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红烛精神书写的答疑笔记
——萧楚女

★ 萧楚女在病中回答学员疑问的笔记

质地:纸质

时间:1926年

尺寸:25厘米×15.1厘米

人物链接

萧楚女(1893—1927),湖北汉阳人,原名树烈,学名楚汝,笔名楚女,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袖之一。1911年武昌起义时,萧楚女投军参加了阳夏保卫战。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恽代英等组织的“利群社”“共存社”,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派往四川从事青年运动工作。1924年到上海在团中央工作,参加主编《中国青年》,曾与戴季陶主义和国家主义派做坚决斗争。1927年到广州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任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政治顾问。1927年4月,萧楚女在广州反革命大屠杀中被逮捕,4月22日被杀害于狱中,年仅34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这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所)的专职教员萧楚女的答疑笔记,30岁的他在讲“帝国主义”课时由于心情激愤,肺病发作,突然吐血。入院后仍心系学生,想到讲台下求知的眼神,“不能因自己耽误课程”,病床上的他请学员代笔,为学生答疑解惑,笔记上“(1)德谟克拉西是怎样的组织;(2)党(中共)在国民党是组织,他的主义是什么;(3)中国国民革命何以是世界之一部分;(4)唯物论与唯物史观如何区别……”字字切切,一问一答,详尽而周到。

1926年2月5日,国民党农民部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公布组织大纲并由毛泽东、萧楚女、林祖涵、阮啸仙、谭植棠、林伯渠等9人担任委员会委员。3月,农民运动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请毛泽东担任第六期农讲所所长,聘请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等担任教员。第六期农讲所克服了经济困难,于1926年5月3日正式开学,学生来自全国20个省区,共计327人(毕业时学生为318人)。农讲所聘请萧楚女等为专职教员,负责基础理论教学工作。由于课程没有现成的讲义,萧楚女编写了教材《社会主义概要讲义大纲》《帝国主义讲授大纲》《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讲授大纲》,配合课程供学生使用。讲义内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在研究世界经济政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革命历史和现状。讲台上的萧楚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帝国主义的特征、形成、发展和灭亡的前途,并介绍各国反帝运动。学员搬来椅子请他坐下,劝他休息,但他坚持讲下去,不肯回去。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劝我休息,谢谢同学们的关怀,可是我不能休息,不上一小时课,就要浪费你们许多时间啊!”

实际上,学识渊博、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萧教员并非科班出身。他生于湖北汉阳一木材商人家庭,幼时家中生意破产,家道从此中落,过着颠沛流离、极端困苦的生活,做过茶馆跑堂、报童、长江客轮的杂役,在四处做工中他毅力惊人,不仅将中学所有教科书自学完成,还学会了写文章。毛泽东1964年曾回忆评价萧楚女:“(他)没有上过学校……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能写很漂亮的文章。”在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专职教员之外,萧楚女还经常到广东大学、黄埔军校讲课,并利用晚上时间到干部训练班、政治讲习班、青年训练班等授课,繁重紧张的工作使他日益消瘦。

萧楚女以教育青年学生为己任,在讲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他在1920年和1924年两次到襄阳,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向学生们宣讲革命理想,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作为马列主义传播者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革命形势。他独特的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年学子,他们中的一大批日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中坚。1922至1925年,萧楚女两次入川,奔走于巴山蜀水之间,尤其在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与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他对封建专制进行猛烈的抨击,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封建军阀统治之下国家蒙辱蒙难的严峻现实,对引导青年树立振兴中华的宏大志向、为挽救国家危亡而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愫。

萧楚女先后在鄂、皖、川、沪、粤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20年他参加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逐步走上有组织带领的斗争道路。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纵横驰骋在舆论阵地上。1923年6月他在重庆任《新蜀报》主笔,写了一系列政论和社论。同时,他经常给《中国青年》《向导》撰稿,向广大青年系统讲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并宣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解答青年所关心的多种社会问题,深得拥护。他无情抨击时弊,他的笔风尖锐泼辣、富含寓意,是当时沉闷舆论界的一股清流。1924年初,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同年5月,萧楚女赴沪协助恽代英共同编辑《中国青年》,并积极为《新建设》《向导》《教育与人生周刊》《学生杂志》《上海民国日报》等报刊撰稿。5个月时间里,他发表了50多篇极富战斗性的文章。他的文章笔锋老辣、犀利锋锐,矛头所向不是“指责土酋军”,就是“痛骂贪官污吏”,他在文章中迎头痛击“戴季陶主义”和“国家主义”,旗帜鲜明地指出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必须要用革命的方法,连反动派报刊也不得不感慨萧楚女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他以笔为枪,为群众指明斗争方向,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战线,表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信念、敢于斗争的高贵品格。

一路走来,自学成才的萧楚女以志同道合者为师为友,以社会为课堂,逐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4年,他曾谈起“人(生)的意义之表现,究竟要怎么样呢?这,就莫过于诸葛亮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句话恰当了。古今中外的伟人、英雄、贤者,哪一个不是把自身做成一支蜡烛,点起‘为他’的爱之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让他蜡尽成灰完事?”

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闸北等地区发动反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武装政变,同时宣布上海总工会等机构无效,没收一切武器以及所有资料,大肆枪杀中共及各界爱国主义人士。当他们杀气腾腾地冲进广州东山医院病房时,萧楚女笑了,缓缓讲道:“我是个病得要死的人了,难为你们赠送一顶烈士的桂冠,不胜荣幸之至!”7日后,反动派将关押在广州的萧楚女等一批共产党人和关在南关戏院的革命志士押解到天字码头,进行秘密处决。萧楚女同其他40多名革命同志被押往刑场,负责行刑的国民党营长对他说:“萧教官,你这根蜡烛熄灭之前,你愿意悔改吗?”萧楚女以锋利的目光盯住行刑者,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萧楚女等40多名共产党员、革命者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血洒珠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萧楚女用一生诠释了自己的“红烛精神”,并用他的思想照耀着后人。在短短的34年里,他做了很多轰轰烈烈的事,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红烛”的一生,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最平凡也最不凡的注解。

(傅琳) 2SXQ1T4ohitTYu+z6sZ5ISTiNM6zCIEAh20JRpnlTC5HAcHPbzjmcNAQbpAVGk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