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财政为国家的血液、政治的基础,不惟凡百政务,非财莫举,就是一般国民的经济生活,都与财政有密切连带的关系。故国家的盛衰、人民的苦乐,恒视乎财政的能够整理与否。过去埃及之财政枯竭,因而亡国;法国之财政紊乱,遂以惹起革命。稽考我国各代陈迹,财政宽裕则兴,财政穷乏则亡,历史告诉我们,也是昭昭不爽。当其国初创业,政简费轻,虽屡次蠲免田赋,以宽恤民力,而中央财政,常有莫大的余剩,称为全盛时代。降至末叶,子孙不肖,罔恤民艰,滥增官吏,妄兴土木,或则穷兵黩武,遂使军政各费,因而膨胀。到了入不敷出的时候,中央政府,惟有命令地方增加贡赋之一法。但是中央因为财政困难的缘故,政治既已废弛,威信日以坠落,其与各地方的关系,就不能够密切保持,初而隔离,继而抗争,终而至于革命。加以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到处揭竿以起,助其成功。这是汤武以来的所谓吊民伐罪,更朝换帝,考其历史,其轨一也。今就近事言之,前清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虽废除明代各种附加苛税,而其国库盈余,每年有八百万两以上,故天下歌舞太平。即在嘉庆、道光以及光绪初年,中间虽变乱叠出,国用浩繁,然对于一切债务,都能设法偿清,以故其时尚能保持国运于不替。迨至日清战役以后,复有义和团的事变,外债总额,乃达于一亿二千二百万镑,每年应偿还的本利,合计有三千二百六十余万镑,加以乱事定后,厉行新政,经费益臻于膨胀,财政遂陷于穷乏,岁入虽加至二亿九千七百万两,而岁出更多至三亿三千三百万两,竟超过三千六百余万两之巨额,这种财政情形,遂以造成满清的灭亡。民国革命,不能彻底,让位于袁世凯,官僚政治,仍旧未除,更加上一种军阀政治,自中央以及各省,都是军阀掌握,不顾财源,无限制的扩张军备,收入不足,初则专赖外债,外债既绝,次复专赖内债,内债又穷,终乃搾取民财,竭泽而渔,致令一般财政,不惟紊乱而已,更使财源枯竭,不可救药。全国两大收入,如关税、盐税,因作为外债的担保,都在外人监督管理之下,至丧失国家财政权的独立。自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奠都南京,差幸全国统一,财政整理,颇有希望,不意又以内变相寻,战争不息,财政更为膨胀,当攻击阎冯的时候,中央经费,月支至三千万元,支出超过,每月至二千万元之巨,实空前所未见。弥补方法,亦惟有取给于内债募集,迄今不过五年间,募集总额,竟达十亿六百万元,金融机关,无力应付,非强迫摊派,则低价发售,故社会生产资本,吸收殆尽,以致工商停滞,失业增加,而整个社会的经济,为之破产,今即令无内忧外患,只此财政一端,已足召灭亡而有余,谁□为之,孰令致之,瞻念前途,能无心悸。前年四中全会,□决刷新政治一案,表明中央施政中心,在积极方面,除军事善后外,惟集中于财政整理工作,诚为扼要之图,然亦仅有议决而止,不见实行。去冬宁粤合作,沪上开会议和,以整理财政为最重要议案之一,案中规定中央设财政委员会,为全国财政最高机关,负整理全国财政之责。这种财政委员会,与前次不同,其中最大之特色有二。在组织方面,除政府人员外,有金融界代表,工商业领袖,以及经济学者与富于经验之专家等,集合各种人才,将政府收支真相,和盘托出,付之众论,使国家财政,得以实行公开,打破从前秘密财政的传统政策。在职责方面,对于提供军费,只以关于国防及剿匪两项为限,否则有拒绝增加之权。如能照此实行,吾国财政的革新,诚有希望。但是从前所有法规,多是等于具文,如立法院、监察院,在法律上所赋与的监督财政之权,又何曾发生效力。以后如欲这样的财政委员会,能够行使职权,必须附带两种条件。第一须将现在武力支配政治的局面,完全推翻。第二须有真正的民意机关,实行监督职务。如两者不能实现,则财政委员会的权限,无论如何扩大,不过徒使财政上多添一个机关而已,于财政事实上,又有什么益处。今年二中全会,议决施政方针,要点有五,都是注意财政问题:(一)实行财政公开。(二)实行减政。(三)成立财政委员会,并使得自由行使职权。(四)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政务长官之规定,应于最短期间,次第实行。(五)筹设各级民意机关,以导入于宪政时期。因现役军人,兼任政务长官,则财政委员会,就难自由行使其职权。无民意机关,监督政府财政,则所谓财政公开,徒有其名,不能实行。故各项实有连锁因果的关系,二中全会确定这种施政大方针,诚有见乎此也。查欧美各文明国家,在昔以财政不良,常为革命的导火线,故革命成功以后,其刷新政治,首先在财政上根本改革,抛弃武力,尊重民意,使负担纳税义务的人民,获得财政统制权,制定会计预算各种法规,上下共守,成为法治的国家,乃能够长治久安,永保其和平统一。我国从前所谓汤武革命,不过是朝廷的更迭,而非政治的改造,不过为统治者的代谢,而非法制的革新,以天下为私,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故每数十年或数百年,必至变动相寻,一治一乱,为历史上不易的常经。吾党革命,若仍蹈袭汤武,不脱英雄思想,一切政治作用,徒使依赖于人,而不依赖于法,所有财政上的措施,一般民众,都无过问的机会与权利,纯为政府的财政,或一姓一人的财政,吾恐所谓革命,真无意义,且恐所谓革命,亦终无已时也。

罗介夫
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十日 01Q63SSC8612lcLy2YRj8HE5aB/fLvavCBD9Z1FoaUBOkm7OY+UHE7LMrsP9CNz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