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合作中,诚信经营、公平分配是基本原则,契约约束下,谁做出的贡献多就应该分配得多,这是公平应有之义。毕竟,无论商业合作还是商业竞争,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
你可能没有想到过,超市货架上红牛如同战士徽章的logo,背后是商标权、合同法的激烈交锋。
手中的小铁罐,竟然掀起了长达 8 年的跨国饮品“战事”。
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的隔空对垒,不仅关乎两家巨头的商业版图,更是一堂生动的品牌与法律科普课。
2024 年 7 月 30 日,中国红牛发表声明,2021 年泰国天丝发起对中国红牛产业链合作伙伴长沙市华厦糖酒有限公司的诉讼,7 月 29 日经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了泰国天丝的全部诉讼请求。
7 月 31 日,泰国天丝发表声明回应,上述判决尚未生效且不具有可执行性,将依法上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明确提到,2020 年,最高人民法院 (2020) 最高法民终 394 号终审生效判决已明确确认“红牛”系列商标为泰国天丝集团所有,对中国红牛的商标使用许可已于 2016 年 10月 6 日到期。
从“亲密无间”到撕破脸皮,到现在为止,这场拉锯战来来回回打了将近八年,并且看样子这场仗还要继续打下去。
中泰企业关于红牛的商标较量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牛赛,这场鏖战至今仍难见结局,而中国红牛的掌舵者严彬,始终坚定地表示将奉陪到底。
要想弄明白“红牛之争”的来龙去脉,得从其品牌起源说起。
故事要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两家公司曾经有过蜜里调油的阶段,那是一个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那时候,中国的饮料市场方兴未艾,功能饮料领域更是一片蓝海。
许书标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计划将在泰国热销多年的“Kratingdaeng”饮料引入中国。然而,由于产品含有咖啡因等成分,一时难以获得批文和商标注册,这个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直到 1995 年,在许书标的大力支持下,商人严彬回国说服两家国企,一起筹办合资企业中国红牛。同月,各家公司达成了《意向书》并签订了 50 年《协议书》的基本条款。其中核心条款之一即合资公司的生命必须是长期的,各方约定了 50 年的合作期限。
于是,在取得政府批准生产的确定批文后,1995 年 11 月 10 日,严彬代表中国红牛与各家参与公司签订了“50年协议书”。
在这个过程中,严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经过艰难的谈判,红牛得以完成商标注册的关键一环。此外,严彬还主导将红牛的中文名称改为更具辨识度的“红牛”二字,并为金罐包装申请了外观专利。
经过一系列本土化改造,中国红牛在中国市场上采取了高定价战略。当时,中国主流饮料的价格普遍在 2—3 元,而中国红牛却死死咬住 6 元的价格带。
这一决策起初让很多经销商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红牛简直是“疯了”。
然而,正是这一高定价战略,为中国红牛赢得了 20 多年的黄金发展时间。它成功地将潜在竞品拒之门外,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
这次看似成功的合作,随后却开始朝着不寻常的方向发展。
1996 年,中国红牛投入巨资在央视春晚做广告,这是一次大胆而明智的决策。国人第一次知道了泰国红牛来到中国,“困了累了喝红牛”的经典广告语也从此深入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红牛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03 年,红牛销售额仅为 10 亿元,但到了 2014 年,它已成为中国饮料市场少有的年销售额超过 200 亿元的大单品,市占率曾高达 80%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2012 年,许书标离世成为中泰红牛关系的转折点。
许氏家族内部权力更迭,许书标的小儿子许馨雄接掌泰国天丝后,与严彬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许馨雄曾公开表示,2015年前,中国红牛 20 年从未开过董事会,泰国天丝作为第一大股东,没拿到过分红。
2016 年 10 月,泰国天丝发起了对中国红牛的商标侵权诉讼,正式拉开了战斗的序幕。
此后,双方在商标、经营权、股权、分红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诉讼大战,中国红牛供应链上的众多企业也被卷入其中。
许书标执掌泰国天丝的时期,严彬是中泰合资企业中国红牛的实际操盘人。两位第一代创始人,始终保持着亲密友谊和较为融洽的关系。
许书标去世,裂隙开始出现。许馨雄控诉自己的利益受损,一纸诉状对薄公堂。
更加离奇的是,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的协议书原件在签订后竟神秘丢失。中国红牛表示,在协议书中其拥有 50 年的营业期限。而泰国天丝集团表示,深圳工商部门批准中国红牛的营业期限只有 20 年。
因为缺少原始协议文件,争端变得复杂。
2016 年 10 月 6 日,泰国天丝以中国红牛侵犯商标权为由提起诉讼,争议核心是授权期限:泰国天丝认为 20 年的授权期已到期,而中国红牛坚持认为授权期还有 30 年。
