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学会学习并不难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一、你能识别孩子的学习心理问题吗?

强强是一名高一新生。初中时,强强非常听老师的话,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学习。由于他初中成绩还不错,刚刚进入高中时,成绩还算理想,但随着高中知识点越来越复杂,慢慢变快的学习节奏让他变得非常不适应。强强发现自己上课时有时不太能跟得上老师传授的内容,经常还没听懂上一个知识点,老师就已经在讲下一个知识点了,因为上课没有听明白,导致课后的习题做起来十分困难。考试成绩也在慢慢退步,这让他变得越来越沮丧。他觉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想去补没学好的知识点但又会错过学习新知识点,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吧,又没有时间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以前初中时有老师指导他预习和复习,现在高中老师并不会特地强调或检查学生的预习复习,也不会反复通过题海进行强化训练。这些都让强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在高中该怎么学习了。

有很多孩子和强强一样有着不会学习的烦恼,很多时候,家长眼看着孩子为学习而苦恼,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事实上,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身心健康、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学习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强强可能更需要改进学习方法。这些影响因素又是怎么影响孩子的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吧。

二、科学学习方能提升效能——学习的原理

学习是讲究方法的,而学习方法又需要遵循学习原理和科学规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学习原理和科学规律吧。

(一)学习的原理

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经验,尤其是把强化和惩罚作为学习和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主义只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改变。多做题,反复做题,做对了就给予奖励,做错了就给予批评或惩罚,就是遵循了行为主义理论。

二是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行为、环境和个人认知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强调环境对人学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言传身教,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学校强调校风、学风建设,树立学习标兵,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等都是遵循了社会认知理论。

三是信息加工理论。所关注的焦点是儿童通过注意、记忆、思考和其他认知过程来加工信息。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在学习时大脑做了哪些工作,并根据这些规律提出学习的方法。比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元认知策略都是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成果。

四是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儿童对知识和理解的认知构成,简单来说就是强调建立知识体系。比如用思维导图法来归纳和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就遵循了认知构建主义理论。

五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与他人合作产生知识和理解,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国内的杜郎口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遵循的主要是社会构建主义理论。

(二)脑科学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脑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习在大脑中的发生机制,也揭示了学习的个体差异。那么从脑科学看,学习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学习本质一

大脑皮层有分工,多元智能各不同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侧半球,在大脑皮层表面有不同的功能区,有的负责语言表达,有的负责数理逻辑,有的负责手眼协调,有的负责情感表达。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皮层功能区发育不同,因此会表现出在不同智能方面的差异,多元智能的说法就是基于此。

学习本质二

用进废退,大脑越用越灵活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成长过程中,脑细胞神经元突触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形成新的突触,如果生活单调,或者不加强学习,那么这些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孩子今后某些智能就再也不会恢复和获得了。这一点与达尔文的“用进废退”理论有点相似,大脑越用越聪明,越用越灵活。各位家长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是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事情,也不参加任何社会实践,还是也会鼓励孩子多增长见闻,多学习一些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呢?

学习本质三

神经元会新增,终身可学习

最新脑科学研究发现,某些脑区包括对学习和记忆起着关键作用的海马区,一生都能产生新的神经元。换句话说,大脑是越用越聪明的,只要你愿意,活到老、学到老,这就为终身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习本质四

神经传递很敏感,学习影响因素多

神经科学家海瑟·理查森(Heather Richardson)等研究表明,神经元髓鞘化成熟过程主要发生在出生后,并持续到2 0岁以前,脑白质的髓鞘终生都在改建。随着个体进入青春期,神经元轴突的特定物理变化会加速神经传递,这可能导致更高的神经传递速度,所以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认知能力会显著提升。但有时候会因为一些病理心理原因而导致髓鞘化延迟。一旦神经髓鞘化延迟,学习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孩子在生病、情绪激动、劳累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不是学不会,而是不会学——指导有方,策略先行

很多时候,当家长发现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时,可能首先会想到是不是孩子不够努力,甚至有的家长会埋怨孩子没有遗传到自己的“聪明基因”。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孩子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也就无法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一)当孩子学业不佳时

随着孩子读书年级的提高,知识点越来越复杂,慢慢变快的学习节奏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力不从心,明明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学业不佳让部分孩子甚至出现厌学和拒学的现象,这让家长和老师很忧虑。

这里所指的学业不佳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因素致使学生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水平。

学业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学习策略不良型、潜能开发不足型和能力策略不当型。学习策略不良型主要是指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导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例如孩子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靠死记硬背来记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考试时就不能取得好成绩。潜能开发不足型主要是指因为某些能力没开发出来导致跟不上。比如数理逻辑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开发,在数学学习方面很困难。能力策略不当型是指潜能开发不足,学习策略也不当。

厌学拒学主要有厌倦型拒学、自卑型拒学和适应不良型拒学三种。厌倦型拒学主要是指因为繁重的任务、机械重复做题或枯燥的学校生活让孩子觉得厌烦,进而产生拒学现象。自卑型拒学主要是指因为孩子长期跟不上周围同学,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进而产生拒学现象。适应不良型往往发生在高一这种起始年级,科目增加、难度增加以及环境改变使孩子感到不适应,进而产生拒学现象。

