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

考察从前欧美各国,在财政紊乱的时候,其管理原则,大概有三。

第一为分散主义。国家所有款项收支,都是分散于各部局与各地方,没有统一的组织与隶属的关系,各部局不惟自有收入,且可自由支出,各地方征解款项,中间须经过几次经手人员的侵蚀浮报,才能达到,人民所缴纳的租税虽多,而中央实际上收入,不及十分之一,余都归于中饱,所谓财政最高机关,徒有监督的名义,而无审核的实权,故财政官吏的贪污行为,所在皆是,无从查究。

第二为聚敛主义。其时政府当局,把财政与经济,国家与人民,概分而为二,不知国民繁荣程度的消长,与国家收入分量的增减,有连带的关系。财政人员,惟努力于国库收入的加多,而漠视国民经济的利益,且以国民经济供财政上的牺牲,剥削民财,无所不至,侵害税本,概不计及。其结果,社会经济因之破灭。公共财政,亦随之同归于尽,如罗马埃及,均以此而亡其国。

第三为秘密主义。政府所有收入若干,支出若干,用途为何,从无公报发表,一般民众,只有纳税的义务,而无过问的权利。其款项收支,事前既无审核,事后又无检查,故财政官吏,自然流于不负责任的地位,而敢于舞弊营私。

各国当此时代,苛征杂税,布满全国,财政紊乱,达于极点,于是民怨沸腾,革命纷起。英国革命,树立议会政治,政府征收租税,与发行公债,要经议会承诺,政府预算案,要经议会审核通过,才能够公布实行。法国革命,废除特权阶级的免税制度,确立租税平等原则,解放工商业一切束缚,实现自由营业主义。英法革命成功以后,风靡全欧,群起效法,莫不锐意改革财政,变更从前的管理原则。到了现在,改革上的进步,一日千里,今其管理财政原则,完全与从前相反。

第一为统一集中主义。全国财政概归中央财政最高机关管理,所有收支款项,都由国库负责,无论何部局,不得自由收入,也不能自由支出。就是地方独立的财政机关,一切收支,统须中央政府规定,有严重的监督与制限,不许任意变更。至于特别会计制度,有妨碍统一的组织,都是务求设法减少。于是财政系统不至紊乱,财政责任,极为分明,因而财政监督机关,可得完全实行其职务,这是其整理财政的首先办法。

第二为民益尊重主义。要增加经费,先要培养财源,才能够永久维持下去,故财政不徒计算国库收入的增加,须以尊重人民利益为其最大目的,除宪法上予以保障外,并注意收支的利用及影响。在欧洲大战前,各国财政,尚不免为资本家所利用,如收入偏于消费税,加重下层阶级的负担,支出注重企业保护费,使物价腾贵,有损害国民全体的利益。现在都从事改革,收入惟在矫正国民财产分配上的不平等,使租税社会化。支出惟图增多文化费与产业助长费,实现经费生产说。其结果,国民经济日益发展,而财政基础,也同时日益巩固。

第三为公开主义。各国近来一方面社会上的舆论机关,渐臻完备,政府所有收支,概行登报发表,使为公开的讨论与批评。一方面人民参政的议会制度,日益发达,其重要责任,惟在监督财政,对于政府所提出的预算案与决算案,须经严密的审核检查,然后予以通过公布。故一般民众,莫不了解财政上的实在情形。因而提高政府的财政信用,并助长人民纳税义务的观念,故逃税弊害,自然为之减少,而政府税收,也自然为之增加。这是近代各文明国家,变更从前的管理原则,使政治修明,国家强盛,人民与政府,合为一体,不致再发生激烈的反抗运动,都由于此。

我国现在财政管理情形则如何。自秦以来,废封建而为郡县,各为统一国家,其实政治组织,依然未改。如租税征收权,中央政府委任各省,省政府委任各县。省以定额解送于中央,县以定额解送于省,所有剩余,则归自己消费,中央对于各省,省对于各县,除解送定额以外,究竟实际收入若干,支出若干,无法查悉,并无权过问。各地方征收人员,关于征收期限与货币换算率,可以自由决定,每每上下其手以饱私囊。就是现在的中央各部会,类多自由收入,自由支出,如司法部的诉讼费,教育部的学费,财政部的造币余利,实业部的矿区税与登录税,建设委员会的公营企业收入,都与国库毫无关系。而关务署,盐务署,与烟酒税处等,为中央特殊财务行政官厅,与赋税司独立,各省分设此项机关,各管其收支,与地方财政最高机关,也是毫无关系。人私其财,政于何有,支离破碎,不可名状,此为极端的分散主义。

