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为父母所生,却不为父母所有,父母对子女只拥有教养权,并没有所有权。教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但是父母不能强制子女去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现在,亲子关系的重点逐渐被过分放纵或约束太严、教子无方却又望子成龙、“父权至上”或孙子第一所破坏,这已成为大家最大的隐忧。
过分放纵分明是溺爱的恶果:孩子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住,小小年纪,满脑子“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思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爱后代是母鸡也会的事情,父母不能够为了爱子女,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子女的生理欲望,在精神上尽量满足子女的心理需求,否则会宠坏子女,伤害整个家庭。
约束太严则是求好心切的表现:要求子女十全十美,稍有缺失便心急如焚。对“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求甚解,误认为严格不会错,结果教出盲目顺从的不孝子,或者表面顺从而内心怨恨的假孝子,这又有何用?
望子成龙原是人之常情,但必须配合教子有方才有达成愿望的可能。现代人“食古不化”地望子成龙,加上“道听途说”的教子方法,既盼望子女成为出人头地的天才,又轻易相信“不要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结果使子女养成害怕失败、遇事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心理,自然会不幸“死”在“跑道”上。
食古不化的现象,同样出现在“父权至上”的诠释中。儒家学说的根源是《易经》,通过《易经》,我们有了阴阳的观念,很早就明白互相对待的相对性,所以在看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时应该举一反三,悟出“天下的父母都是人,当然可能犯错误”的道理;想到“父权至上”,也应该想到“子女若是不能心服,父权又有何用”的相对互动,从而悟出“勿以父权为至上”的重要性。
古圣先贤的道理并没有错,我们却由于不求甚解和食古不化地不当学习,不知不觉做错了事,反而还自以为是,把错误的责任完全推给先人。
现代人对西方学说也是不求甚解,把爱的教育、儿童本位、自由发展误用得令人担忧害怕。祖父母心中以孙子为第一,每天早上两老护送小孙子上学,在校门口依依难舍,甚至祖母和孙子泪洒路上,祖父也红着眼眶,好像生离死别,令人不知今世何世,怎么还会有如此悲伤的场面。在星级大饭店中,常见“四加二加一”的情景:四位老人(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随着两位青年(当然是未经考验的父母)赔着笑脸,紧盯着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小霸王或小龙女,任其在餐厅捣乱,不敢阻拦,任意笑闹,也不加以劝阻。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所获得的殊荣,也不过如此。这种“六加一症候群”,如果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亲子关系,攸关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安宁、国家的兴盛以及人类的幸福,若是继续走食古不化或不求甚解的老路,势必每况愈下。特别是孝悌的道理,将遭受很大的挑战,一句“时代变了”,一句“创新是唯一的生存途径”,一句“求新求变”,就毫无抵抗余地、轻易地把亲子关系推向可怕的境地。
不如正本清源,抛弃食古不化和不求甚解的偏颇心态,好好地正视亲子关系,抱持永不嫌晚、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以无比的信心和毅力,在实践中改善现有的亲子关系,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精神,由自己做起,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做出良好有益的贡献。
我们所提的建议和意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万望各界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曾仕强 刘君政
序于台北市明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