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多动的孩子也能专注

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

——林逋《省心录》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活泼好动,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过于好动而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在孩子还未进入学校读书的时候,家长可能只是觉得孩子比较顽皮,养育起来比较操心。但是当孩子入学读书以后,如果还是那么顽皮,就有可能引发更多的烦恼。当家长听到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顽劣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违纪捣乱,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医院做“多动症”评估时,家长常常会产生很多疑虑:哪有孩子不顽皮的?多动的孩子是生性活泼还是顽劣不堪?多动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动变好还是会影响终身?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多动和多动症是怎么一回事,多动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专注吧。

一、当孩子被怀疑是多动症时

让我们首先通过两个案例来了解一下“多动症”是怎么一回事吧。

小A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男生,自上学以来,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与冲突,集体活动中他总是状况频发,手脚乱动,不遵守秩序,随意捣乱,甚至还会与同学打架。上课时小A很难安安静静地坐着,不是玩手指,就是玩文具,时不时因为上课讲话和发出各种怪声被老师批评,甚至有时候还会随意离开座位乱走;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边写边玩,经常抄错题,读课文时添字漏字,东西也总是丢三落四。教师和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但毫无改善。

高三女孩小B看起来非常文静,但上课时总是分神,老师提问时总发现她不在状态,注意力不能集中,东西丢三落四,不是在找本子就是在找笔。晚上学习时小B效率很低,不是磨蹭很久才开始写作业,就是才写了几分钟就开始分心,效率极其低下,因此作业总是拖到半夜1点才能勉强完成,作业中的小错误很多,非常粗心,做题时读题能力差,经常读了几遍还不知所云,因此非常痛苦。她这种现象其实在小学时就开始出现了,那时的她就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文具少了就是红领巾丢了,写作业的时候经常发呆。只是以前的学科知识相对简单,她父母又盯得紧,所以成绩还可以。初三时也是家长一直陪读,才让她顺利进入高中。

多动症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小A和小B后来都被明确诊断为多动症。多动症的主要特征为: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7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着年龄增大,部分可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至成年期。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男孩患病多于女孩。案例中小A更多表现为行为多动–冲动为主型,而小B更多表现为注意缺陷为主型。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结合长期临床经验,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多动症特征有所差别。

(1)婴幼儿时期:婴幼儿常常不安宁,易激惹,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喊叫,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较难。

(2)学龄前期:做事情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能静坐,爱发脾气,难入睡;有的对动物比较残忍、有攻击破坏行为;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易波动或遗尿。

(3)学龄期: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对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反应较强,学习困难,难以完成作业,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易冲动,自我形象不好。

(4)青少年期:接受教育能力迟钝,注意力短暂、缺乏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行为,冲动、对刺激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波动,说谎,容易发生事故。

(5)成年期:注意容易转移,情感暴发、冲动,与同伴关系难以持久,参加集体活动困难,酗酒,工作不能胜任,经常与人争执或打架,甚至犯罪。

华中科技大学卢林等人对武汉市4—16岁从幼儿园到高一共2 199人开展调查,采用注意力和行为问题调查量表(SNAP–IV)评分,并使用环境量表(包括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父母对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的看法等人文环境)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研究发现:(1)多动症患病率为13.58%,其中混合型为2.63%,注意缺陷为主型为8.27%,多动–冲动为主型为2.68%,男女患病率比为2.24∶1;(2)随着年龄增加,多动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下降更明显。

二、多动症需要科学评估与诊断

(一)多动症的典型特征

多动症的典型特征主要有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冲动、成绩波动或者低下。

注意障碍是多动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频繁地改变注意对象,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家长描述为做做玩玩,粗心大意;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老师,但脑子里不知在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

活动过度是多动症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常常表现为活动明显增多,不适当地奔跑、爬上爬下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人来疯”、喧闹、插嘴、惹是生非、影响课堂纪律,目的在于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游戏,常常丢失东西。

冲动性也是多动症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幼稚、行为不考虑后果,易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学习成绩低下或波动较大也是多动症的常见症状。多动症儿童学习成绩低下或波动较大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成绩低下的时间,取决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者在学龄早期即出现学习成绩低下;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症状较轻者可在较高年级才出现学习成绩低下。

(二)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医学上临床诊断多动症必须符合以下5项标准。

(1)症状学标准:目前常用SNAP–IV评定量表 进行评估,其中注意缺陷症状至少符合表中6项,且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多动、冲动症状至少符合表中6项,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2)起病与病程:7岁前出现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

(3)某些症状造成的损害至少在两种场合(如学校和家里)出现。

(4)严重程度标准:在社交、学业或成年后职业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临床损害证据。

(5)必须排除以下疾患: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特殊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各种器质性疾病(如甲亢)和各种药物副反应所导致的多动症状等。

有的家长依据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时非常专心,就认为孩子不属于多动症,其实人的注意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多动症儿童主要是主动注意减弱,而被动注意则相对增强。动画片和电脑游戏等往往情节有趣、色彩鲜艳、互动性强,因此多动症儿童常能专心观看,但这些都是被动注意的作用。如果需要主动注意时,多动症儿童可能就不能专心观看了。

