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资源错配对环境污染的传导机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由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快速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但另一方面相伴而来的资源错配问题导致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结构失衡等会加重环境污染。具体的传导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错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加重环境污染。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依赖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再加上我国行政监督和环境规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具有政府关联背景的企业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生产要素,导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杨其静,2011)。尤其是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于其他企业,并且国有企业内部的资源重置效应接近于零,但是往往在资源获取上拥有优先权(聂辉华、贾瑞雪,2011)。因此,资源错配违背了市场将有限资源优先分配给生产效率更高企业的原则,从而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素价格扭曲会带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被锁定的风险。在要素价格被低估的情况下,企业会以增加资源的投入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导致经济发展模式的粗放型锁定(林伯强、杜克锐,2013)。总之,资源错配会抑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阻碍企业技术的进步,增加单位GDP的能耗,从而产生更多的污染排放。

第二,资源错配降低企业生产率加重环境污染。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加剧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率。Hsieh和Klenow(2009)的研究发现,如果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像美国的企业一样,将资源配置给高生产率的企业,那么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30%~50%,而印度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如果达到和美国一样的水平,可以使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40%~60%。Brandt et al.(2012)采用1998—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如果市场中不存在限制企业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因素,并且资源可以从低生产率的国有企业向高生产率的非国有企业流动,那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错配程度的差异造成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进而造成地区经济的差异。Klenow和Rodriguez-Clare(1997)、Hall和Jones(1999)通过对多国经济增长研究后也证实,全要素生产率在各国之间的差异是人均收入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劳动者人均物质或人力资本之间的差异。因此,资源错配会造成地区经济的差异,而在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会减少治理污染的资金投入,或降低环境规制水平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阻碍了环境质量的改善。此外,由于资源错配降低了企业生产率,从而抑制企业技术研发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支出,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技术进步和绿色生产,进而加剧环境污染。

第三,资源错配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加剧环境污染。西方产业发展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表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如果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那么有利于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之间更有效的配置,而资源在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有效市场环境下,生产要素会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流动,同时会推动工业产品升级,工业生产也会从一般消费品向资本品及耐用消费品依次递进,通过要素的转移实现产品的升级并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若劳动力资源可以实现有效配置,那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新兴行业的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则会从传统行业中分离出来进入新兴行业,实现整个市场的最大产出,同时给新行业带来利润,吸引资本的流入,使新的行业得以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因此,资源错配时会加剧产业结构失衡(楼东玮,2013),或者说粗放式产业结构会被锁定(余泳泽等,2018)。资源错配抑制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由于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阻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而抑制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不利于降低经济的污染排放强度。 UiQEtkhaKLR4I0JbS33G/osPNcIkvoKczk4cf3ZUMADPsAe2DQbVsE4q7rHWOD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