同志与朱老总表示同意。

随后,我、齐明臣和余光文三人奉命带上地图沿滹沱河骑马向上,边走边看,一直走到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尤其是洪子店是个大集市,热闹繁华,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容易暴露。再折回来走到西柏坡时,天色已黑,遂决定住一夜。因出发时朱老总叮嘱过,不要打扰群众,所以那一晚我们露营住在外边。

那一天夜晚的星星很亮,我们吃过东西后在村边转悠,发现这个西柏坡村子外边儿有一片苇地,苇池外与滹沱河之间有一条大路,可通大车,我考虑到只要可通大车,汽车就可以通过,有利于与各根据地联系。而苇地里边与西柏坡村间有一条路,不是本村人是很少走的,这样保密很好做。同时发现西柏坡村里许多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但根基很好,全是石头的,也很多,比较容易修复。

我们三个人一商量,看法一致,都认为西柏坡所在区非常适合,一是村子比较集中;二是交通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联系;三是安全问题有保障;四是居住条件不错,环境好。于是我们第二天将勘察情况绘成草图,返回到了行唐县上碑村进行汇报。回到上碑后,我就向刘少奇、朱德汇报所见所闻和具体选址情况。两位领导开始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等我把情况说清楚以后,两位领导把五万分之一的建屏县地图(西柏坡当时属于建屏县,后归平山县)铺在地上,认真地看起来,一边看一边交谈,并频频点头,我一看领导神情,心想这事儿办成了,觉得很高兴,后来果真朱德、刘少奇对此次考察任务表示了满意。之后朱德、刘少奇与晋察冀中央局领导进行探讨后,把建设任务交给了同行去的余光文,因他是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管理处长。也就是说下一步的建房工作是由晋察冀中央局负责的,我、齐明臣则随朱老总、聂荣臻一同去了冀中安国,后来再回到西柏坡已是7月初了。

西柏坡,位于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这个村子始建于唐代,因为村北山坡上翠柏苍郁而最初取名“柏卜”。在村子东面还有一个村子叫东柏卜,与其相对的村子自然就叫西柏卜。民国初年,改“卜”为“坡”,才有了西柏坡这个名字。

与西柏坡擦村而过的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穿越太行山进入河北省平山县境,东流至献县,与滏阳河汇合后入子牙河。滹沱河风景优美,文人骚客曾留下吟诵的诗作:“长堤枕春郭,断岸入残晖。宿鸟张灯起,惊凫解缆飞。”明代何景明的五言绝句把滹沱河惊涛拍岸的气势表达得淋漓尽致。清代徐攀桂的《滹沱新涨》这样描写滹沱河的美景:“滹沱新涨水光寒,蔓草平沙漾翠澜。夹岸屯田何处是,波回雁叫夕阳滩。”滹沱河流经平山县时,在太行山余脉拐了个弯,环抱着一个静谧的村庄,这便是西柏坡。

1947年西柏坡村貌

沿滹沱河两岸不仅滩地肥美,物产丰富,且村庄较多。除了西柏坡、东柏坡,还点缀着李家庄、洪子店、黄泥、夹峪、郭苏、南庄、陈家峪、李家沟口、上东峪等村庄。若将来中共中央一些机关来,滹沱河两岸的这些村庄都能派上用场。

在这些村庄,洪子店、黄泥、夹峪、郭苏均千人以上,郭苏和洪子店还是当地主要的集市。这将为中央机关长期居住提供便利的条件。但这些村子很大、热闹,目标也大,不便于保密。而西柏坡村子较小,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民风淳厚,村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子有一段距离,从安全角度更适合中央居住。西柏坡交通也便利,有利于和各解放区联系。唯有村子里的房子因战争大多被毁,会带来一些暂时的困难,但基础较好,盖个顶就可以入住,建设起来容易,又不干扰老百姓。所以,潘开文等人认为西柏坡非常合适。

刘少奇、朱德等中央工委领导听完汇报,看着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当即锚定西柏坡。报请中央同意后,开始做入驻的准备工作。

当年参与选址的齐明臣,也曾赋诗《选址西柏坡》,详细叙述了选址情况:

上碑奉命选址行,

仙乡福地走西东;

滹沱河岸访村镇,

发现柏坡好环境;

南向山水视野广,

北靠卜岭居安宁;

目标隐秘宜保密,

利于警戒与防空;

应急进退交通便,

相关村落可屯兵;

人杰地灵正气旺,

适做工委大本营;

书就说明附图示,

马上返回报详情;

首长听罢表满意,选址任务告完成。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7月初,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搬进西柏坡。7月12日,刘少奇电告各中央局、分局:“现朱德、董必武、康生、彭真、陈伯达均已到达平山工委所在地,中央工委即正式成立,各处情况及报告望即送工委。” 安子文率领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社会部、中央青委、解放日报社、徐特立文教工作团、军委总政治部、军委三局一部、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机要处各一部、军委总卫生部、军委供给部各一部及杨家岭行政处等,共1300余人,分4批从陕北经晋绥解放区转入西柏坡附近,分散驻扎在滹沱河畔的村子里。

为了保密起见,中央工委对外称作“工校”或“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刘少奇化名胡服)、朱校董。

当年,西柏坡村民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新奇得不得了。他们形容这个“学校”有“五多”:车马多、天线多、手枪多、哨兵多、首长多。据西柏坡老人们讲,因为平山是老解放区,许多人家都有毛泽东和朱德的像,加上朱德爱动,经常外出散步和老乡们聊天,大家早就认出他来了。但淳朴善良的老百姓,衷心地爱护自己的领袖,从不向外声张。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后,还经常上街转转,乡亲们都随着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称首长们为“大先生”。

对中央工委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毛泽东在6月14日致朱德、刘少奇的电文中有明确指示:“你们在今后六个月内如能(一)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二)将土地会议开好;(三)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做好这三件事,就是很大成绩。”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驻扎停当后,于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基本纲领,公开树起消灭封建制度的大旗,极大地推动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央工委的3个任务之一是“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改变晋察冀在军事上的被动状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陕北战局,也势必影响刘邓大军的南下。在中央工委的指导下,晋察冀野战军进行重组,并陆续发起正太、青沧、保北战役,在华北战场连创佳绩,使得国民党在华北平原上只得据守石家庄、保定等几座孤城。特别是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消灭了驻守石家庄的大半精锐部队,解放石家庄的时机成熟。11月6日,石家庄战役打响。经过6天6夜激战,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自此,整个华北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

中央工委的第三项任务是“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为着争取战争的胜利,中央决定在太行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区财经关系和收支,并决定以董必武为办事处主任,由华东、五台、太行、晋绥各派一得力代表为副主任并经常参加办事处工作。正在由陕北向西柏坡转移途中的董必武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邯郸,参加华北财经会议。3月至5月,华北财经会议在晋冀鲁豫中央局所在地河北邯郸冶陶镇正式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研究如何解决好战争所需要的财力供给问题。会议决定并报中央批准,成立了统一管理华北财政经济的华北财经办事处。到了西柏坡后,董必武在中央工委驻地以华北财经办事处的名义致电各局:华北财办即将正式开始工作,地点设在晋察冀建屏县夹峪村。华北财办在短短的时间内对各区财经工作进行指导协调,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成效卓著。

中央工委将驻地选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为这里成为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风云际会间,西柏坡成为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打卡处。 Ba8v9i/4XOy55gZThvcqyTJXKiI5JLb+YXuVmjv+IqfoiM3iBkIxH8b3vi6f5c2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