(三)多动症的病因分析

自从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开始研究并描述“多动”现象以后,很多心理学家和临床医师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使多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多动症的主要病因包括以下方面。

(1)遗传学因素

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家庭、双胞胎及寄养子的研究,发现40%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该病;患有多动症的父母,其子女患有多动症的概率为60%,存在家族聚集性。多项研究表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巴胺转移基因及D2受体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

(2)神经生物化学因素

人的精神状态受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多少影响。多动症也是如此,多动症儿童体内上述三种神经递质功能不均衡,如表2所示。

表2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功能状态

(3)免疫学因素

根据目前对多动症与细菌或病毒感染、补体缺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和免疫因子介导的功能失调等假说,分析免疫系统在多动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4)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皮质功能发育延迟

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会发现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大脑皮质功能存在明显不同。这可能和母亲在孕期受到病毒感染、服用药物、X光照射或者高龄产妇等因素有关。而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脑损伤、胎儿窒息、低氧、产伤、难产、低体重儿、早产儿等也会影响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婴幼儿在成长中吃了太多的食品添加剂,或者铅中毒、环境污染等也会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5)社会心理因素

不良的养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如父母的人格特征、家庭关系混乱、婚姻功能、亲子关系破裂、教育方式、父母精神病性等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而社会风气、大环境背景等也会对青少年产生明显的影响。

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素质、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不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就需要去专业的医院儿少科或者儿童心理科进行专业的检测、评估和诊断。通常医院会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检查才会做出评估。除了采用智力测验、SNAP–IV量表、行为评估量表、注意力测定等临床诊断检查外,通常还需要做以下检查:血铅水平与微量元素检测、甲状腺水平、脑电图检查,了解生长情况及教育情况,以便于明确诊断,通过科学诊断查找病因,然后根据病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治疗方案。

三、多动症更需要综合干预

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往往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多动症以缓解注意多动障碍症状。上海市精卫中心杜亚松、儿童医学中心章依文等人也在积极推广这种治疗模式,开展了大量针对精神科医生、家长、学校教师的联动合作。目前国内在干预多动症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方面。

(1)通过培训增强家长、教师和医生对多动症的认识,消除关于多动症的片面误解,了解更多的与多动症有关的科学知识。

(2)科学诊断:目前除上海市精卫中心外,各区县精卫中心、大型医院都有ADHD专科门诊。

(3)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症治疗才能有效缓解,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案。

一是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处方药,并有一定的治疗周期建议。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仅有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药物在治疗多动症上有确定无疑的疗效,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师生关系的改善和亲子关系的改善仅仅依靠药物是不行的。很多家长会在短暂治疗后因为孩子学习成绩没有变化而选择放弃治疗,这是不理智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靠语言鼓励、行为强化、正确引导等干预策略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是心理治疗。行为训练,即针对年龄小的孩子,常用合理奖赏、处罚、塑造、契约、鼓励、消退、矫枉过正、静坐疗法、自我控制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形式进行训练。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巴克利博士总结的一套“行为矫正八步法”效果显著。该方法适用于2—10岁,语言发育基本正常,没有严重对立违抗行为的多动症儿童,一般需要8—12周。每一步骤用时约1周,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需要严格按照规则操作。第一步:设置亲子游戏时间。第二步:运用表扬使孩子服从。第三步:提出更有效的要求(如限时完成任务)。第四步:用关注法减少对父母的干扰(如独立玩耍)。第五步:建立家庭代币方案。第六步:用扣分法管理不良行为。第七步:用暂时隔离法处理严重的不良行为。第八步:扩大隔离法的使用范围。

三是父母效能训练。主要是针对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开展,协助父母学会解决亲子冲突、协商解决问题、制定家庭规则、对孩子上网时间进行管理,指导家长开展记忆益智游戏,协助孩子将学习用品贴标签,列清单检查要做的事情,有益的常规睡眠,亲子互动游戏(如搭积木、卷毛线、走迷宫、校对实验、数黑点及排序训练、拼图及排序训练)等。

四是社会技巧训练。很多孩子因为捣乱而人际关系恶劣,但是人际关系的改善是需要训练的,比如如何和别人打招呼,如何沟通,如何相处,这些都是学问,需要学以致用,方能熟练掌握。

五是认知行为治疗。关注孩子问题本身,有的孩子和家长对问题行为本身怀有不合理的认知,需要首先调整这些不合理认知,然后通过行为训练改善行为习惯。这些要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多次治疗才能调整认知,重塑习惯。

六是课堂矫正。需要教师的长期观察和耐心指导,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听课习惯,增强听课效果。

七是学业矫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同一时间做作业,做作业前做一些体育活动、制定合理的时间段,将作业分成易于完成的几部分、自我激励等,让孩子慢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效果,增进学习效能感。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从以上7种方法中选择若干组合形成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由医生、家长、教师和孩子共同参与完成。

(4)定期反馈探讨:不管采取哪一套治疗方案,都需要定期反馈,才能探索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和训练方法,而这种反馈需要医生、家长、孩子和老师共同参与。 FI1jo3bldMvRjvPt8y2xDhCKSdF1nXiX/0dAzxERY0t+Fof7USWYnXX+0xsvX7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