在庭审中,泰国天丝拿出了不少有关20 年授权期的证据,包括可查证的证件、备案合同等。中国红牛手里则几乎没有能打的牌,只有协议书电子版。但由于所谓“50 年协议书”没有原件,相关复印件上也没有公章,因此被法院认为“真实性存疑”。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最高人民法院就“红牛系列商标”权属纠纷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天丝集团胜诉,中国红牛败诉。
人们本以为“红牛之争”就此尘埃落定,但中国红牛仍没放弃,于 2021 年将泰国天丝等诉至北京四中院,请求确认上述“50 年协议”第七条有效。
2023 年 8 月,最高法作出民事裁定,认定中国红牛享受 50 年商标独占许可使用权,泰国天丝有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的义务。
日前,长沙中院未予支持泰国天丝起诉中国红牛经销商长沙华厦糖酒公司商标侵权全部诉求,这就是重要依据。
在这场持久战中,除了法律途径,泰国天丝采取了多线出击的策略。
一方面,通过司法诉讼不断向中国红牛施压,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亲自下场抢占市场,先后向中国市场推出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以及红牛安奈吉饮料等三款产品。这些产品的外包装装潢、名称等与中国红牛十分相似,给消费者带来了混淆。
此外,泰国天丝收购广州曜能量饮料有限公司,通过红牛安奈吉饮料间接取得保健食品证书,并将具体运营交予普盛食品。普盛董事长王睿系华彬集团前总裁,曾经担任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12 年。普盛食品副董事长王东辉,亦曾任红牛维他命副总裁。
泰国天丝的一系列举动,无疑是对中国红牛的进一步围剿。
长期的诉讼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对双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在多起诉讼的影响下,红牛销售额一度下跌,市场份额降至 58%。
企业创始人第一代许书标早已离世,严彬无法与许氏家族进行对话。8 年以来,任何一方都没有“握手言和”的姿态,反而越闹越凶。
在 50 年《协议书》明确中国红牛对红牛饮料在中国有 50 年独家生产销售权后,严彬一方不止一次向外界强调,与泰方的争斗,只要对方应战,一定奉陪到底。
尽管各种招数层出不穷,但中国红牛的市场地位依然未能撼动。
中国红牛介绍,拒不售卖泰国天丝产品是商户自主经营的权利。但在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诸多诉讼纠纷尚未有终局裁决的背景下,泰国天丝及代理商对他们实施了举报和威慑,甚至安排律师上阵威胁,让他们正常经营活动陷入困局。
这些案件经过中国红牛沟通,已有98%以上被解除或解决,红牛销售和经营也已经恢复正常。
目前,对华彬集团有利的一点是他们找到了当年四方公司合作签署的 50 年协议原件,并且已被法院确认为真迹。
在这份协议原件中,明确写道“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其他方在获得书面许可或同意前均不得销售”。
而进入商标战的下半场,焦点逐渐转向了几个关键领域。首先,法律上的拉锯战,使得红牛品牌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市场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其次,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考验着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在中国红牛和天丝红牛争斗的这几年里,中国红牛的市场份额已经从 2012 年的 82.1%下降到 2021 年的 53.3%,市场占有率下降近三成。
而期间,被红牛统治的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多个功能饮料品牌趁机快速崛起,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当数曾经被说是“盗版红牛”的东鹏特饮,在两个真假红牛忙着打官司的时候,东鹏特饮却将自己的生意一步步扩大到了全国市场,一步步地渗透、扩张。
当然,除了东鹏特饮发展势头强劲,体质能量、乐虎等功能饮料品牌近年来也都表现不错,元气森林更是凭借“外星人”在电解质饮料领域后来居上,叫板尖叫等传统品牌。还有可口可乐、雀巢等多家国际巨头想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中分得一口饭吃,同时,细分市场开始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功能饮料品类正在分割整个功能饮料市场,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红牛之争,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反观中国红牛,面对市场的高速变迁,它也似乎真成为一头反应迟钝的老牛,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地,难有再度开疆拓土的实力。
即便是一个老练的斗牛士,如若操控不好自己手中的旗帜,尖锐的牛角也会野蛮地刺入自己的身体。更何况中国红牛需要担心的对手不只有一头牛而已。
长远来看,这场商标战的结果或将重塑能量饮料市场的格局,推动行业向更加多元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不仅仅是品牌之争,更是品质、创新与价值认同的较量。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这场关于红牛的鏖战不知道还要持续多长时间,但双方似乎都没有了回头的选择。
编 辑:孙锋 cjmaesu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