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职业模块二 下肢功能障碍

第一节 躯干与下肢关节活动的维持与改善

一、下肢关节活动的维持与改善

下肢关节活动的维持与改善和上肢大致相似,都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动,以达到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

二、躯干与下肢关节活动的训练方法

(一)躯干屈曲活动

1.体位摆放 被照护者仰卧位,双下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双手放于身侧。

2.肢体移动 照护师移动被照护者双下肢与骨盆,将脊柱关节逐渐打开,达到放松的目的(图1-2-1)。

图1-2-1 躯干屈曲活动

3.主动活动 在同体位下,被照护者自我主动将双下肢向胸前抱起,重复此动作。

(二)躯干旋转活动

1.体位摆放 被照护者仰卧位,双下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双手放于身侧。

2.肢体移动 照护师一手固定被照护者一侧肩关节,一手侧向移动屈曲的双下肢,通过双下肢的移动,增加被照护者腰段和下胸段椎体的旋转活动(图1-2-2)。

图1-2-2 躯干旋转活动

3.主动活动 被照护者的主动活动,需要被照护者先主动屈曲双侧髋、膝关节,然后将蜷缩的双下肢向身体两侧转动。

(三)髋关节屈曲活动

1.体位摆放 被照护者仰卧位。

2.肢体移动 照护师一手扶住被照护者小腿,另一只手抓住被照护者足跟或小腿,双手将被照护者大腿沿竖直方向向上弯曲,使大腿前部尽量接近被照护者腹部(图1-2-3)。

图1-2-3 髋关节屈曲活动

3.主动活动 主动活动同图片中体位,被照护者仅需将大腿向前胸靠近即可。

(四)髋关节内收活动

1.体位摆放 被照护者仰卧位。

2.肢体移动 照护师一手握住被照护者踝关节上方,另一只手固定骨盆,将该侧下肢向内侧推动,被动内收被照护者髋部(图1-2-4)。

图1-2-4 髋关节内收活动

3.主动活动 被照护者可在图中体位下,向内侧主动移动一侧下肢。

(五)髋关节外展活动

1.体位摆放 被照护者仰卧位。

2.肢体移动 照护师一只手握住被照护者需活动侧踝关节,将该侧下肢沿床面向外侧移动,同时另一只手固定其另一侧下肢,防止出现内收(图1-2-5)。

图1-2-5 髋关节外展活动

3.主动活动 在同体位下,被照护者一侧下肢沿床面主动向外侧移动。

(六)踝关节背屈活动

1.体位摆放 被照护者仰卧位。

2.肢体移动 照护师一手固定被照护者踝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被照护者的足跟,前臂贴在被照护者脚掌及外侧,将其脚掌向被照护者头顶方向拉动(图1-2-6)。

图1-2-6 踝关节背屈活动

3.主动活动 在同体位下,被照护者主动勾脚。

三、活动肢体的注意事项

1.必须熟练掌握关节解剖结构、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平面及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参考值等。

2.在活动之前要对被照护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被照护者的合作。

3.被照护者的体位应舒适,被固定的部位要稳定牢固,特别是在骨折或肌腱缝合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和保护下进行活动训练。

4.活动时手法必须轻柔、缓慢、有节律。

5.每个关节应在正常活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训练。

6.固定关节的近端,活动远端。

7.每次活动只针对一个关节,有跨双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每个关节的活动后,再对肌群进行牵拉。

8.针对活动受限的关节或长期处于内收、屈曲的关节,要多做被动牵拉运动。

9.在被动活动某一关节时,要给予一定的牵拉力。

10.避免体位频繁变动,尽可能在同一体位下进行所有能做的被动运动。

四、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一般需要全身肌肉的共同参与,针对的功能为被照护者的整体功能而非局部,一般需要被照护者较为良好的身体状态。功能训练对被照护者的肌肉力量增长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多关节活动范围有促进作用,并能增加被照护者关节的稳定功能。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功能训练方式。

