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乡村产业变局
专业化

对于那些生活居住功能退化的乡村,应当顺势增强其生产功能,将传统的生活、生产融为一体的乡村转变为以生产为主的乡村,即纯农业类乡村。未来,大部分人口“空心化”的乡村将演变成为纯农业乡村,也可称之为专业化农庄。

在乡村人口流失的大趋势下,需要更大程度发挥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价值,留住人、吸引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十年、二十年后,什么样的村庄儿女、童孙还会在乡村工作、生活、耘田种瓜?什么人不得不留在乡村?乡村需要什么人留下?乡村会吸引什么人进来?这些乡村面临的问题,是乡村事务工作者、决策者需要考虑的。

乡村的多元价值

乡村的农业生产价值无可替代,农民(从事农业的农民而非户籍概念上的农民),包括涉农产业的农人,肯定是要留在乡村的,他们是乡村的主要居住人口。乡村离不开农民,真正的农民离不开农业与乡村。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高的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农民既在乡村中从事农业,也在乡村中居住生活。中国农业人口基数大,统计上依然有2亿多从事农业的农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数量占人口总数的2%左右,按照这一比例大概推算,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效率大幅提高,则有3000万农民就够了,算上家庭人口在内,乡村会有约1亿农民及其家人在此生产并居住生活。但这需要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大提升,以及工业、服务业、城市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乡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增强。受资源禀赋及人口规模的限制,中国乡村中从事农业的农民会逐渐减少,但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少到仅有3000万人。不过,在可期的未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经营体制的完善,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会逐渐提升,中国未来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有望逐步降低至5000万~1亿人,乡村中农民及其家人会有大约1.5亿~3亿人,比目前少一半多。这些人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

乡村的二三产业容纳价值远未发挥。乡村人口流失与产业凋敝密切相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的时候,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可以在乡村就地就业,当时乡村人口流失问题并不严重。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也不符合产业发展、集聚的规律。后来随着二三产业向工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聚集,乡村二三产业逐渐减少、凋敝,乡村劳动力向产业园区迁移、向城市迁移。除了农业与涉农产业,乡村的广阔天地还能容纳哪些非农产业?产业园区的布局能否向乡村延伸?乡村集体土地上发展二三产业的政策可否一视同仁?苏州乡村的集体土地利用得有价值、集体经济发展得好,许多乡村都建有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园区,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生活条件改善,乡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城乡二元差距较小,甚至不少乡村的居住生活条件比城市都舒适便利。许多乡村、乡镇的人口不仅没有流失,还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生活。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乡村对二三产业的容纳价值得到体现,留住了人、吸引了人。

部分“空心村”将演变为专业农庄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外流,很多村庄成为“空心村”,乡村生活功能弱化,空间不断缩小,并且向城市及其周边乡镇、村庄聚集。这一特征在山西省吕梁山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吕梁市临县户籍人口68万,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公布常住人口39万,但实际常住人口比这更少,乡村人口大量流向县城、吕梁市区、太原省城。当前,我国不少乡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乡村产业“空心化”,乡村生产空间“空心化”问题与人口“空心化”、村庄“空心化”问题相伴而生,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多数乡村还是以传统粗放的种植业、林果业为主,鲜有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数据,2014到2019年,全国乡镇工业企业数量减少20%;2014到2018年,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56.8%。可见,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普遍。

未来,随着乡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日益减少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的生产空间将得到增强并呈现专业化、规模化趋势。对于那些生活居住功能退化的乡村,应当顺势增强其生产功能,将传统的生活、生产融为一体的乡村转变为以生产为主的乡村,即纯农业类乡村。未来,大部分人口“空心化”的乡村将演变成为纯农业乡村,也可称之为专业化农庄。这是乡村生产空间的远景。纯农业类乡村的生活居住功能是服务于生产功能的,农民在此居住目的是生产,其家庭特别是子女的主要生活空间并不在此。这有点类似于欧美一些国家的农庄或大农场。

乡村“空”“实”转变

在这些乡村,可以实现由“空”向“实”的转变,生活空了,而生产实起来。应重点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进乡村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应积极应对乡村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问题,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解决“无人种地”“老人农业”甚至土地撂荒问题,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农业,增强乡村的农业产业功能。应不断优化乡村生产空间,实行大范围、大面积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全面提升乡村农用地的生产条件与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体制,多数乡村不能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而应增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与长久性,积极探索实行长期离乡进城农户土地承包权的转让与退出,持续支持农业专业经营、合作经营、统一经营、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促进兼业经营、小规模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转变,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道路。将养殖业布局在环境承载力大、防疫条件好、远离人口居住区的山区丘陵等乡村地区。

专业化农庄

要强化县城经济带动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发挥县城对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进城就业的引领作用,将县城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排头兵。依据县域内农业农村特色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充分流动,畅通县域经济循环,以县城产业发展为引擎,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延伸农产品加工链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更好地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

农产品加工业应主要布局于集中式、标准化的产业园区。应以县为单位,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与优势,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齐全、生产功能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应从空间上、政策上统筹利用大量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为农产品加工园区落地提供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可建成为标准化产业发展平台,参考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厂房,开展土地、税务、人力资源等标准化、专业化服务,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对于那些进不去园区的家庭作坊、小型初级农产品加工厂,应在政策上支持其利用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生产、创业致富。 ebRRjeADml09d3QZiu+T0AopyRTslcHaj5cWd5QPAb9sxUbburq83wO9CHpSR4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