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

(一)省总社工作举措

省总社以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为目标,以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为重点,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生产、烘干、收购、存储和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22年,全系统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面积1659万亩,同比增长12.1%。

江苏苏合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合农服),与洋河集团、宿迁市社共同设立宿迁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宿迁市农科院研育的“洋绵9号”作为酿酒原粮推广品种,以订单农业为抓手,以“村企”“村社”共建形式,在泗洪、宿城、宿豫、洋河新区等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建设原粮示范种植基地8300余亩,打造“酒企+科研院所+社有企业+种植基地”的酿酒原粮全产业链服务机制,采取“两端”带动“中间”的服务策略,以订单农业和“农资+服务”为引领,搭建集“耕、种、防、收、售”为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体系,形成了“企业+订单+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通过服务有效破解农户“小生产”经营困局。全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8.7万亩,同比增长137%。实现粮食贸易近5万吨,交易额达1.3亿元,实现当年成立、当年运营、当年盈利。

(二)各地创新实践

2022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组织体系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服务,聚焦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和耕、种、管、保、收各环节,涵盖单环节、半托管、全托管各形式,有力破解“生产主体做不了、做不好”共性难题,盐城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农资综合服务型”模式、仪征和如东的“社村共建”模式、睢宁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溧阳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等,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样板示范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培育壮大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得到了新加强。 2022年,全系统有84家社有企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服务面积386.6万亩,其中,土地流转85.8万亩、土地托管300.8万亩;全系统有761家基层社(含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1272.4万亩,其中:土地流转314.2万亩、土地托管958.2万亩。 一是涉农社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市县供销合作社通过自筹资金投资新建扩建、与系统外企业联合共建了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射阳县社新成立农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年实现“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面积8万多亩。 二是基层社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全系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22年,改造薄弱基层社83个、改造升级农村综合服务社445个、培育基层社示范社66个,省级供销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6个,推动新建改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面积3.41万平方米。仪征市社重点依托基层社,通过与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建成4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是领办创办的服务类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不断增加。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连接小农户最直接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强化组织联结和利益联结,2022年全系统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32个。东台市时堰供销合作社牵头出资成立的东时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等成员社50家,吸纳农民社员1286人,拥有大型农业机械220多台(套),2022年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6.5万亩,今年全托管服务面积将达1万亩。

——打造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取得了新进展。 各地供销合作社不断创新实践,持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利益融合”转变。在组织架构上,采取“主体+”联合合作的形式;在服务形式上,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融合拓展“农资+服务”“农机+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一是“社村共建”模式。 以仪征市、如东县、东台市、泗洪县等地为代表,由基层社牵头,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涉农部门联动,联合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织密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二是“农资综合服务”模式。 以溧阳市、南通通州区、睢宁县、盐城市盐都区等地为代表,突破传统农资销售单一发展模式,以农资供应为切入点,逐步从测土配方、植保飞防、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农资服务拓展到农田托管、信用贷款、农产品电商等综合服务。 三是“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 以射阳县、新沂市、靖江市等地为代表,以龙头企业牵引主导,依托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整合为农服务资源,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增效。此外,还有一批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典型模式:创塑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345模式的“滨海模式”、“两端”带动“中间”的“苏合农服模式”、构建新型为农服务组织的“时堰模式”、社农联结共振兴的“三仓模式”和“连云港田管家模式”等服务模式。

——延伸拓展多维化的服务领域迈出了新步伐。 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聚焦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的引导支持力度,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引导服务主体积极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探索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方法路径。 一是拓展服务范围。 推动从粮油等大宗农作物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宜兴市社入股珍香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提供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保姆式”托管服务;高淳区社运营管理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省、市、区三级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入股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支持2万亩螃蟹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为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创新服务。 二是延伸服务链条。 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及农林牧渔各产业的覆盖率和支撑作用。张家港市社和溧阳市社探索成立农业产业联合体,打造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南京市社与高淳区社联合合作,组建南京益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高淳区社与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组建高淳中合惠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参股2500万元组建高淳汇恒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参股240万元组建高淳武家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服务。 三是加强服务品牌建设。 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特色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溧水区社负责运营与推广“无想田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高淳区社强化持有的“固城湖”商标品牌建设,如东县社联合县属国有企业东和集团创建了“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溧阳市社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溧阳白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省领导视察滨海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

(三)典型案例

[连云港市社聚焦主责主业,实施为农服务体系“三新惠农”工程] 连云港市社聚焦主责主业,在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助力农产品销售、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做实“三农”服务,实施为农服务体系“三新惠农”工程,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省委常委、副省长马欣在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会上对连云港市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构建立体化组织体系新格局。 精心打造“市县区为农服务综合中心+乡镇为农综合服务体+基层社+专业合作社+N个村级为农服务综合社”的立体化为农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全系统现有1个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6 个县区级为农服务中心、87 个乡镇综合服务体、82个基层为农服务社、104个专业合作社、871个农村综合服务社,全面夯实了为农服务组织基础。