(一)跪位平板支撑训练

1.正确体位 被照护者双膝着于床面,双肘支撑,与双膝共同支撑躯干,肩胛保持稳定,保证被照护者的脊柱呈一条稳定的直线(图1-2-7)。

图1-2-7 跪位平板支撑训练

2.训练频率 一般要求被照护者每天至少进行3组训练,每组至少坚持1分钟,并保持稳定。

(二)臀桥训练

1.正确体位 被照护者双脚踩于床面,膝关节并拢,双手放于身体两侧,髋关节发力,将骨盆抬离床面,至最高点后,有控制地将骨盆落下放于床面。照护师可一手握拳放在被照护者双膝之间,让其夹紧,能够更好地保持发力(图1-2-8)。

图1-2-8 臀桥训练

2.训练频率 一般要求被照护者每组训练重复上述动作10次,每天进行3组。

(三)深蹲训练

1.正确体位 被照护者处于站立位,双下肢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略微向外打开,被照护者保持胸椎、腰椎不动,不要让骨盆发生旋转,头部看向前方,微微撅屁股,膝关节弯曲约45°即可,并在此动作上,膝关节慢慢伸展回到原来的姿势。类似于无负重站立位下的深蹲训练(图1-2-9)。

图1-2-9 下肢深蹲训练

2.训练频率 一上一下为一个完整动作,被照护者每天至少要做够20个完整动作。

第二节 下肢肌力增强

本节主要介绍下肢常用徒手肌力训练和器械抗阻肌力强化训练,实际操作中照护师可依据被照护者肌力水平作出调整,施加阻力还是助力。除了照护师用自己的手施加在被照护者肢体上作为阻力外,还可以借助哑铃、沙袋、弹力带或是家中随手可用的物品作为代替品进行重物抗阻训练。

一、髋部肌肉强化训练

(一)仰卧位弯腿上抬(髋屈曲联合膝屈曲)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图1-2-10,a)。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大腿上方施加抵抗大腿上抬的阻力,一手托住踝关节(图1-2-10,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主动抵抗阻力向上抬高大腿,膝弯曲,大腿尽量接近腹部上方(图1-2-10,c)。

图1-2-10 仰卧位弯腿上抬(髋屈曲联合膝屈曲)

(二)仰卧位直腿上抬(髋屈曲)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图1-2-11,a)。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伸直抬起侧大腿上方施加向下的推力,一手托住踝部(图1-2-11,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向下的推力,下肢向上抬起(图1-2-11,c)。

图1-2-11 仰卧位直腿上抬(髋屈曲)

(三)仰卧位伸腿下蹬(髋伸展联合膝伸展)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照护师抬起弯曲一侧下肢(图1-2-12,a)。

2.照护师一手放在被照护者腘窝下方,一手在足底部,施加把下肢往上推的阻力(图1-2-12,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阻力向下方蹬腿,把腿向床面下压蹬直(图1-2-12,c)。

图1-2-12 仰卧位伸腿下蹬(髋伸展联合膝伸展)

(四)仰卧位直腿下压(髋伸展)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照护师向床面上方抬高一侧下肢(图1-2-13,a)。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大腿后侧,一手放在踝后,施加把下肢向上推的力(图1-2-13,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向上的推力,下肢向床面下压,直至落到床面(图1-2-13,c)。

图1-2-13 仰卧位直腿下压(髋伸展)

(五)仰卧位下肢侧方-向外分离(髋外展)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平放于床面(图1-2-14,a)。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踝下方托起下肢,一手在大腿外侧施加向内侧的推力(图1-2-14,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下肢抵抗向内的推力,大腿在侧面向外分开(图1-2-14,c)。

图1-2-14 仰卧位下肢侧方-向外分离(髋外展)

(六)仰卧位下肢侧方-向内贴近(髋内收)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平放于床面,对侧下肢向外拉出(图1-2-15,a)。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踝下方托起下肢,一手在大腿内侧施加向外侧的拉力(图1-2-15,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下肢抵抗向外的拉力,大腿向内贴近对侧腿(图1-2-15,c)。

图1-2-15 仰卧位下肢侧方-向内贴近(髋内收)

