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为什么会恐惧社交

你或你身边的人是否常说自己是“社恐”?

“社恐”的全称是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属于焦虑症的一种。2023年的一则新闻报道指出,根据《中国心理健康调查》的数据,目前中国成年人社交恐惧症终身患病率约为0.6%。也就是说,有几百万成年人正在经受或之前经受过“社恐”的痛苦。

其实,大部分人自认为的“社恐”是一种“假社恐”,即他们误将“不好意思展现自己”当成了社恐。真社恐是有躯体症状的,如不敢对视、表情抽搐僵硬、心跳加速、出汗、语言功能障碍、头脑一片空白、血压升高甚至眩晕。这些都是心理压力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躯体症状。如果你还没有到“快晕过去”的程度,就 请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社恐”这个标签。

其实,你只是太渴望社交了!

对此,你可能会不屑地辩解道:“才不是!我就是不喜欢和人打交道!”

虽然不排除会有这种可能,但请你问问自己:“在独处与社交这两种情景下,我能自由无障碍地切换并感到自洽吗?”如果不能,那必定有一个是你抗拒的、不喜欢的、感觉受到约束的。这种约束不是单纯的不喜欢,比如你若不喜欢蓝色,那么即使再不喜欢蓝色也不至于看到蓝色就想跑、紧张、不敢对视、心跳加速、出汗、头脑一片空白吧?然而,如果将这个不喜欢换成“社交”,就会出现上述情况。

同样都是因为“不喜欢”,为什么感受上会存在这么大的区别?案例2.1能给你带来启发。

案例2.1

小鹏长得很帅,身高一米八三,在公司担任总裁助理。因形象突出、名校毕业、个人专业能力出众,在公司平步青云。光鲜之下,小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一直受社交恐惧的困扰,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在一次休假时,他特意飞到海南找我。在海边的一家惬意别致的咖啡店,我们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展开了一次特别的探索。

小鹏: (规矩地端坐着,膝盖收拢,眼睛总是看着桌面) 安心,不怕你笑话我,其实我特别羡慕我们公司的一些男同事。虽然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远远比不上我,但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可以在别人面前肆意地表现自己,还能和同事随便开玩笑、打打闹闹的。就算他们的缺点被拿来开玩笑也从不在乎,甚至还加入对方自黑起来。而我呢,哪怕只是被人看了一眼也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还要用力装得若无其事。他们背后说我是“霸道总裁风”,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是怕与别人交谈,哪怕是对我的下属我也很怕 (侧脸望向窗外的 沙滩,默默地叹了口气)

安心:是突然这样的吗?

小鹏: (低头笑) 小时候还好,有点儿人来疯。怎么越长大越不如以前了呢?

安心: (笑) 所以,你还是有很喜欢展示自己的一面的。

小鹏: (害羞) 可能吧,我有时候确实会想象自己很健谈。

疗愈第1步:看到潜意识真我的某种状态

安心:在你的大脑层面,你已经做过努力了。我们今天找一个全然不同的方法。你要做的就是凭你的感觉,不讲道理、不讲逻辑。抽几张东方真我图,这些图会告诉你一些信息。好,现在先抽一张图,这张图代表你自己。

小鹏: (抽图,见图2-1,看到图画后感到疑惑) 咦?怎么是个小宝宝呢?这是我吗?

安心:请记住,使用东方真我图的原则是没有逻辑、不讲道理、只讲感觉的。你感觉这像什么时候的你?你的内心有与这幅图中相似的状态吗?

图2-1 小鹏抽的乾20号东真图

小鹏:有,其实有点像我社交时的感觉——心里蜷缩着,很弱小、很无助,根本不像个大人。

安心:这样的你内心会有什么期待吗?

小鹏: (轻轻地拿起图,认真地看了一会儿) 期待被包得紧紧的,这样才会让我有安全感。

安心:还有什么期待?

小鹏:期待不要被看到……嗯,也不完全是……还是有些希望被照顾、被看到,有些矛盾。

安心:所以,图中代表的是什么样的你呢?

小鹏:矛盾、脆弱的我吧。

安心:很好,再来抽一张。

疗愈第2步:发现一个内在投射出的情景

小鹏: (抽图,见图2-2)

图2-2 小鹏抽的坤66号东真图

安心:这张图代表了一个情景,你觉得正在发生什么?

