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暗含革命追求的红色家书
——张太雷

★ 张太雷去苏联学习前给妻子陆静华的亲笔信

质地:纸质

时间:1921年

尺寸:28.5厘米×124厘米

人物链接

张太雷(1898—1927),原名曾让,字泰来,后改名太雷,江苏武进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1年春,被中国共产党派驻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1922年,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总书记。八七会议后,被党派往广东工作,任广东省委书记等职。1927年12月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2月12日,在前线指挥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2009年,张太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张太雷

这是优秀共产党员张太雷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封家书,是他于1921年初,赴苏俄上任途经哈尔滨时写给在武进家乡的妻子陆静华的。这封家书是张太雷的二女儿张西蕾在1938年赴上海寻找党组织时从家中带出来的,为了安全,她剪掉了家书的抬头和落款,因此保存下来的家书没有收件人,也没有写信人和日期。

这封家书虽然首尾残缺、涂改较多、外表破旧、皱褶较重,却是一件重要的红色文物。家书的语言淳朴真情,含义丰富深刻,饱含着张太雷作为一位共产党人对“高深学问”的追求,对妻子乃至中国女性的期冀,更隐秘表达了此次出国的目的,即投身革命的初心和使命——“谋将来永远幸福”。

张太雷出生于江苏武进的一个贫寒之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转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攻读法科。入学之初,他的人生规划也和众多读书人一样,想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想去“考高等文官考试”,这样在毕业后可以谋个好差事,将来还能“做官发财”。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张太雷接触了大量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投身五四运动,加入李大钊主持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对求学初衷也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不能再走“做官发财”的老路。他在家书中向妻子解释了原因: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人若只追求“做官发财”,势必要常常在官场中与一些道德品行不高的人混在一起。时间一长,不仅自身品德会受到干扰,还会不可避免做出嫖赌娶妾的事情,家人也会因此感到非常痛苦,将处于今天不知明天、心境不安的痛苦状态。所以,他立志要到外国去求“高深学问”,认为只有求得真正的学问,自己才能独立生活,将来才能“享真正的幸福”。

张太雷所说的“高深学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呢?其实是指去苏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吸取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学习指导中国革命开辟新道路的学问。但在白色恐怖年代,张太雷无法在家书中直接告诉家人,而只能隐晦表达。为表明自己为马克思主义奋斗终生的决心与志向,他还将原名“曾让”改为“太雷”,寓意“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震醒世人、改天换地。

张太雷不仅希望自己求得“高深学问”可“享真正的幸福”,也希望妻子陆静华在两人分离的日子中“用一点功”,“一定要进学堂”,求得学问“享真正的幸福”。在家书中,他建议妻子可以先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功课——刺绣与图画这两门来学。刺绣要学新式的刺绣,因为与图画有相通之处,两者学起来可以相互促进。他认为,学好这两门功课对妻子的成长很有帮助,能促使她成为一位独立自主的女子,而独立自主的女子要比依附男子生活的女子光荣很多、幸福很多。他还希望妻子要“学一点普通常识”,懂一点历史地理知识,要通过多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新的白话文小说来提高国文水平,还要多看妇女杂志、小说月报等新式杂志与报纸,并且嘱咐尤其要研究如何教育子女的学问。妻子谨记丈夫的劝导,自立自强。在她的培养与教导下,女儿张西蕾、儿子张一阳也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张太雷在家书中对妻子提出的“求学问”的要求,既是他对妻子的鼓励与期望,更是向中国亿万妇女发出的号召。他号召广大妇女不是“只做男子的附属品”,而要成为真正的独立女性,追求“真正的幸福”。针对中国女性独立问题,张太雷极为重视且有着深入研究,认识到妇女解放是中国无产阶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张太雷在向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提交的《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就专门论述了中国“妇女运动”问题。他写道,近代中国妇女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她们“终生劳动,没有任何报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不折不扣的家庭奴隶”。同时也在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女性的力量,认为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女学生“所起的作用不亚于男同学”,她们参加斗争的目的是“获得彻底解放和完全独立于男人”。因此,他在报告中强调,“党当然不能忘记中国妇女毫不妥协的革命精神,而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将她们的一定阶层放到无产阶级斗争熔炉中重新加以锻炼,使之成为统一的革命机器的有用螺丝钉。”他关于“妇女运动”的正确主张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

不仅希望自己、妻子和全体女性能“享真正的幸福”,张太雷更希望的是全体中国人民都能永远幸福,这是他在家书中表达的对“高深学问”更高层次的追求。他写道:“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他还在家书中描绘了学成归国后的图景:以自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路,以妻子为代表的中国妇女也已经获得了自立解放。他坚信这时的中国社会必将焕然一新,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到时全体人民就可以共同庆祝了。

为了这“将来永远的幸福”,张太雷在共产主义道路上奋斗了一生。

1920年,张太雷加入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标志着他正式走上了“谋将来永远幸福”的道路。1921年春,他奉共产主义小组委派赴俄国伊尔库茨克,就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在俄期间,他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功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革命情况。同年8月,回国后的张太雷继续投入革命解放事业,担任更多重要领导职务。1927年冬,张太雷赴广州领导武装起义,12月12日,在指挥战斗时遭敌人伏击,身中三枪,永远倒在了“谋将来永远幸福”的革命征途上。

张太雷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他虽然倒下了,但中国共产党人对“永远幸福”的谋求却并没有终止。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下,中国人民的“永远幸福”正在由理想变成现实。

(郭丽芬) 6DpIj4o8dC5V36BvPAn07m6qSKoYDFXUarZ80M9aMHoZMTZ8FMdaHB35rjNazs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