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大家小时候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司马光为了救掉进水缸里面的小伙伴,机智地砸开了大缸,把水给放了出来,救下了小伙伴。但话说回来,除了砸缸这件事,大家对司马光还有多少了解呢?

其实,司马光是北宋时一个非常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个大历史学家。他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带队编成了一部史书,叫作《资治通鉴》。这部史书虽然不在“二十四史”里,但是皇帝亲自支持,由当时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团队,参考了“二十四史”中的十几本以及几百种历史资料编写出来的,有点像是一部权威合订版的史书。《三字经》里也有一句话提到了《资治通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前四史的时候,要对着经典史书做一些考据和求证,还要参考一下《资治通鉴》,这样才能读得又快又好。

既聪明又勤奋

现在,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聪明但又不太愿意刻苦学习的学生,这时候就会觉得很可惜,因为这些学生要是能在聪明的基础上努力学习的话,肯定能够获得很高的回报。司马光就是这种既聪明又勤奋的人。

宋朝的大学者朱熹就很佩服司马光的这些品质,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录司马光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按照朱熹的记载,司马光小时候总是担心自己背书和回答问题没别人厉害,所以当兄弟们都在学习完开始玩的时候,司马光还一个人留下继续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才会停止。因为司马光把书读得太熟了,所以他小时候读的那些书,一辈子都能记得。

司马光还说过:“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意思是说,读书不能不读熟背诵,比如在骑马的时候,或者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可以念念书里的文章,想书里面的内容,越想就越有收获。所以,司马光无时无刻不在积累和思考知识,这种学习习惯让他记住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扎实的学问和基本功,为他后来编写《资治通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红人到“史官”

当然,司马光的学习习惯还给他带来了更直接的好处:司马光不到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当官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司马光已经成了皇帝身边的心腹大臣,专门负责给皇帝提建议。

司马光在做官的时候,一有空就去做学问。他觉得,之前的史书基本上都是专门记录某个朝代历史的断代史,这样一来,史书又多又杂乱。如果让皇上看这样杂乱的历史,那皇上一时半会儿肯定看不完,也很难从历史中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

所以,司马光就想自己来编写一部史书,把战国以来的历史全给串起来,这样读者就能一口气把历史给读通、读懂了。在四十七岁的时候,司马光终于把从战国到秦朝的这段历史写完了,然后就献给了当时的皇帝宋英宗。司马光和宋英宗说,这只是个开头,他其实想一直写到宋朝之前的五代时期。

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宋英宗拿到这本书之后,每天一有空就看,特别喜欢,决定支持司马光把这本书给编完。于是,皇帝给司马光拨经费、拨岗位,让司马光专门招募一个编书团队来完成这部书。本来,司马光把这部书叫作《通志》,后来宋神宗觉得意思不够,就把这本书改名叫作《资治通鉴》,意思是这本书可以让皇帝参考历史的经验教训,帮助皇帝来治理国家。

从青年到老年

这样一来,编写《资治通鉴》就不是司马光的私活了,变成了国家支持的重点科研项目。在司马光招募到当时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团队之后,这部书的编写速度也大大地加快了。

这个团队编写《资治通鉴》的方法大概是这样的:团队成员会先找一本相对权威的史书作为某一段历史时期的重点参考对象,然后把记载这段历史时期的所有历史资料尽可能找出来。如果对于某个历史事件,不同史料的说法不太一样,编书团队的成员就把这个问题上报给司马光,让司马光来决定该怎么写。

但是,司马光带领团队刚开始编写《资治通鉴》时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宋英宗去世了,他的儿子即位了,也就是宋神宗。

新上台的宋神宗觉得必须改革,就把司马光的老朋友,也是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给提拔起来,让他来负责这场改革运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很多年的老朋友了,但是,司马光觉得王安石的改革方案有不少问题,根本行不通,就公开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在变法的过程中,很多反对王安石改革的人都被贬官了,这让司马光非常生气。最后,司马光索性和宋神宗说,我不想再在朝廷里待着了,我要找个地方安安心心去编写《资治通鉴》。

就这样,司马光离开了京城,带领团队跑到洛阳,在那里专心编写《资治通鉴》,一待就是十五年的时间。

根据《宋史》的记载,就算司马光已经不在京城当官了,宋神宗还是很重视司马光的工作,经常催促他赶紧把书编好(听着有点像是读者在催促作者更新)。在《资治通鉴》编到最后的时候,司马光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古代,活到六十多岁已经是非常长寿了。有一段时间,司马光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觉得自己快要死掉,都留遗书了,但后来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前前后后用十九年的时间,终于编完了《资治通鉴》。

为了方便皇帝阅读,司马光是按照年份来编写的,所以《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内容非常多,从东周的战国时代写起,一直写到五代时期,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一共有三百多万字。《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也是《资治通鉴》的书迷,对《资治通鉴》有着非常高的评价。他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意思是说,自从历史有文字记载开始,还从没有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呢!

知识卡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我们在阅读前四史的时候,要对着经典史书做一些考据和求证,还要参考一下《资治通鉴》,这样才能读得又快又好。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出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是司马光的言论。意思是说,书不能不熟读背诵,比如在骑马的时候,或者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可以念念书里的文章,想书里面的内容,越想就越有收获。 dGEWDAuHdjrYO/p1F4fbKavHxrnq2mANtwxzGbBjUmh3A/T4qGUN21O02Bw58F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