(七)仰卧位弯腿-小腿向内转(髋外旋)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照护师抬高其大腿,弯曲小腿,至大腿与床面垂直,小腿与床面平行(图1-2-16,a)。

2.照护师一手扶住被照护者大腿,一手在踝内侧施加将小腿向外拉的力(图1-2-16,a)。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拉力,小腿向内转,大腿向外转(图1-2-16,b)。

图1-2-16 仰卧位弯腿-小腿向内转(髋外旋)

(八)仰卧位弯腿-小腿向外转(髋内旋)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照护师抬高其大腿,弯曲小腿,至大腿与床面垂直,小腿与床面平行(图1-2-17,a)。

2.照护师一手扶住被照护者大腿,一手掌根在踝外侧施加将小腿向内推的力(图1-2-17,a)。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推力,小腿向外转,大腿向内转(图1-2-17,b)。

图1-2-17 仰卧位弯腿-小腿向外转(髋内旋)

二、膝部肌肉强化训练

(一)俯卧位小腿后勾(膝屈曲)步骤

1.被照护者俯卧位,下肢伸直,脚掌平放于床面(图1-2-18,a)。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大腿后侧固定,一手在踝上方施加向下的推力(图1-2-18,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阻力,小腿向后上方勾起,脚跟向臀部方向贴近(图1-2-18,c)。

图1-2-18 俯卧位小腿后勾(膝屈曲)

(二)坐位小腿前踢(膝伸展)步骤

1.被照护者坐位,小腿垂于床沿,双手可支撑于身体后方(图1-2-19,a)。

2.照护师一手垫在被照护者大腿下方固定,一手在小腿远端施加向下的推力(图1-2-19,b)。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阻力,小腿向前踢直(图1-2-19,c)。

图1-2-19 坐位小腿前踢(膝伸展)

(三)借助矮凳向前滑走(膝屈曲)、向后滑走(膝伸展)步骤

1.被照护者坐在带轮子的矮凳上(图1-2-20,a)。

2.照护师口令提示被照护者脚跟向前伸出,勾小腿拉动椅子向前滚动(图1-2-20,b)。

3.照护师口令提示被照护者脚跟向后收,小腿向前蹬地推动椅子向后滚动(图1-2-20,c)。

图1-2-20 借助矮凳向前滑走(膝屈曲)、向后滑走(膝伸展)

三、踝部肌肉强化训练

(一)仰卧位脚背上勾(踝背屈)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足踝上方固定,一手在脚背面施加向脚底方向的拉力(图1-2-21,a)。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抵抗阻力,脚背向头侧上勾(图1-2-21,b)。

4.亦可让被照护者抵抗拉向脚底方向的弹力带,脚背向上勾起(图1-2-21,c)。

图1-2-21 仰卧位脚背上勾(踝背屈)

(二)仰卧位脚掌下踩(踝跖屈)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

2.照护师一手在被照护者踝上方固定,一手手心托住足跟,被照护者前脚掌向头侧勾起后抵在照护师前臂上,前臂向头侧施加拉力(图1-2-22,a)。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前脚掌抵抗阻力向下踩(图1-2-22,b)。

4.亦可让被照护者抵抗向头侧拉的弹力带,前脚掌向下踩(图1-2-22,c)。

图1-2-22 仰卧位脚掌下踩(踝跖屈)

(三)仰卧位脚底向内转(踝内翻)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

2.照护师双手握住被照护者足部,在足背内侧施加向外转的力(图1-2-23,a)。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足部抵抗阻力,足部向内翻转,使脚底转向内侧(图1-2-23,b)。

4.亦可让被照护者抵抗拉在足底内侧,向外上拉的弹力带,脚掌向内翻转(图1-2-23,c)。

图1-2-23 仰卧位脚底向内转(踝内翻)

(四)仰卧位脚底向外转(踝外翻)步骤

1.被照护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于床面。

2.照护师双手握住被照护者足部,在足背外侧施加向内转的力(图1-2-24,a)。

3.口令提示被照护者足部抵抗阻力,向外翻转,使脚底转向外侧(图1-2-24,b)。

4.亦可让被照护者抵抗拉在足背外侧,向内上拉的弹力带,脚掌向外翻转(图1-2-24,c)。

图1-2-24 仰卧位脚底向外转(踝外翻)

