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演艺市场发展现状

一、演艺产业内涵及发展历程

(一)演艺产业的内涵

演艺产业是以演艺作品的创作、生产、表演、销售、消费及经纪代理、艺术表演场所等配套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产业体系。演艺作品具体包括音乐、歌舞、戏剧、戏曲、芭蕾、曲艺、杂技等各类型演出。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一种创意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也是能耗低、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低碳产业,具有极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演艺产业链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演出票务。

演艺产业属于基础性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将发展文艺演出院线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演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演艺作品、业务、服务、市场参与者的发展。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演艺产业欣欣向荣,演艺产业发展利好,国家陆续在人才、土地、财税、科技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二)演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演艺行业经历40多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起步期、发展期、爆发期和转型升级期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我国演艺行业深入改革,即由国有制主导转向市场化探索,凭借互联网平台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演艺产业布局逐渐完善。演艺行业发展历程如图1-1所示。

图1-1 演艺产业发展历程

二、我国演艺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演艺市场现状

1.演艺行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演艺产业作为基础性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国务院、文化旅游部等制定和颁布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艺术基金“十四五”时期资助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等(见表1-1),以深入改革文化体制壮大演艺机构实力,以艺术推广基层共享发展成果,以艺术场所精准防控促进旅游区消费,以数字技术融合提升演艺应用水平,以加强演出管理推动演艺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表1-1 演艺行业政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PY)

2.演艺市场规模上行

观看具有娱乐性的经典演出节目是常见的大众文化消费,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下,不断提高的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水平能促进演艺行业的蓬勃发展。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演艺行业市场总收入大幅下跌,但随着疫情有效控制以及刺激市场消费需求的政策出台,2021年演艺行业市场规模上行,形势渐好。

据《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从2014年的434.32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538亿元,呈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中国演艺市场规模有所收缩,但随着疫情有效控制以及刺激市场消费需求政策的出台,2021年演艺行业市场规模扩大,总收入将达528亿元,同比增长66.2%。2022年演出市场规模有所收缩,总体经济规模243.60亿元,与2021年同比降低31.33%。总体上来看,演艺活动作为大众的文化消费方式之一,在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趋势下、政策利好的环境下,仍将蓬勃发展。近几年,我国演艺市场经济规模及其增速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2017—2021年我国演艺行业总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般来说,演出市场总收入包含演出票房收入、农村演出收入、娱乐演出收入、演出衍生品及赞助收入、经营主体配套及其他服务和政府补贴收入。相较其他类型收入而言,演出票房收入占演出市场总收入比重稍大,其中专业剧场凭借复合化、多样化的综合功能在票房收入中拔得头筹,2021年占比约45%,演唱会、音乐节和旅游演出分别约占20%,演艺场馆票房收入占比最少。

图1-3 2021年我国演艺市场票房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演出总场次增加

受疫情影响,演艺行业演出场次在2020年下降较严重,但2021年开始,演出市场逐步回暖。在“演艺下乡”“送戏下乡”“艺术惠民”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演出场次数量也逐步增长。虽然2021年农村演出场次较2020年提升了8%,占演艺行业总场次比例的46%,但与前几年60%左右的比重相比,农村演艺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图1-4 2017—2021年我国演艺行业演出场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当前我国演艺市场存在的问题

1.产品缺乏创新

随着各级政府及艺术基金对文艺表演团体创作的持续支持,助力文艺表演团体的创作活动,但从专业剧场演出剧目来看,依然缺乏具有创新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作品。从旅游演艺作品来看,其核心竞争演艺作品——大型山水实景旅游演艺作品的创新应融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表现形式于一体,但因模仿较多,缺乏个性与创意,很难吸引游客。

2.剧场缺乏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

先进的设施与落后的管理间的矛盾是剧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据调研数据显示,国内70%以上的剧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剧场管理没有明确的岗位定位和定责,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剧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养与考核体系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数亿元建设大剧院,却不知道该按什么标准组建管理团队;斥巨资购置灯光音响等设备,却缺乏专业运营和维护人员。

3.演艺产品融资渠道不通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投资正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产品投资风险化主要靠风险投资,但国内目前仍然是以政府牵头、企业投资为主的模式,仅有少数项目引入了风险投资,它可以帮助企业、机构及个人等参与到剧目的创作、制作、演出等环节中,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借助科技、技术、市场等新兴因素,推动更加全面、可持续的产品投资,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演出行业来说,特别是大规模的演出,通常需要巨额投资。融资渠道成了束缚演艺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

