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联想收购IBM,激起千层浪,这被外人视作联想最大的成功。在很多人的期望中,联想接下去应该把电脑这个“牢底”坐穿。
然而,柳传志并不这么想,他从不满足于一个联想,他想要的是多元化发展。在他的版图规划中“要多造几个联想”,杨元庆掌舵的联想集团是第一个联想,郭为的神州数码是第二个联想,朱立男的君联资本是第三个联想。无数个联想,构成一个联想控股,而柳传志要做的是联想控股的幕后操纵者。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的多元化始于房地产。2016年9月18日,融创以138亿元整体收购联想地产业务。如果不是这一消息上新闻,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联想做过房地产。
香港联想1988年成立的时候,正赶上香港楼市大牛市,柳传志见证了那个时期香港地产的疯狂。当时香港联想一年的营业利润,不及彼时新鸿基地产旗下楼盘灏景湾一栋楼中一层的价格。目睹这一切,柳传志不可能无动于衷。当时内地的房地产还没有开放,柳传志争取高层的支持,拟百万美元投资美国房地产,因为和倪光南的分歧而搁置了。
倪光南事件之后,柳传志开始进军房地产业,1994年,联想南下,在广东惠阳拿下大块土地,进行联想科技园大亚湾园区的建设,积累了最初的房地产开发经验。1998年,国家正式推行全面的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时代来临。联想趁机拿到了中科院计算所8万平方米(折合120亩)科研用地,修建了融科咨询中心A座和C座,正式步入商业地产开发。2001年6月11日,由联想全资控股的融科智地房地产公司正式在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是柳传志。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销售自行开发后的商品房等。随后,融科智地进军住宅地产,迅速在北京、天津、重庆、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布局,鼎盛时期销售额达138亿元。
近年来,随着“李超人逃跑”的消息,柳传志及时卖光了联想所有的房地产项目,止损眼光也是一流的。
2004年之前,联想是中国科技担当者。可是,一家科技企业为什么要做房地产这么不相关的业务呢?
柳传志道出了无奈:联想之所以搞“非相关多元化”实属情非得已。
柳传志说:“并购IBM的PC(个人电脑)业务,我们取得了成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当时在中国,打不赢外国人的话,中国的信息化会被拖后。这在当时非常的明显,当发达国家卖486机器的时候,中国是386。我们有自己的企业能够跟他们竞争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有更新的机器上来。联想站在前面,整个机器的价格就下来了。电脑行业实际上是风险非常高的高科技行业,站在股东的立场上,就要开辟新的行业出来,这样步子才会稳。并购IBM是成功了,如果不成功,公司就没了。
“但是不并购,联想就会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企业。并购后,电脑业务的营业额高达340亿美元,并购前是29.9亿美元。但是,如果有了另外一块业务,比如像投资的业务,房地产业务等,这时候使得主持电脑业务的负责人,就更敢于去往前迈进,敢于去闯,因为股东不会老拽他的后腿。所以,多元化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是必要的。”
将联想集团交到杨元庆手中后,柳传志开始逐渐将精力都放在联想控股上,专注从战略层面寻求联想的发展方向。从事“非相关多元化”投资,一方面是为了让杨元庆他们可以专心研发科技产品,另一方面是源自对科技产业的巨大担心。
从汉卡到PC,在激烈的厮杀中,柳传志看到了IT产业巨大的不确定性——当年做PC的王安、AST、康柏等公司,要么垮了,要么被收购,做点IT之外产业,是为了抵御风险。后来PC业的严重不景气,验证了柳传志的担忧。
房地产的尝试,让柳传志看到了希望。从2000年开始,联想开始做风险投资,积累经验之后又做天使投资和私募投资。如今,联想集团形成了天使投资(联想之星)、风险投资(君联资本)、私募股权投资(弘毅投资)完整投资链条,统称为“财务投资”。联想控股财务投资,投资过科大讯飞、中联重科等公司,都很成功。
从2005年开始,联想控股又启动了战略投资业务,开始培育新的实业增长点。通过投资等方式搭建起了金融服务、医疗服务、互联网及创新消费、现代农业及食品四大实业板块。联想战略投资过拜博口腔、神州租车、拉卡拉、佳沃集团等,还连续并购了巴西的企业、日本NEC、德国的企业,也很成功。
至此,联想控股形成了“投资+实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不仅切合中国的商业环境,也有效地分散了风险。
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各种跨界投资已经见怪不怪。反观联想这么多年的多元化投资,可谓前卫,我们不得不佩服柳传志的长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