面对孩子厌学拒学,家长一定要分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方法。面对厌倦型拒学的孩子,可以用“大禹治水”的办法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家长要多引导孩子,把学业上的压力当成是对自己的挑战,使孩子面对难题时更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攻破,而不是带有消极的情绪,认为那是家长给自己下的命令或任务,避免产生厌倦的心理。需要引导孩子不仅专注于自己的学习状况,以掌握知识点为唯一目的,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与他人攀比,不过多关注分数,不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面对自卑型拒学的孩子,要引导孩子树立力所能及的适切目标,首先降低并细化学习目标,在简单的任务中培养起自信心。家长要着重引导孩子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相信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可塑造和发展变化的,创造机会让自己获得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树立信心。面对适应不良型拒学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尽快熟悉校园新环境,增强适应性。比如参观校园、参与学校活动、获得校园文化认同以及多和新老师新同学交流等。

(二)当孩子学习效率不高时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轻松又高效,但是亲自辅导孩子学科知识已经不太可能,一方面学科知识的难度加大,很多家长当年所学都忘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长来辅导学科知识。那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协助孩子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是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特点,扬长补短。

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学业基础、学习策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的人天生对语言敏感,有的人天生逻辑性强,有的人善于观察,有的人喜欢做简单机械的运算,有的人喜欢奇思妙想、发散性思维强,有的人没耐心坐不住,有的人能够静心沉思,有的人基础知识扎实,有的人善于钻研难题,有的人非常讲究学习方法,有的人只顾埋头死学……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特点,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做到扬长补短。

二是培养孩子事半功倍的学习策略。

(1)复习与理解:孩子要遵循记忆规律及时复习,需要想办法加深理解,弄懂知识才更好掌握。

(2)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孩子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

(3)十字时间法:引导孩子学会十字时间法(又称为四象限法则),用来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判断,引导孩子分类进行标注(A表示重要且紧急,B表示重要但不紧急,C表示不重要但紧急,D表示不重要也不紧急),然后让孩子分别写在十字的四个象限里。如明天需要背文言文,这属于重要且紧急的事,需要马上完成,而书法属于重要非紧急任务,可以在背完课文后再去完成。

(4)高效的时间:还可以利用番茄钟管理时间。如:学习25分钟就可以休息5分钟;在学习的这25分钟内,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5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学习时间结束。

(5)用好错题集:引导孩子利用好错题集,将每个单元整理成目录,哪个知识点的作业或考试出错了就在目录后进行标注,对自己错的类型较多的知识点,重新学习和练习,以便巩固,确保错过的题目能真正弄懂,并能举一反三。很多高三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对错题集的整理,甚至每周收齐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检查。

(6)学以致用:将知识放在情境中思考运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知识才更容易掌握。

(三)当学习习惯不好时

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很多家长会羡慕别人家的学霸孩子。事实上,别人家的孩子与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要想自己的孩子也变得优秀,需要着眼于对孩子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

1.自主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课堂知识容量、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老师的上课节奏也会更快,如果课前没有预习准备,孩子在课堂上就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根据美国艾奥瓦大学罗宾森提出的SQ3R(Survey–浏览、Question–发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阅读法中的S–浏览(Survey)与Q–发问(Question)进行预习。也就是先笼统浏览一遍,然后一边思考提问一边仔细深入地针对性阅读。

2.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听课时专心很重要,会记笔记同样很重要。有一种系统、完整的笔记方法叫康奈尔笔记法,又称为“5R笔记法”,具体是怎么记的呢?

首先将记录本分成三栏:主栏、副栏和总结栏。左上是主栏,右上是副栏,下方是总结栏。主栏记录听讲笔记、读书内容等,副栏记录主要想法、提问、图表、帮助回忆的提示,总结栏记录最重要的要点。

记录后的学习运用包括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五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副栏中的关键词提示,尽量完整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副栏,适当看主栏。

3.练习的习惯

学习方法一般分为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教授这几种。而听讲、阅读、视听与演示这几种方法属于被动学习,所学到内容最多只能保留30%。而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等方式学习,所学内容则可以记住50%至90%。所以,家长可以建议孩子给家长讲一讲学到的知识或给同学讲题,给别人讲明白了,孩子本人就真正弄懂学会了,这也是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4.复习的习惯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将每天所学内容及时回顾复习,这样就能及时将信息进行存储。复习时,可以运用过度学习理论,如果背4遍课文恰好把一篇课文背出来,那么再增加50%的学习量,也就是背6遍,就能牢固掌握这篇课文。这样做,作业和考试的准确率都会高很多。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找到原因,针对性指导,找准改进的方向,而找到孩子认同也愿意努力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考试后,可以让孩子反思自己没考好的原因是外因还是内因。过分强调外因会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是也会让自己缺乏责任意识。如果是内因,要知道究竟是哪一方面的原因,是自己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原因,是稳定的很难改变的还是暂时的比较容易改变的原因。可以指导孩子将内因进行更具体的分类,如稳定还是不稳定的,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曾有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考好的原因是懒惰和没有好的学习策略,在一般人看来这些都是不稳定、可控的内因,但是这个学生却认为自己从小就懒惰,懒惰对自己而言是稳定、不可控的,但好的学习策略却是自己愿意尝试改变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从此这个学生并没有多做题目,而是开始主动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果然进步明显。 EUNUD0tfVbbmtwywVYxGpcogmVi/W5Qlii7w88x/SenMVShIqaqZ+Vib1r+hnx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