4.演艺产业的盈利方式较单一

目前我国演艺产业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售票利润。这是我国目前演艺产业盈利的基本形式,也是普遍形式。通过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固定的演出和非固定地点的巡回演出的售票形式,主办方、演艺团体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这种收益形式的局限性在于把收益全都寄托于演出的票务销售上,被动性比较强。其二是广告赞助的收益。这种形式占比较大,优点在于收益明显,资金回笼快,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收益目的性比较强,即赞助企业为追求将自身企业的广告效应最大化,往往只会赞助一些“明星”“大腕”,而对于普通的商业演艺演出,投资意愿较低,所以广告赞助收益有限。

5.经营模式传统,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演艺经纪仍然以小作坊传统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民营演艺经纪业务以主/承办商业营利性演出项目为主,社会公益性项目为辅,其中社会公益性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的惠民文化服务。商业营利性项目受各种市场要素影响,如市场需求、运营费用、管理费用等,执行过程的边际成本普遍较高,利润率低,因此,大量演出经纪机构生存发展困难,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疫情的反复,行业受影响较大。

6.行业乱象丛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畸变的“饭圈”生态、失德违法艺人等问题,导致行业乱象频生。2021年被称为娱乐圈的“塌房元年”,明星“翻车”从年头到年尾,郑某、吴某凡、李某迪……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接连“爆雷”。这些现象严重损坏行业形象,败坏社会风气,不仅对演出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此外,业内人士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演艺经纪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许多大牌明星的经纪人也都未持证上岗,任人唯亲的现象十分普遍,经纪人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不仅给明星带来巨大风险,整个娱乐产业的规范也难以建立、维护,难以有效支撑与推动现代化文化演艺产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市场逐渐规范化,演艺市场的经济规模将持续呈增长趋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从事演员签约、推广、代理等演出经纪活动的演员经纪公司、工作室应当严格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关于设立演出经纪机构的规定,向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此外还明确演艺经纪从业人员应当加强对演员的教育、提醒,积极引导演员时刻敬畏法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提升职业操守,积极营造崇德尚艺、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三、演艺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演艺产业与互联网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等领域不断融合发展,未来演艺产业将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形式和内容将更加丰富,综合效益也将不断提升。演艺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娱乐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不断增加,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并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转移,而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成为民众比较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除了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有影响力的剧院在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大城市的小剧场也应运而生,不断满足大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开心麻花、德云社、青曲社等以大众娱乐为代表的剧团。

(二)演艺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关注焦点。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为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大文化产业数字化工程发展。自新冠疫情以来,传统演艺行业数字化发展被提上日程,演艺行业在数字化发展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与各大网络平台合作开展各类云演播。二是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发展探索的切入点,如上海在《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夯实上海数智文旅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景区、文旅场馆的智能物联网络。三是试水区块链、元宇宙技术,探索发行NFT数字藏品。在我国,与出版、影视等其他文化行业相比,传统演艺行业数字化的发展目前还缺乏一套可资借鉴的相对成熟的路径和模式。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发展的深入推进,演艺行业未来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数字科技的赋能。

(三)演艺+互联网协同发展

在当前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各项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大趋势下,引入互联网将为演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变革。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爱奇艺、腾讯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构建“演艺+互联网”的全新生态圈,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互通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推出热门IP项目,共同助力“演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资本、演员个体与平台搭建协同合作平台,促进演艺生态健康良性发展。在演艺社交属性凸显,演员、明星和偶像占据着重要社交话题的当下,互联网为演员培育、管理、营销与维护提供了全新路径,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演艺生态的发展。

(四)演艺+旅游产业稳定发展

旅游演艺是演出行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入特定项目,从而吸引更多观众的新兴行业。旅游演艺是以游客为主要受众群体,通常依托景区山水、旅游设施或游乐园,综合运用歌舞、马戏、杂技、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以表现地域文化背景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商业演艺活动。旅游演艺的发展,丰富、发展了传统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了文化旅游的质量,在完善旅游设施和功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后疫情时代,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具备历史文化内涵并不断创新的文旅演艺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qoncmle6/j2p18+7+DmbORg2HGog3RLpHhn9KKDiMi5Iz/O82dkoNrNPsRamyq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