第三节 平衡能力的改善

平衡是指人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以维持位置和姿势,从而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当平衡功能出现问题时,人们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因此,需要进行平衡训练来改善平衡功能。按照平衡训练的原则进行训练,训练由易到难,身体重心由低到高,由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由睁眼训练到闭眼训练,以此增加被照护者的信心,调动被照护者参与的积极性。训练过程中照护师要注意监护被照护者,避免发生危险。

一、侧卧位平衡训练

工作准备:室内环境整洁,温度适宜,准备一个宽大、软硬合适的床或垫子。

(一)侧卧位静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开始训练侧卧位时,被照护者在床上侧躺,可以用上方的手撑床。

2.照护师在其背后用手扶住肩膀和臀部辅助保持平衡(图1-2-25)。

图1-2-25 侧卧位静态平衡训练

3.照护师慢慢减小辅助,告诉被照护者用手撑床独立保持平衡。

(二)侧卧位动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被照护者能够独立保持侧卧位后,再开始侧卧位动态平衡训练。

2.让被照护者身体前后晃动并保持侧卧位(图1-2-26),注意不要出现趴下或躺平的情况,照护师在背后保护其安全。

图1-2-26 侧卧位动态平衡训练

3.被照护者能够熟练地前后晃动身体后,照护师可以施加一个前后的推力并嘱咐被照护者要维持侧卧位。

二、坐位平衡训练

工作准备:室内环境整洁,温度适宜,准备一个宽大、软硬合适的床或垫子,一个轮椅。

(一)直腿坐位静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被照护者取直腿坐位,双手在两侧扶床。

2.照护师在被照护者身后,双手放在被照护者双肩上,或让被照护者靠在照护师身前,保持直腿坐位(图1-2-27)。

图1-2-27 直腿坐位静态平衡训练

3.在被照护者保持稳定后,照护师尝试慢慢挪开身体,但双手仍放在被照护者双肩上给予保护,让被照护者维持直腿坐位平衡。

(二)直腿坐位动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被照护者能够独立保持直腿坐位后,再开始进行直腿坐位动态平衡训练。

2.让被照护者在直腿坐位下进行身体前后左右移动,并且尽量保持直腿坐位平衡,不要出现向移动方向倾倒的情况(图1-2-28)。

图1-2-28 直腿坐位动态平衡训练

3.在被照护者移动过程中,照护师要注意在后面保护被照护者安全,开始活动时,被照护者会感到困难和害怕,照护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

4.嘱咐被照护者从小范围开始进行活动,待被照护者逐渐掌握平衡后再扩大移动范围。

(三)端坐位静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在被照护者的前方放一个轮椅或带靠背的椅子。

2.被照护者在床边端坐位,身体直立,双脚踩地,用双手抓住轮椅扶手或握住椅子的靠背(图1-2-29)。

图1-2-29 端坐位静态平衡训练

3.照护师在被照护者的身后保护。

(四)端坐位动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当被照护者能够独立保持端坐位后,才能开始进行动态平衡训练。

2.被照护者在端坐位下进行身体前后左右的移动(图1-2-30),移动的范围从小到大,移动过程中要保持端坐位平衡。

图1-2-30 端坐位动态平衡训练

3.为了保证被照护者的安全,需要照护师在前侧方进行保护;如果需要照护师在被照护者后方辅助训练,就需借助前方的轮椅,防止被照护者向前方跌倒。

三、跪位平衡训练

工作准备:室内环境整洁,温度适宜,准备一个宽大、软硬合适的床。注意:存在膝关节疼痛,不能完成跪位的被照护者不需进行跪位平衡训练。

(一)肘膝位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被照护者趴在床上,此时照护师告诉被照护者用肘支撑起上半身,被照护者稳定撑起后,再让被照护者把臀部向上抬,用双膝支撑起来。