东海县温泉镇为农服务综合体

灌南县新民村综合服务社

——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渠道。 注重农产品品牌培育,引导农产品从初加工走向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发展农产品直采直供、冷链配送等“订单式”农业销售新模式,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与省总社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战略协作联盟,东海、赣榆、灌南、灌云等县(区)社举办多场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延伸农产品直供链,与省总社“鲜丰汇”平台合作对接本地市场,通过“公司+种植基地+联合社”的模式,实现“农校、农超、农企”零距离对接。2022年,全系统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总额 260.1亿元,农副产品电商销售额20.6亿元。

——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 全面提升托管服务,打造“7+1”(7个公司加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供销合作社向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延伸,示范引领全市农业服务主体开展农田托管、测土配肥、无人机喷药施肥、粮食烘干收储等服务,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2022年以来,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有序促生产,全市农田全托管面积达30万亩,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20万亩,平均每亩为农民节本增效180元。

灌云县供销合作社农校对接服务中心

[聚焦现代农业新需求——徐州市社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 2022年,徐州市社聚焦现代农业生产新变化,立足服务“三农”主责主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社会化生产从“耕种管收”传统四项服务向“研工销”三项环节深刻转变,探索一条更有深度、更具宽度的全新服务路径。

——当好“科研所”,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先后研发水稻新品种10个,保障范围覆盖苏鲁豫皖四省,年供应稻麦新品种1300余吨,水稻单产增加近50公斤。”今年夏种期间,越来越多淮海经济区内的农民选择使用徐州稻种。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徐州市社主动作为,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的育种体系。

——培育“加工厂”,扩大农副产品升值空间。 “研制生产的鲜果保鲜、果脯、果干、蜜饯等产品十余种,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并外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徐州市社引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铜山区粮食连片生产区共同投资建设食品加工企业,建立6000余亩生产基地,开展小麦、稻米、杂粮、果蔬等作物种植及深加工业务,农户亩均增收近千元,带动500余名农民就业。

——建强“大卖场”,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 强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联合合作,以销定产、产销结合,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154.7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额108.2亿元。

[滨海县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个一”机制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滨海县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健全的组织优势和县属国有投融资主体的引领作用,把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综合改革的重点,打造“三四五”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品牌,建设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开展生产、供销、技术、信用四项服务。

——构建全覆盖“一张网”体系,当好“农管家”。 一是建立县级运营中心。2022年,接入127家专业合作社、625家家庭农场、69家涉农企业、16家粮食加工企业、18家粮食仓储烘干企业作为终端应用点。二是建立镇级服务平台。作为县级运营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点的中转平台,在镇级范围内重点提供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八项服务,完善农副产品购销、农村电商物流及信用互助合作等经营服务功能。三是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以“供销合作社牵头、村集体领办、经营大户参与”为模式,实现“五公里服务圈”进家门、到田头。2022年建设站点83家,按股比进行利益分配,供销合作社将部分收益以奖补形式扶持参股企业。

——聚力全方位“一件事”服务,当好“农保姆”。 一是生产合作“一件事”。根据家庭农场、淡水养殖、农机服务等不同类别组建合作团体,将过去一家一户、一村一协会“小团队”在全县范围内重组为50个“大团队”。二是供销流程“一件事”。为农户种植提供种、药、肥、技、耕、插、防、收、购“九统一”综合配套服务,统一配供、一站服务。三是信息服务“一件事”。开发上线服务联盟手机APP,实时发布涉农领域政策、农技农服供需等信息,提供一键呼叫式、中心调度式服务,半小时完成供需对接。四是信用贷款“一件事”。探索“银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社易贷”“粮易贷”信贷产品,为农户规模种养、生产经营提供信用担保低息贷款。

——推进全链条“一体化”经营,当好“农掌柜”。 一是推动实体运作。由县供销合作总社与县农旅集团共同出资5000万元,联合组建滨海新农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创办专业联盟5个,开展农机作业、粮食加工等5类服务项目、建成高标准示范农田20万亩,实现年利润2000万元。二是推动智能引领。综合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试点推进“云管理”,建成千亩无人农场、7200平方米垂直农场、7万平方米智能温室,新增农业物联网应用主体93个,综合效益提升20%以上。三是推动精细管理。引进中农集团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联盟合作,科学精细实施订制化农资配供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2022年,实现精准供肥2000吨、土地托管20万亩,成立中农登瀛滨海服务中心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年收贮秸秆2万吨,生产饲料1万吨,肥料2000吨,促进秸秆的饲料化、肥料化利用。 YOoccx5V2kRWGiJMIT3B8jmtbpPJ0SE1u+FxHuQOEqCs5bC4aM16TvYlmUSx3+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