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Foreword 1

易懿妹妹是我的邻居,2005 年,她上大学时我们就认识了。我们两家在北京的房子都不大,约 60 m 2 。我家的室内空间设计得很紧凑,仅能使用简易床架和一些墙面集成家具。当时她来我家里玩,从她欢快的眼神中,我看得出她对家居设计充满了兴趣。她个子高挑,活泼可爱,我和家人都很喜欢这个充满阳光的邻家小妹妹。

她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读书,成绩很优秀,2009年本科毕业时,已经获得了一些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她妈妈和我家人经常聊她的事,大家都很开心,对她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然而,就在那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噩耗传来,一场车祸险些夺走了她的生命。凭借着坚强的性格和毅力,她活了下来,但是伤痕累累。由于高位截瘫,她的四肢基本都失去了行动能力。那段时间,我们都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个 20 多岁充满活力的青春阳光女孩,被命运残酷地折磨到几乎失去了一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默默地艰苦地做着康复训练。常人根本无法想象这其中的痛苦与艰难。但是她坚持下来了。渐渐地,关于她的消息多了起来,她用唯一能动的右手小拇指写文章,成为一名不平凡的作家。她依旧光彩照人,积极出席国内外残障人士的关爱活动,给更多经历人生不幸的人们带去希望。

2023 年,我在网络上看到关于她家改造的小视频, 讲述了 如何用 20 万元改造了一个 55 m 2 无障碍的家。这段视频在网上 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她不是专业的建筑师,但是作为真实的使用 者,她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如何把小小的房子打造成无障碍的宜 居家园,成为让她可以少求人甚至不求人的温馨小家。 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我为她能够身体力行于室内改造,并提出许多关于设计的建议和思考而感到由衷的钦佩。

我也参与过一些设计标准的制定和设计比赛的评审工作,专家们试图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设想他们的需求,大多通过采访或采集数据来分析使用者的行为。但是在无障碍设计中,他们无法真实地感受残障人士生活中那些冰冷与无奈。同时, 大量的设计 标准会因为设计需求的普适性而忽略个体的需求,特别是在无障 碍设计领域,个体的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定 义。 客观地讲,当下的无障碍设计标准更多是基于轮椅、拐杖等无障碍辅助工具的使用要求而制定的,而不是基于个体的需求。而一位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使用者,可以给出更多精准的建议。

在易懿的视角下,无障碍设计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和时 空延展性。她的设计不只是要达到验收标准,更是要经过长期的 使用与检验,以及不断的修正,来真正满足使用者的切身需求。 这些修正有着更加重要的价值,或许人类历史上所有的进步,正是基于向好的修正,即在实践的碰撞中不断找寻正确的方向,从而获得最优的解决方式。 看到易懿的这本书,我想她一定经历了 很多“不顺”,才让她鼓起勇气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打破固化的 观念,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并不喜欢用“无障碍”这个词,抛开其特定的含义, 其实所有人的生活都应该是无障碍的、平顺的、高效且舒 适的。因此,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去解决或规避现实的问题。 不论好坏,人们的生活总是不断改变的,经历从弱小到强大再到衰老,经历观念和技术的改变,很多人还会经历经济发展的起伏,我们的设计无非是要去适应和顺应这些改变,让一切来得不再那么生硬。 因此,我更加欣赏易懿将所谓的无障碍设计理解成一种 个性化、人性化、定制化的设计,并且付诸实践。 或许相比具体的细节设计,这样的理念和思考更加重要。她鼓励人们主动地去思考,去选择,去布置,而不是简单地被安排。

从易懿的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开阔的思维、对细节的把握、对日常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态度,这些不仅成了她的经验,而且已经融入了她的价值观念中。 这种敢于突破、努力创新的价 值观才是战胜一切困难,让无障碍设计扎根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 根本。 这条路很长很艰辛,易懿正以自己的方式,教会所有人如何成长。

郭海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eZp8jW+hFZLGrJCdZvSPr3TKN9UqHq2UTOrijPE329oj+wtTiBjE7NeLKwDRGH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