2.照护师可以扶住被照护者腰部两侧辅助其支撑起身体,此时被照护者腹部应抬高离开床面(图1-2-31)。

图1-2-31 肘膝位平衡训练

3.刚开始进行支撑时,由于被照护者胳膊支撑力较小,可能会出现突然趴下的情况,照护师在旁注意保护,防止出现意外。

(二)手膝位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当被照护者能保持肘膝位平衡并且胳膊具有支撑力量后,再考虑进行手膝位平衡训练。

2.被照护者趴在床上完成肘膝位动作,照护师告诉被照护者一侧换成手支撑,在胳膊伸直支撑起来的同时另一侧也换为手支撑。

3.在转换过程中照护师扶住被照护者身体两侧可以帮助被照护者撑起(图1-2-32)。

图1-2-32 手膝位平衡训练

4.被照护者慢慢增加手膝位支撑的时间,注意在保持手膝位平衡时身体不要歪向一侧。

四、站立位平衡训练

工作准备:室内环境整洁,温度适宜,地面平整无障碍、无杂物,最好在双杠内进行,准备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一)站立位静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当被照护者具备站立的能力时,才能开始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

2.被照护者手扶双杠站在平地上,面朝镜子保持站立位。

3.照护师站在被照护者身后保护。

4.告诉被照护者通过看镜子调整身体位置,保持直立,不要向一侧偏倒。

(二)站立位动态平衡训练方法与步骤

1.此时被照护者能够独立保持站立,并且能够维持最少5分钟的站立位静态平衡。如果被照护者不能独立维持站立位静态平衡,则暂不考虑进行站立位动态平衡训练。

2.被照护者站在双杠内,照护师在身后给予保护。

3.让被照护者尝试主动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身体,并能回到原始位置,刚开始可以小幅移动身体再回到站立位,让被照护者能够体会动态平衡变化的过程。

五、体位转换训练

工作准备:室内环境整洁,温度适宜,准备一张宽大、软硬合适的床或垫子。

翻身训练方法与步骤

1.被照护者躺在床上,照护师向其说明进行左右翻身训练,例如,向右边翻身时,嘱咐被照护者头先向右边看,再慢慢将肩膀和身体转过去。

2.当被照护者翻不过去身体时,照护师可以将一只手放在被照护者肩部,另一只手放在臀部,向右侧推,帮助被照护者完成翻身(图1-2-33)。

图1-2-33 翻身训练

第四节 行走及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一、定义及分类

步行辅助器具是为帮助有障碍的被照护者改善步行功能所使用的自立帮助型器具。在被照护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重心时,使用步行辅助器具能够扩大支撑面积,增加行走的安全性、平衡性,减轻下肢的负重,提高步行速度。步行辅助器具主要分为手杖、腋拐、助行器三大类(图1-2-34)。

图1-2-34 手杖、腋拐、助行器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中枢性瘫痪者,如偏瘫、截瘫、脑瘫等;运动系统疾病,如截肢后安装假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2.禁忌证 站立位平衡功能严重障碍,下肢骨折未愈合,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三、操作方法与步骤

(一)手杖步行训练

步骤1:调试手杖。

1.为被照护者调试手杖高度,调试工作在康复训练师指导下完成。

2.手杖高度:被照护者身体直立,把手部分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步骤2:沟通。

1.携带手杖来到被照护者身旁。

2.向被照护者说明准备陪同其进行手杖步行训练,让被照护者做好身心准备。

步骤3:步行训练。

1.将被照护者从床或轮椅上扶起,手杖放于被照护者健侧。

2.被照护者使用手杖进行步行训练。

(1)手杖三点步行: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侧下肢,最后迈健侧下肢。此种方法适用于下肢运动障碍的被照护者,大部分偏瘫被照护者习惯采用这种步态。

(2)手杖两点步行:手杖和患侧下肢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侧下肢。手杖与患侧下肢为一点,健侧下肢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此种步行方式速度快,因此当被照护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三点步行后,可进行两点步行训练。

