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浙江实践

2024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窗口,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挖掘自身优势,采取相对应的发展举措,壮大浙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发展集群与市场新质生产力

浙江一直引领中国市场化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先行优势。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提升浙江的市场和集群经济竞争力,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和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

浙江人的市场意识强,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协作,成就了浙江“小商品、大市场”和“小企业、大集群”的经济格局。市场化就是开放化,专业市场为面广量大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让这些小企业小作坊的生产能够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户,极大地扩大了市场辐射和销售。于是,小企业扩大生产,形成围着市场的小企业小作坊扎堆,也就是小企业围绕市场集聚形成集群化成长。

制度改革与创新是体制机制优势的重要内容,这利于理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让新质生产力得以不断成长并迸发活力。浙江的深化改革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优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制,优化了创新生产要素的配置,支持了新质生产力要素集聚发展。

二、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开放,提升新质生产力能级

20世纪80至90年代,商品供给由紧转松,民营和乡镇集体企业有了发展的空间。20世纪末,浙江的非公经济已经占据全省GDP的半壁江山。这个时期填补国内短缺经济的民营企业生产迅猛扩张,其在产品质量和标准上缺乏投入与关注,模仿制造等现象一度盛行,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初,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浙江的民营企业也开始面对质量与标准的要求。浙江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抉择下,浙江打开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这个时期的民企加速国际化,更多的是把产品卖到国际市场。因为加工贸易生产是按照国际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进行的,这极大地提升了浙江民营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生产质量和产品标准,克服和消除了一度困扰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假冒伪劣问题。

浙江在扩大民企国际化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探索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经营的自主国际化。不同于加工贸易的贴牌生产,这种民营企业自主国际化,企业自己投资海外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基地、销售平台,这使得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设计、研发、物流与销售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民营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三、发挥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湖州市安吉县“两山银行”,是生态浙江绿色发展一种创新转化平台,存入的是“青山”取出的是“金山银山”。在“两山银行”,一座山、一个村庄,都可能是交易对象,风景变“钱景”。绿色银行搞活了乡村绿色资产,增强了农民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变现能力,也让农民感到生活更加有奔头。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振兴更多的是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而“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离不开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培育农村的特色产业来助力农村的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追求的是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故乡村发展不能只局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浙江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是可借鉴的成功之道。发展农村第一产业,要努力形成具有地理标志的地方特色优势产品,进而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加工、深加工,通过产业链接创造新供给;发展农村第二产业,要遵循生态工业的宗旨,严格制定企业排污标准,定期报告环境状况,维护乡村环境治理成果,确保乡村“生态宜居”;乡村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的物流、技术、市场支持,以及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民宿。

数字经济既服务大企业助其取得更大的成功,也服务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人,让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常态。

对于地方政府,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T023GA/5qhPjBUbUkFzWJKs0NW1hiq0ROA6FdZPCxj5n32ugN1B1EVHIRw/niC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