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要“听话,乖”

最近,我们家来了一个小弟弟希希,才一岁五个月,很是可爱。他特别喜欢跑来跑去﹑到处拿东西﹑翻抽屉﹑爬沙发﹑乱按灯的开关﹑爬到电视柜上摸电视……无论他干什么,波波奶奶,也就是希希的外婆,都如临大敌,生怕他跌倒了﹑把东西翻乱了﹑灯按坏了﹑电视弄坏了,或者有电把他电到了,于是打他屁股﹑把东西夺过去放好﹑强制性把他抱下来﹑打手……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欲望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强压、被剥夺、被践踏。

而这,也正是中国大部分家长和教师正在做的事情:站在成人的角度管制儿童。

于是,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话语:你不要玩水,水会把你的衣服打湿;你不要在地上打滚,地上脏;你给我把东西放好,再乱拿我就打屁股;你给我坐好,不要乱爬;你再乱按电视就打手……你要“听话,乖”!

往往儿童对这些话不以为意,继续他们的“恶劣行径”:玩水﹑打滚﹑拿东西﹑爬沙发﹑按电视……紧接着就是打骂声﹑儿童的哭喊声……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确充满着大人的吼叫声,儿童的哭喊声,倒是少见父母或爷爷奶奶与孩子玩得很高兴的欢笑声。

问题出在哪儿呢?

原来,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再小,也有自身的情感。再稍大一点,就慢慢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请记住:孩子绝不是大人的附属物!

“儿童不是一块石头,成人刻刀所到之处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单方面的想法。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为一个雕刻师,那教育这种雕刻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与被雕刻双方互动形成的。作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这种互动性,漠视孩子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孩子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成人看不到这种互动性,也就谈不上尊重孩子。而不尊重孩子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和干涉太多,使得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只有承认孩子是和大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儿童,时刻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努力去感知儿童的喜怒哀乐,才能理解儿童的许多行为。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教育儿童,引导儿童,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为他们自己。

这样看来,孩子的种种行为,包括跑来跑去﹑乱翻东西﹑玩水﹑打滚﹑拿东西﹑爬沙发﹑按电视等行为,正是孩子强烈想探索周边事物﹑探索周围世界的体现,它们不应该让大人感到害怕和恐惧(只要对孩子没有特别大的伤害性)。相反,它们应该让家长感到高兴和开心,正是这些行为,说明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断发展和智力得以增长的人。

想清了这一点,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和他一起跑来跑去,增强体质,甚至是培养今后的长跑健将;主动拿出东西问他: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打开抽屉,让他观察抽屉里有哪些东西,分别有什么用途;教他学会开灯和关灯;教他用会电视;允许他或者和他一起玩水,只要帮他挽起袖子,提醒他不要把水弄得满地都是就行;允许他打滚,挠他痒痒,和他一起享受亲子时光……

要把儿童看作独立的人,站在儿童的角度,感知儿童,考虑儿童的心理,鼓励与引导孩子的正当行为,纠正孩子不正当的心理与行为。而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管制儿童,不以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如不礼貌、调皮、不听话等,并通过恐吓、威胁去改造孩子,以达到大人期望的乖孩子目标,却磨灭了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快乐和乐趣,是多么可怕的损失啊! DyDOBtJ8lMYYqlyoYmrBc/yTG9C30N3RSiN+ozPIQY3B4bQjN1mLqY7rQajG5VG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