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古代的孝道,都是值得学习的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很讲究孝道的。《三字经》里也记录了不少这样的故事,比如这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说,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亲,在冬天帮父亲暖被窝儿。这样孝敬父母的行为,是所有人都应该效仿的。

黄香温席

这句话提到的黄香的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叫作“黄香温席”,或者“黄香扇枕”“扇枕温衾”。

元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郭守正 的学者,他编了一本给孩子看的故事书,叫作《二十四孝》,里面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二十四个孝顺父母的故事。别看《二十四孝》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它在古代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而“黄香温席”的故事,就在这本书里。

黄香出生在东汉时期,他家非常穷,别说请仆人了,就连住的房子都非常破旧,有点漏风,夏天热,冬天冷。我们知道,那时候也没有空调、电扇和暖气,所以古人只能用自己的意志力,熬过夏天和冬天。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为了帮爸爸分担生活的压力,所有的家务活黄香都是自己来干,吃苦耐劳。在夏天的时候,黄香每天都会拿着自己的扇子给爸爸的枕席扇风,想让床凉快一些,并且赶走蚊虫。

到了冬天,黄香每次在爸爸睡觉前,自己先去床铺上面躺一会儿,帮爸爸把被窝都暖热乎了,这样爸爸来睡觉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冷。后来,街坊邻居们听说了黄香这个小孩子的举动,又惊讶,又感动,把黄香当作一个孝顺孩子的榜样。人们把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就连京城里的人都听说黄香孝顺父亲的事迹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记录在了《二十四孝》这本书里,一代又一代流传了下来。

细思极恐

《二十四孝》是本怎样的书?这本书在古代堪称一本提倡孝道的标准书,但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里面有些故事,现在未必提倡。

比如有一个“郭巨埋儿”的故事,也收录在《二十四孝》里。

西晋有个姓郭的人,他家里有个老母亲,还有个三岁的儿子。郭家穷得很,到了快揭不开锅的地步。为了给孙子多吃一口,奶奶总是省着吃。这个姓郭的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就和妻子商量:“孩子嘛,以后可以再有的,但老娘只有一个,你看……”

看着面无表情的丈夫,妻子无奈点了点头。

于是,在某一天,夫妻两个在自己家后面的山坡上,开始挖一个坑。三岁的儿子被母亲抱在怀里,天真懵懂地问自己的妈妈:“妈妈,挖这个坑是干吗用的呀?”

妈妈转过头,不回答。

爸爸听到后,转身对儿子笑了笑,说:“乖儿,这个坑就是用来埋你的。埋了你,我们才有多余的粮食供养你奶奶啊!”

这个故事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恐怖的感觉?把自己的儿子埋了,节省粮食来孝敬母亲,这放到现代社会肯定是严重违法犯罪的,但放到古代,则被当作孝顺的楷模来宣传。

还有个故事,叫“涌泉跃鲤”。

说的是东汉一个叫姜诗的四川人,他有个妻子庞氏。夫妻两人和母亲住在离长江六七里远的地方。姜诗的母亲喜欢喝长江水,又喜欢吃鱼,所以妻子庞氏就每天去江边取水给婆婆喝,做鱼给婆婆吃。有一次因为刮大风,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她老公姜诗就说她怠慢了自己的妈妈,于是将她驱逐出家门。

庞氏也不埋怨,而是寄居在邻居家里,每天纺纱织布,然后把所有积蓄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后来感动了,叫儿子把老婆喊回来。喊她回来这天,家中院子里忽然涌出泉水,其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以后,庞氏就再也不用每天去长江边取水了。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滔滔的长江之水,都涌进了那个妻子庞氏的脑子里?

“孝”是什么?

《二十四孝》中的不少故事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孝顺,就会有好报,上天都会眷顾你。

善有善报,这个观念也无可厚非,但放到《二十四孝》中有的故事里,多少有点变味儿。

比如那个“郭巨埋儿”,挖坑挖到三尺深了,发现老天留给自己的一坛黄金,于是钱够了,孩子也不埋了。那么如果没挖到金子呢?

又比如那个“涌泉跃鲤”,院子里莫名其妙喷出一股泉水,那如果不喷呢?庞氏取水晚归一点就会被驱逐,今后肯定还会因为别的事不小心招惹了丈夫,“被休”估计是一个注定的归宿。

当然了,《二十四孝》里也不全是这样的故事。

比如“百里负米”“亲尝汤药”“行佣供母”这些故事,逻辑还是通顺的,理念也值得提倡。包括“黄香温席”的故事,虽然现在不用你去帮爸爸妈妈暖被窝了,但这份心思,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既然有一些故事不合情理,甚至违反道德,为什么《二十四孝》作为一本完整的书,还是流传了下来呢?

首先,也不是所有的书都会收录像“郭巨埋儿”这种故事,比如《三字经》,选的就是黄香温席的故事,并没有来一句“昔郭巨,埋亲儿,孝于亲,所当执”,对不对?

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些道德评判标准是有时效性的。比如有些古时看起来理所当然的道德准则,放到现在的社会环境来看,就会觉得完全不是那回事,甚至荒谬。

“二十四孝”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肯定也有不少不对的地方,但整体提倡的“孝道”本身,还是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的,只不过因为时代在发展,体现“孝”的手段和方式都在与时俱进。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大家不要一看这么多这种头衔的机构,就觉得头有些大,其实这些标准中,有不少都是挺有道理的。

比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定期带父母做体检,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你看,这些标准,并不需要你付出特别多的精力,更不需要你去“埋儿”——只要有心,就能做到。而作为孩子,对爸爸妈妈来说,现阶段最大的孝顺,应该就是好好读书了吧!

中国现代的大文学家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二十四孝图》。在文章里,他也对像“郭巨埋儿”这种行为表示过不同的意见,在鲁迅眼里,类似“黄香温席”这样在生活小事中孝顺父母的行为,大家还是可以去模仿的,这确实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孝顺父母的方法。

可能这也是《三字经》会收录“黄香温席”这个典故的一个原因吧。

知识卡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亲,在冬天帮父亲暖被窝儿。像黄香这样孝敬父母,是每一个小孩都应该去做的事情。

《二十四孝》

元代学者郭守正编写的一本提倡孝道的书,记录了24个孝子的故事,其中一些在后世产生了争议。 dM12dYUJRy19ABYhaxLvc5nsz/br3wtXzQtkNQOUeEkrVlXwSkkikb42AeiKomx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