小鹏: (不禁轻轻地捂住了嘴) 这张图中的人在和同事打招呼,怎么这么准啊?!这张图好像就是为我画的一样,这个男人就是我,我每次和别人打招呼时都是在强迫自己。

疗愈第3步:发现感知,即什么样的自己(第一张图)在什么样的情景下(第二张图)会有什么样的感知(第三张图)

安心:请抽第三张图,这张图代表你的感知,你看到了什么?

小鹏: (抽图,见图2-3) 这张图好像是图书馆,又有点像我们公司。

安心:你在画面中吗?

小鹏:我是那个离书架最近的、穿蓝色衣服的人,我周围没有人。

安心:很好,我们结合三张图一起来感觉一下。第一张图 (见图2-1) 代表矛盾、脆弱的你;第二张图 (见图2-2) 代表你与别人打招呼等社交活动的情景;第三张图 (见图2-3) 代表你的感知,你感觉画面向你传达了什么?

图2-3 小鹏抽的坤27号东真图

小鹏:我感觉我就是不想让大家看到我,我只需要一个人默默的就好。

安心:被大家无视会让你感到很舒服吗?

小鹏: (疑惑) 也不完全是被无视,我也希望融入大家。

安心:一边希望不要被别人看到自己,一边希望融入大家,这两个想法似乎在打架。

小鹏: (点头) 是,就是这样矛盾。

安心:现在只看第三张图,请你看着那个坐在角落里的自己。抛开一切现实羁绊,尽情地去想象,画面中的世界完全由你来操控。现在出现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让画面里的你感到最理想、最高兴、最渴望。再强调一下,在你想象的时候,抛开所有现实层面的考虑,不要受到任何束缚。帮我看看,画面会发生什么?

小鹏: (静静地盯着第三张图,片刻后伸出手指着画面中的自己害羞地说)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啊,我看到的是周围的人都非常和善、温良,没有一丝攻击性。他们有些人还在看书,但大部分人都围到我这里来了。他们很喜欢我,谈笑风生中我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不过,我还是会有点担心……

安心:担心什么呢?

小鹏:担心他们突然不喜欢我了,觉得我也不过如此。或者发现了我身上的某个缺点后评论我。

安心:你希望大家没有攻击性,且非常喜欢自己;你担心大家因看到你的缺点而不喜欢你,是这样吗?

小鹏:是。

安心:这种感觉和第一张图有什么联结吗?

小鹏: (惊讶) 哦,对!就是这种希望不被看到但又希望被温暖呵护的感觉。天啊,这个好神奇!

安心:你似乎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小鹏:对,我确实挺在意的。

安心:这种在意对你的社交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小鹏:我之前倒是没这样思考过……感觉会和退缩、害怕联系到一起。

安心:在第三张图中,你最理想的状态是被大家喜欢、关注。也就是说,其实你很想社交、很渴望被看到。但内心的担心阻碍着你,你太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太怕自己的不好被发现了、太怕在关系中被否定了。因此,你想象身边的人都是纯善的,只有没了攻击性,你才会安全。就像第一张图中的婴儿,渴望被呵护、被拥抱。为什么这么渴望?因为太缺了——外在缺,内在也缺。你能和我聊聊你考大学时发生了什么吗?

小鹏: (点头) 我父母一直逼我必须考上某所“双一流”大学。那年我压力非常大,结果没考上。父母对此很失望,我也开始深深地自责。

安心:这种感觉和你在社交中的感觉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小鹏: (思考了一会儿) 还真有,我也是怕别人不喜欢我,给我一些负面评价。你刚说“外在缺,内在也缺”,可以给我具体讲讲吗?

安心:“外在”指的是别人给你的反馈,“内在”指的是你对自己的评价。对你来说,这两者都是匮乏的。你有多渴望社交、被喜欢,就有多害怕社交、被讨厌。因为太渴望,所以不能承受被不喜欢的可能。尤其是你也不是很喜欢自己,那么别人为什么喜欢你呢?这种匮乏让你在人际关系上很没有安全感。

小鹏:对,哎呀!我有这种感觉,但没你说得这么清晰,也没这么认真思考过,所以这种感觉是很模糊的。

安心:是的,有些感觉是想破脑袋也可能想不到的。今天我们是对潜意识真我层面的探索,仅凭理性思考是很难触达的。既然你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有“社恐”感,那么你觉得根结在哪里?

