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4月27日,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幕。会上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132.9亿元,同比增长29.1%。
《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影视作品映照中国科幻新时代,科幻乐园、科幻舞台剧、科幻展览等新业态走红……从科幻小说出圈到科幻电影火爆,再到形成科幻全产业发展的格局,近十年间,中国科幻版图加速拓宽。
首次突破千亿元,科幻产业“含金量”展现出“科幻+”多元业态的蓬勃活力——
根据报告,2023年度中国科幻产业典型业态包括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块。除科幻衍生品市场规模收缩以外,其他四类业态均实现较好涨幅,科幻游戏和科幻文旅产业分别以651.9亿元和310.6亿元的营收额有力带动科幻产业消费。
具体来看,科幻阅读产业总营收连续6年增长;科幻中短视频创作数量显著增长,助力科幻文化传播及科幻产品推广;科幻文旅产业总营收翻番,品类和市场范围逐步扩大;科幻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融合,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梳理发现,从2016年至2018年前后以进口科幻电影为主要增长点,到近年来国产科幻电影、游戏、文旅展现出明显带动效应,中国科幻正逐渐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格局。
“我国科幻产业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各领域的联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科幻影视代表性作品的热映带来了‘科幻热’,也进一步促进了科幻消费,科幻IP开发向线下产品与服务延伸。”报告发布方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说。
科幻产业“含金量”增长,折射着国家科技实力的跨越发展——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1年第29位上升至2023年第12位,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6.20%提升至2023年的14.14%。自主创新硬实力与科学文化软实力双曲线同步上扬,为中国科幻的“厚积薄发”提供了肥沃土壤。
“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让中国成为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国家,促进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快速成长。”科幻作家刘慈欣说,快速发展的中国也在文化上吸引了世界目光,未来中国科幻将输出到世界更多地方。
载人登月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脑机接口技术使截瘫患者能用意念控制光标移动,通用智能人“通通”已达到儿童一定智力水平……今年以来,一项项“未来感”拉满的中国科技新突破,让科学幻想加速变为现实。
从《流浪地球2》用特效技术营造视觉奇观,到AI创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在比赛中获奖,技术革新不仅是科学幻想的源泉和基石,也正切实改变着科幻的内涵和外延。报告预测,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对科幻产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科幻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有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助益。
传统工业遗存打造沉浸式科幻空间,裸眼3D、实时动捕、数字人等视觉技术让人仿佛置身浩渺宇宙……在北京首钢园这片“科幻热土”上,大会集中发布展示最新科幻作品和成果,国内外科幻作家和产业从业者共话科幻产业发展和科普科幻教育,同步举办的北京科幻嘉年华则立体展现科幻与民生的深度结合。
科幻源自对前沿科技成果和科学发现的理性拓展,以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引发对未来和未知的无限遐想,是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重要源泉。
“自2023年起,中国科幻大会被纳入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科技论坛的平行论坛,充分体现出科幻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说,科幻与科技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也为中国科幻在新时代贡献更多创新活力提供广阔空间。
(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