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特意拜访马云,向他请教经营智慧,在一次拜访中,雷军从自己的角度,针对阿里巴巴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点,选择一个巨大的市场。其实任何一个公司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须基于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你要想把公司做成世界级的公司是不可能的。第二点,要找一群超级靠谱的人。马云就拥有这样一群既有能耐且撵不走的人。第三点,相对于同行而言,你要有一笔永远都花不完的钱。
创办小米时,雷军特意选择了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市场,做了两年的投资者,他也不缺钱,他最欠缺的就是有能耐又撵都撵不走的人。
“当我决定做手机的时候,我见了100多个人,才找到光平博士。”雷军介绍,在创立之初,为了找到最棒的团队,他曾经费了不少周折,“一开始,我找软件公司圈子里的,这个行业大家都熟悉我,很快找得到,但是硬件公司的人一个也找不来。那时候我每天见很多人,我跟每一个人介绍我是谁谁谁,我做了什么事情,我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见面谈谈。几乎来小米的每个同事我都打过电话,每天面试,恨不得从早上谈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
雷军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在创业初期80%的时间都拿来招人,并且小米成立后的前100名员工在入职时都与他面对面沟通过。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是在雷军办公室,从中午1点开始一直聊到晚上11点多,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最后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他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有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一开始雷军每天都在担心小米的未来,创业团队建立起来之后,雷军心里踏实了,他对小米充满了信心,怎样才有可能产生一家像苹果那样的公司呢?如果能把谷歌、摩托罗拉和微软合并了,那就一定有戏。
随着小米的发展,业内更多人才前赴后继地汇集过来。据统计,小米有一半以上的人来自谷歌、微软和金山,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2岁,也就是本科毕业10年或研究生毕业7年的人才,他们个个都是有经验又依然保持着冲劲的人。
那么,雷军是如何吸引到这些人才的呢?
雷军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为人才搭建实现理想的舞台,二是为人才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三是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报酬。
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除了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是工程师,没有职位,他们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这种扁平的组织架构,既能解放人才,让人才自由发挥,又能让人才不需要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一心放在做事上。
作为有很大增长空间的初创企业,舞台和空间是不缺的,有竞争力的报酬是不是就意味着太多的资金投入,会不会对初创企业造成负担呢?在这点上,雷军很敢于创新,他为人才提供了可选择的报酬,“我们邀请任何人加入的时候会给三个选择条件,他们可以随便选择。第一,你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第二,你可以选择2/3的报酬,然后拿一部分股票;第三,你可以选择1/3的报酬,然后拿更多的股票。”
雷军介绍,分别有10%的人选择了第一和第三种工资形式,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种工资形式,2/3的报酬也是不低的数字,足够他们照顾生活,因为持有股票,他们非常乐意与创业公司一起奋斗、一起成长。
在小米内部没有设置KPI考核制度,因为雷军认为KPI考核带来的晋升制度会让员工为了晋升做事情,从而导致价值的扭曲,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一定是为用户创新,严重的话甚至会引来内部的恶性竞争。小米在公司内部强调责任感,即每个人都要对用户负责。这样会使员工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利于协同合作,提升效率。
工作氛围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却是影响个人及团队行为方式的标准、价值观、期望、政策和过程的混合体。在消极、不思进取的团队氛围中,再伟大的人才也只能被埋没,更别说团队的发展了。而一个积极的团队气氛会对整个团队产生诸多正面的影响。对此,雷军提出了“快乐文化”,为小米上下打造快乐的工作氛围。雷军说:“光发高工资,也不能快乐起来,关键是怎么轻松地做事情。要用一颗快乐(享受快乐、快乐的事、快乐的人)的心,快乐自己,快乐他人,快乐客户。”
其实,有了在金山长达16年“不堪承受之重”的艰苦经历,雷军对快乐文化的追求,比谁都发自肺腑。小米公司定期举办一些球赛,不定期举办联欢活动,在玩的方面,不吝投资,从“苦日子”过来的雷军,就是要让大家玩得尽兴。他深深知道,只有拥有愉悦的上班心情,员工的工作效率才有保证,而且人在愉悦的状态下,往往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他经常“赶着”小米状态不好的程序员和创意人员赶紧玩起来。
企业文化总是受企业家个人的影响,当企业家个人发生改变的时候,企业的文化也会跟着改变。从低调的疯狂IT人到会作秀、追求生活品质的CEO,雷军人生状态的调整,给小米带来了“福音”——快乐文化,而小米的快乐文化,带来的是企业的高效率和高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