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徐悲鸿、常书鸿艺术生涯的波折

芳草

在人生途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十字路口”:“革命或反革命”、“堕落或升华”、“前进或后退”、“生或死”……

在这些十字路口面前,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向青年朋友介绍两位蜚声艺坛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常书鸿的相似而不相同的两段经历,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1953年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与他相知35年的挚友黄警顽立了这样一个密约:对他们的一段往事,如果悲鸿先死,则由警顽写出;警顽先死,则由悲鸿详述。可见这是一段徐悲鸿生前不能忘,身后必须留的非同寻常的经历。

那是1915年,中国大地虽然经历了辛亥风暴的洗礼,封建王朝垮台了。然而中国人民却陷入了军阀混战、烽火连年的无边苦海之中。这一年,徐悲鸿刚满20岁,是江苏省宜兴县计亭桥镇上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学美术教员。夏天,他刚刚埋葬了缠绵病榻两载余的父亲,受友人之荐,来到“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谋生。

20岁的年华,本是风华正茂之时,徐悲鸿却带着前途未卜、生活无着的悒郁,穿着一身蓝竹布长衫,素鞋素袜,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他惴惴不安地掏出友人写给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的介绍信,交给小店员黄警顽转递。大主编没有当即接见,约他第二天再来。第二天悲鸿早早赴约,恽铁樵嘱他画几张画看看。悲鸿怀着希望的喜悦,向黄警顽借了一套笔墨,返回旅馆绘画去了。当恽铁樵看到徐悲鸿精心绘画的人物时,对他说,他的人物画得比其他求职的人好,很有可能被录用,让他静候回音。一等,几天过去了。恽铁樵还要他再等。此时,他带来的有限几个钱用光了。在上海人地生疏,借贷无门。他只好卖掉衣物作路费,返回家乡,再凑盘缠。

当他向亲友借了钱,带上简单的行李,怀着对美好前程的憧憬,再次来到商务印书馆时,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向他泼来。恽铁樵冷冷地回复他:“……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爱莫能助。”原来,在失业者充斥街头的当时,僧多粥少,他的职位已为别人所占。徐悲鸿茫然地返回旅馆。

茫茫四海,何以为家?回家乡去吗?又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再说房钱已经欠了四天,老板天天催逼;铺盖已经典当,衣箱又被老板扣押。最后,连人也被赶出了旅馆……当徐悲鸿露宿在旅馆门前时,老天爷对他也不施以怜悯,竟下起滂沱大雨!他想找个避雨的地方,又被巡警厉声申斥,赶回雨中……饥饿、寒雨、屈辱、悲愤一齐涌上心头,对于这个刚刚入世的青年来说,生活实在太残酷了,徐悲鸿想到了黄浦江的滔滔恶浪……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生活不值得他留恋,但小店员黄警顽的友情总还是应该感谢的。天一亮,徐悲鸿找到黄警顽,对他说:“……在上海,我举目无亲,只有你一个朋友。永别了!”说完,扭头走去。

当黄警顽感觉到情况不对时,徐悲鸿已无踪影。好不容易才在黄浦江边的新兴码头找到徘徊于生死路口的徐悲鸿,黄警顽一声喝问:“你想干什么?书呆子!”把他拉了回来,两人抱头痛哭,引来了行人的驻足。

如果一念之差,断送了这位一代名流,那将是中华民族莫大的损失。无独有偶,著名的敦煌艺术专家常书鸿也曾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1936年,常书鸿怀着对祖国民族艺术宝库——敦煌石窟艺术的崇拜,放弃了在法国优厚的物质待遇,毅然只身回国,并决心把保护和开发这一稀世之珍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

此时的常书鸿,艺术上已颇有造诣。他在巴黎所作的油画静物《葡萄》被法国正式收归国有;《沙娜画像》油画亦为法国国家所购,收藏于巴黎近代美术馆(现在的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还有一幅《裸女》也得到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由法国国家收购,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他的艺术才能和成就,已引起巴黎艺术界的瞩目。回到国内,人们也以“教授”相称。可是,常书鸿的艺术道路并不因此而顺利畅达。

1943年春天,经过一番努力,常书鸿一行六人,踏上了前往敦煌的征途。又经过一个月艰苦的旅程,终于到达梦寐以求的敦煌石窟。放眼望去,峭壁上无数的石窟,犹如蜂房一般。阳光下,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简直是一幅镶满珠宝的锦缎!这石窟群中共有大小石窟1000多个,虽经千年风沙剥蚀,仍有468个较为完好。这里每一个洞窟都有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那窟檐斗拱上鲜艳的梁柱花纹;那窟顶的联珠飞马图案;那春蚕吐丝般的人物衣纹;那舞带飘拂的盛唐飞天……山水人物,无不栩栩若生,呼之欲出。这里不仅是中国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

正当常书鸿怀着艺术上的渴求与满足,在漠漠平沙之中战狂风、斗流沙之时,打击却一个接一个地向他扑去。

一连三四个月,重庆国民党政府不予分文,断绝了对这个“敦煌艺术研究所”经费的供给。他们只好往返五六十里,以近乎乞讨一般向敦煌县政府借债度日。他们吃的是糠粃,住的是千年佛洞,方圆40余里荒无人烟。著名画家张大千当年来过敦煌,在他行将离去之时,半开玩笑地对常书鸿说:“……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徒刑呀!”生活再苦,常书鸿也熬过去了,然而更大的感情打击,却差点要了他的命。

他的妻子,不堪戈壁生活之苦,在一个寒冬的黄昏,不告而辞,撇下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常书鸿以一切可能找到的交通工具前往追赶,毫无影踪。途中,饥饿、悲愤、疲劳、痛苦使常书鸿从马背上昏倒摔下。幸而被人发现,及时救回。在子女凄惨的号哭声中,常书鸿肝肠寸断……

心灵的创伤还未愈合,又一个打击向他劈来。国民党教育部于1945年7月,命令撤销常书鸿以半生心血、妻离子散为代价苦心经营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仿佛受了致命的一刀,心灵在淌血……

在一个苦不成寐的长夜里,常书鸿走到了他艺术生涯的十字路口。

就在他濒于绝望的时刻,意外地收到张民权同志的一封信。张民权同志转达了中国共产党董必武、周恩来、林伯渠、郭沫若等同志对常书鸿工作的支持和赞扬,这封激动人心的信函,如一星火种,重新点燃了常书鸿艺术生命之火!

青年同志们,徐悲鸿、常书鸿两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经历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在今天,带给他们厄运的那个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生活之路非坦途,成才之路更艰辛。不要以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尽都是蓝天、白云,鲜花似锦。当你面临生活的十字路口时,我们衷心祝愿你成为生活的强者,在事业上作出超越前人的贡献,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添色增辉!

(本文根据黄警顽、常书鸿有关回忆文章改写) jMR9fSph6Wse5ZXVvmrpl6Xl5rCGij+lWwfGYdVS6pcKS6u4gj6+hCJI1wAwPO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