(二)腋拐步行训练

步骤1:调试腋拐。

1.为被照护者调试腋拐高度,调试工作在康复训练师指导下完成。

2.腋拐高度:被照护者取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两指)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约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步骤2:沟通。

1.携带腋拐来到被照护者身旁。

2.向被照护者说明准备陪同其进行腋拐步行训练,让被照护者做好身心准备。

步骤3:步行训练。

1.将被照护者从床或轮椅上扶起,腋拐放于被照护者身体两侧。

2.被照护者使用腋拐进行步行训练。

(1)交替拖地步:将右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左拐,双下肢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双拐的落地点附近着地(图1-2-35)。

图1-2-35 交替拖地步

(2)同时拖地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双下肢同时拖地移动向前至双拐的落地点附近着地(图1-2-36)。

图1-2-36 同时拖地步

(3)摆至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被照护者利用双上肢支撑把手使双足离地,身体重心前移,双下肢同时向前摆动,双足在双拐的落地点附近着地。此种步行方式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的被照护者。摆至步移动速度较快,可减少腰部及髋部用力(图1-2-37)。

图1-2-37 摆至步

(4)摆过步:双侧拐同时向前方伸出,被照护者利用双上肢支撑把手使双足离地,身体重心前移,双下肢向前摆动,双足在双拐的落地点前方位置着地。训练时注意防止膝关节屈曲、躯干前屈而跌倒。此种方式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上肢肌力强壮的被照护者。摆过步是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动方式(图1-2-38)。

图1-2-38 摆过步

(5)四点步:步行时每次仅移动一个点,一直保持四个点在地面,即左拐→右足→右拐→左足,如此反复进行。适用于双下肢运动功能存在障碍但骨盆上提肌的肌力较好的被照护者。四点步是一种稳定性好、安全而缓慢的步行方式(图1-2-39)。

图1-2-39 四点步

(6)两点步:一侧拐杖与对侧足同时向前伸出为第一着地点,然后另一侧拐杖与对侧足再向前伸出作为第二着地点。此步行方式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的被照护者,通过借助拐杖减轻下肢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点步后进行练习。两点步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较快(图1-2-40)。

图1-2-40 两点步

(7)三点步:患侧下肢和双拐同时向前伸出,健侧下肢待三个点着地后再向前伸出。适用于一侧下肢功能正常,能够负重,另一侧下肢不能负重的被照护者,如一侧下肢骨折、小儿麻痹等疾患。三点步是一种快速移动、稳定性良好的步态(图1-2-41)。

图1-2-41 三点步

(三)助行器步行训练

初期的步行训练一般进行助行器步行训练,适用于下肢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的被照护者。对于行动迟缓或有平衡问题的被照护者,助行器可作为长期步行辅助器具。

步骤1:调试助行器。

1.为被照护者调试助行器高度,调试工作在康复训练师指导下完成。

2.助行器高度:被照护者身体直立,把手部分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步骤2:沟通。

1.携带助行器来到被照护者身旁。

2.向被照护者说明准备陪同其进行助行器步行训练,让被照护者做好身心准备。

步骤3:步行训练。

1.将被照护者从床或轮椅上扶起,助行器放于被照护者身体前方。

2.被照护者使用助行器进行步行训练。

(1)三步走法:将助行器前移20cm左右,然后患侧下肢以同样的距离向前迈出,此时用双手支撑助行器,然后向前迈出健侧下肢到与患肢足尖齐平位置,站稳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图1-2-42)。

图1-2-42 三步走法

(2)四步走法:双手同时将助行器向前移动1步(约25cm),患侧下肢向前迈出,落在助行器横向中线的偏后方,再次向前移动助行器1步,双手伸直支撑助行器,并向前迈出健侧下肢,健侧下肢位置应落在患侧下肢位置的前方,在助行器与患侧下肢之间,重复上述步骤前进(图1-2-43)。

图1-2-43 四步走法

四、注意事项

1.步行训练时应注意被照护者的血压变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步行训练时,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被绊倒;穿着合适的鞋袜,鞋带须系牢,不宜赤足练习行走。

3.选择适当的步行辅助器具和步态,选择高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器、拐杖或手杖。

