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孩子那么小,该怎么去爱他呢?

“孩子那么小,什么也不知道,就像一只小动物,管好他吃喝拉撒,不就行了吗?听说经常抱孩子哄孩子,会养成孩子依赖的坏毛病,以后总想要你抱要你哄。所以不能太惯着孩子。”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刚当上妈妈们的言论。

对于这样的言论和观点到底正确与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企图来验证他的育儿观:孩子对爱的需求源于对食物的需求,只要满足他们对食物的需求,也就间接地满足了他们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食物就行,不要和孩子过分亲密,少亲吻和拥抱孩子,不要轻易满足孩子要抱抱的要求,即使孩子哭泣也不能心软,以免养成依赖母亲的坏习惯,长大后难以独立成才。

可是他的实验结果却是:他的三个孩子在成年初期,都出现了心理疾病。长子得了严重的抑郁症,30岁就自杀身亡;次女多次自杀未果,生下的孩子也有严重的抑郁;小儿子则四处流浪,要靠他人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他的长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发现我成长的过程是冰冷机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的色彩,这或许是我人生痛苦的源头。我的父亲在教育中剥夺了我和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础,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多么可怕的实验!

这个实验给大家带来的警醒就是: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仅仅只有吃喝拉撒的需求,他还有对爱和情感的需求。

“一个人的情感发展取决于他生命的第一年。”“在生命初期无能无助时,他不仅要依赖别人提供物质满足,同样需要心理满足,那就是让他看到人脸,听到人声,被人拥抱和爱抚。这些都是他心理营养的来源。”李玫瑾教授在她的《心理抚养》一书中这样写道。

“对于一岁以内的初生儿,爸妈大可放开了去爱他,给予他足够的情感营养,用你的身体、你的拥抱、你的抚慰、你的笑容、你的声音去表达爱,而不能用钱或借他人之手间接表达你的爱,那是被偷工减料的心理营养。”李玫瑾教授对新手爸妈们做出明确的建议。

对于一岁以上学龄前的孩子,爸爸妈妈们该怎样去爱他们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一位博士,为爸爸妈妈们总结出这样3条表达爱意的途径:

第一,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阅读故事绘本,一起聊天等。

第二,用和蔼的语言让孩子感觉到被认同。当孩子向妈妈表达一种感受的时候,妈妈应该用心倾听,并以同样的心情去回应他。

第三,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爸爸妈妈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教给他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告诉他很多事情并不是单纯靠哭闹就可以解决的,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事情也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其实,只要爸爸妈妈们真正用心去爱孩子,就能得知更多向孩子表达爱意的途径。比如你某种方式的拥抱,可以让孩子笑得特别开心;你和孩子一起玩的某一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离你更近;再比如,你说的某一句话,可以让孩子特别高兴,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你今后向孩子表达爱的重要途径。也只有真正用心去爱孩子,才能体会到孩子的需求,才能和孩子很好地进行互动,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体会到你的爱、接受你的爱,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做到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uKmjpsO+vmSigfZv8Ruw0EzOA4QAa/R9Jy2Gh3fpvEwQqKy9Zxe5V1hQHsstku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