我国历来是消极政治,以无为而化,刑期无刑,为政治上最高的美名,即号称财政,也无所谓政,与人民的实际生活,毫不相干,人民除纳租税以外,与政府没有一点关系。政府并不知什么是人民的利益,什么是尊重人民的利益,但因历史上以租税的轻重,卜政治的善恶,故当开创时候,为收揽人心起见,常常轻减赋役,如满清入关时,将明末所加苛税,概行免除,并谕后世永不加赋,其目的是想消灭汉族的反满运动,非有意尊重人民的利益。降及末年,入不敷出,遂起临时捐与附加税,责成各地方输解,人民有无这种负担力,并不过问。以收入而论,田赋厘金,为其大宗,田赋则假手于胥吏,厘金则操纵于签丁,对于纳税人民,勒索留难,无所不至。以支出而论,尽滥用于军政消费,没有丝毫投于生产事业,使人民沾染利益。民国以来,军阀掌政,其财政方针,变本加厉,只知扩张军额,以为抢夺地盘的工具。到了财政困乏,其惟一无二的手段,就在搾取民财,或则苛捐杂税,预征钱粮,为直接的搾取,或则乱发纸币,滥铸铜元,为间接的搾取,甚至公开赌博,贩卖鸦片,为变态的搾取,此为极端的聚敛主义。

自孔子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政治学说一出,历代帝王,奉为金科玉律。一切政治,讳莫如深,而于财政尤甚。租税以田赋为主,全国土地,皆天子私有,予取予求,莫敢予违。收支由政府任意支配,无法律的规定,也无公布的必要,沿袭既久,成为传统政策,朝廷虽更,内容不易。其在收入,省县惟以定额解送,余皆化为私有,上下相朦,视为固然。至于支出,前清时代,省对于中央,有所谓奏销,县对于省,有所谓销算,概系虚伪报告。末年虽有预算制度,不过搜集这种报告编成,纯为架空的数目字。民国以来预算,都是照此数目,意为增减,事前无详细的审核,事后无严密的检查,与各文明国的预算制度,完全不同。既没有预算,决算更无由说起。且这种预算制度,系采用纯预算主义,全部实在收入几何,费用多少,不能查悉。纳税者究归何人负担,无从测定。虽有会计法颁布,至今不见实施,虽设立审计部的监督机关,至今徒有其名。自国省议会解散以后,人民没有参政的机会,对于国家财政,不惟无权审核,且无法过问,此为极端的秘密主义。

我国财政历史,既是如此,革命以来,仅仅改换一个民国招牌,其管理财政的原则,古今一贯。承前清困乏之后,政府无以为计,除借债弥补外,别无方法。因而更引进列强的利权争夺,经济侵略,国家坐是积弱不振,尚不急图整理,实无以救危亡。考察现在财政上最大的弊害,就是省县各自为政,今设法整理,决不是枝枝节节所能奏效,必须通盘筹划,为整个的进行,故非先将全国财政完全统一,实行中央集权主义,无从着手。但吾所谓中央集权者,并非袁世凯时代的中央抢钱主义,所有大宗款项,都攫归中央收入,置地方死活于不顾,为一种强干弱枝的办法,不过是实行国家财政的管理权与监督权,使乱七八糟的现象,变为有系统的组织,渐入轨道。至于款项分配,须中央与地方视为一体,统筹兼顾,不使有所偏枯,这是着手整理的第一步办法。

近数十年来,军阀官僚,交相为政,徒事搜括,毫无建设,加以战争蹂躏,土匪烧杀,使商业衰颓,农工凋弊,达于极点。财政以经济为基础,社会经济,全部破产,税收自然短绌,民穷国亦穷,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故今日财政,空言整理公债与改良税制,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财政政策,实在毫无益处。非抱定尊重民益主义,切实保护税本,培养财源,不足以言根本上的整理。

政府非人民拥护,自然不得巩固,人民非信用政府,也自然不会拥护。而人民信用政府的关键,纯为财政问题,现在政府财政,无论中央与地方,都是严守秘密,使人怀疑,故与一般民众,不特毫无合作的可能,且立于仇敌的地位,人民视政府人员,几如盗贼一样,视缴纳租税,几如绑票赎金一样。所有动产,恐被敲诈,类多存储于外国银行,不敢从事于工商业。政府发行公债,非摊派押借,竟无人消受。人民对于政府的信用,堕落至此,又怎么能够使其拥护。故今日财政,非实行公开主义,不足以恢复信用,而巩固国基。但吾所谓公开主义者,不是所有收支数目,仅为形式上的公报发表而止,必使一般民众有参与财政的机会,对于财政增加,有承诺权,对于财政事实,有审核权,对于财政官吏,有弹劾权,才算是财政公开,才能够使一般民众信用。 LcF2dSxp8XAowqgml3ni/RJ7R4bUmvJW1npfiSwVUVwlOKbkfItlQUnqvKR/mI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