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破阵子》词,追念南唐故国的历史、疆域,皇宫之内的繁华景象,以及浮靡绮丽的生活;也流露出国家沦亡之后的追悔沉痛、恋恋不舍。

南唐(937—975),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淮地带的一个小王朝,历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三世,享国39年。南唐继承唐朝礼仪典章制度,依托江淮自然、人文条件,吸纳北方中原英杰豪士,发展生产,富甲东南,在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北宋的经济恢复、政权建构、文化繁兴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保障和人才资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南唐昇元元年(937),烈祖李昪即位后,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因此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与同时代的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其领域“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尽为其所有” ;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较别国昌盛。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盛时辖境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

昇元七年(943),烈祖李昪驾崩,子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元宗。保大三年(945),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后吴越国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地,并夺得福州。九年(951),南唐乘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然而不久之后,楚国故地为周行逢所据,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地。两度得而复失的征伐,导致南唐元气大伤,即如《钓矶立谈》所云:“其后闽土判涣,竟成迁延之兵,湖湘既定而复变,地不加辟,财乏而不振。” 保大十三年(955)至交泰元年(958),北方后周政权三度攻打南唐,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师全军覆没。李璟上表周世宗,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14州及鄂州在江北的2县;同时奉周正朔,用其纪年,去除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南唐自此一蹶不振,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

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璟驾崩,其第六子李煜继位,即南唐后主,复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开宝八年(975),宋军攻占金陵,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覆灭。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又称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之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进郑王。显德六年(959)改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建隆二年(961)初,立为太子,留金陵监国。同年六月中主病逝后,继南唐国主位,史称“南唐后主”。南唐灭亡后,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擅书画,精音律,尤工词。其词大体以南唐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及男女爱情,风情旖旎,婉转缠绵。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表现幽囚生活中的愁苦之情,风格沉郁凄怆。李煜的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而且境界开阔,格调疏朗,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国维《人间词话》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非常精辟地揭示了李煜词独特的审美境界:

中国讲性灵的文学,在诗一方面,第一要算十五《国风》。儿女喁喁,真情流露,并没有丝毫寄托,也并没有丝毫虚伪。在词一方面,第一就要推到李后主了。他的词也是直言本事,一往情深;既不像《花间集》的浓艳隐秀,蹙金结绣;也没有什么香草美人,言此意彼的寄托。加之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后来词人,或刻意音律,或卖弄典故,或堆垛色彩,像后主这样纯任性灵的作品,真是万中无一。 U86GhHMF1c4CaiW3nypre91Ww0bYRXMmBar0eV1p6SCkRuht1ErKpCectw1312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