4.如使用拐杖,要避免腋下直接受压,以防臂丛神经损伤。

五、轮椅的选择与使用

轮椅是使用非常广泛的辅助器具,诸如下肢残疾、偏瘫、胸以下截瘫者及行动不便者都适用轮椅。作为照护师,应了解轮椅的特性,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轮椅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1.轮椅选用不当的危害 不合适的轮椅,如坐位太浅、坐位太宽、高度不够等,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如局部受压过大、形成不良姿势、诱发脊柱侧弯、造成关节的挛缩。乘坐轮椅时,承受压力的主要部位是坐骨结节、大腿、腘窝部及肩胛区。因此,在选择轮椅时要注意这些部位的尺寸是否合适,避免皮肤磨损、擦伤及发生压疮。

2.普通轮椅的选择

(1)座位宽度:测量坐下时两臀外侧间的距离,再加5cm,即坐下后两边各有2.5cm的空隙。座位太窄,上下轮椅比较困难,臀部及大腿组织受到压迫;座位太宽,不易坐稳,操纵轮椅不方便,双上肢易疲劳,进出大门也有困难。

(2)座位长度:测量坐下时后臀部至小腿腓肠肌之间的水平距离,将测量结果减6.5cm。座位太短,体重主要落在坐骨上,局部易受压过多;座位太长,会压迫腘窝部,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大腿特短或髋膝屈曲挛缩的被照护者,则使用短座位较好。

(3)座位高度:测量坐下时足跟(或鞋跟)至腘窝的距离,再加4cm。在放置脚踏板时,板面至少离地5cm。座位太高,轮椅不能进入桌面下;座位太低,坐骨承受重量过大。

(4)坐垫:为了舒适和防止压疮,座上应放坐垫,可用泡沫橡胶(5~10cm厚)或凝胶垫子。为防止座位下陷可在坐垫下放一张0.6cm厚的胶合板。

(5)靠背高度:靠背越高,越稳定;靠背越低,上身及上肢的活动范围就越大。低靠背高度就是测量座面至腋窝的距离,将此结果减去10cm;高靠背高度则是测量座面至肩部或后枕部的实际高度的数值。

(6)扶手高度:坐下时,上臂垂直,前臂平放于扶手上,测量椅面至前臂下缘的高度,加2.5cm。适当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并可使上肢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上。扶手太高,上臂被迫上抬,易感疲劳;扶手太低,则需要上身前倾才能维持平衡,不仅容易疲劳,也可能影响呼吸。

(7)轮椅其他辅助件:为了满足特殊被照护者的需要而设计,如增加手柄摩擦面、车闸延伸、防震装置、防滑装置、扶手安装臂托和轮椅桌等。

3.使用轮椅注意事项

(1)平地上推轮椅:被照护者坐稳扶好,踩稳脚踏板。照护师站于轮椅后方推动轮椅,慢速平稳。

(2)上坡推轮椅:上坡身体一定要前倾,可以防止后翻。

(3)下坡倒推轮椅:倒转轮椅,照护师后退一步,轮椅下行一点。伸展头部和肩部并向后靠,叮嘱被照护者抓紧扶手。

(4)上台阶:请被照护者紧靠椅背,双手抓紧扶手,不必担心。照护师脚踩助力架,抬高前轮,以两后轮为支点,使前轮平稳地移上台阶。后轮贴紧台阶后再上抬后轮。抬后轮时被照护者身体向后靠,可降低重心。

(5)下台阶倒推轮椅:倒转轮椅,轮椅缓慢下台阶,嘱被照护者伸展头部和肩部并使身体向后紧靠轮椅,抓紧扶手,降低重心。

(6)推轮椅进出电梯:被照护者将轮椅反向推入电梯,进入电梯内使照护师面朝电梯出口,进入电梯后要及时拉紧车闸,进出电梯经过不平的地方要事先告诉被照护者,缓慢进出。 4X5nwAqLLFHriCAwgmkOyjog/qPAvIzxygYln6fBr6qNJ5BuxudDpd5hV++frJ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