小鹏:对自己的评价,是吗?

安心:没错,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你社交的底气。底气一足,别人说什么你自然就不会那么在意了,而且他们所说的话也撼动不了你,那你还怕什么。还有一点,要接纳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的现实,降低期待。

哪怕是一台精心设计、大咖云集的晚会,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重点在于,不要被别人的喜恶定义了你的价值。 别怕别人的评价,因为没有人能真的伤害你,除非你允许。

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以常见的人身攻击、侮辱诽谤为例。比如,你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我对你说“哟,你穿这件红色的衣服可真土,把你衬得很黑,让你看起来就像一个灭火器。你是怎么好意思穿这样的一件衣服出来的”,那么此时你会很生气吗?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因为我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你一定不会认同我说的这些话,因为和你没什么关系。你可能还会觉得我很可怜,怎么连白色和红色都分不出来。 你内心的笃定让你坦然。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这么胖,像个煤气罐”,那么此时胖和不胖就不像白色和红色那么容易界定了,因为每个人对审美、胖瘦界定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如果这时你认同了他的标准,同意了他对你的评价定义,就允许了伤害的发生。 别人说你什么你就是什么了?难道你是一块留言板吗?伤害就发生在认同的那一刻,所以不要去认同企图伤害你的话!

比白色和红色、胖和瘦更不好界定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定义、个人价值等。越是看不见摸不着、极具个人精神特性的,就越需要完整、强大的人格来让我们内心笃定。

案例分析

假象: 表面上是害怕、讨厌社交。

真相: 实际上是太重视社交,太渴望自己被喜欢、被肯定。

如果你想看清一件事情,那么不妨从这件事的反面观察一下,因为人类的很多行为遵循着物极必反的规律。在这个案例中,对于身为男性的小鹏来说,社交的方式就像面对一位女性。小鹏会在这位女性面前手足无措,生怕自己哪里表现得不好。原因有二:一是他非常在乎她,希望自己能被喜欢;二是他认为自己不讨人喜欢。因此,他索性不去面对被讨厌的可能,便产生了社交恐惧感,可谓“爱之深,恨之切”。

疗愈方法及操作步骤

这个案例用的是“自我—情境—感知”图阵方子(见图2-4)。抽每张图时都要带着抽图目的去完成,三张图按照顺序抽完解读。图阵用于发现应对模式与内在信念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的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可以多做几次来展开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对第三张图的解读需要配合前两张图,形成一个连贯的逻辑:什么样的自我,在什么情境下会有什么样的感知或应对。参与者可以自己抽图解读,但最好有一定的解读能力或专业引导。

图2-4 “自我—情境—感知”图阵方子

快问快答

问:在每次探索之前都需要放松身心吗?

答:是的,放松身心的方法可以参考案例1.1。只不过,为了让本书更加简明扼要,在案例中省去了这一步。

问:在放松阶段不小心睡着了怎么办?

答:咨询师可以免费提供一次叫醒服务,哈哈。

问:在我自己探索的时候,如果对于有些图实在不知道怎么解读,那么我该怎么办?

答:你可以暂时把它放在那里,去做别的事。等稍后再看时,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你也可以借助第1章中提供的问题来引导自己回答。

问:在抽代表自我的那张图时,我抽到了一张人像图,画面中是一张老头,但我是个小姑娘,这可怎么解读?

答:使用人像图时,有时请忽略图中人物的性别和年龄,只管去感受图中人物带给你的感觉。比如,老头给你什么感觉?是幸福开心的还是沧桑无奈的?是充满智慧的还是无知憨傻的?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时候的你?

安心语录

有时候你需要点“无礼”,用来抵挡这个世界的不温柔。

有时候你需要点“跋扈”,用来笃定对自己的偏爱。 zT/dGzsbNiCG8M8yDrBENgUr83+UMEp5CzaBOgfRhg6I/cYZU8oOSG/gtFZFfG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