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觉察

价值的三个维度

无形的枷锁

“信息茧房”

“宠物人”和“智能人”

价值的三个维度

价值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叫情绪价值,是情绪层面的安慰,是情感的愉悦。

第二个维度叫物质价值,是物质方面的好处,是利益的给予。

第三个维度叫精神价值,是精神层面的共鸣,是灵魂的滋养。

越幼稚的人,越需要情绪价值。因为它是最浅层的价值,只能让人暂时忘却伤痛。无论现实多么糟糕,只要被哄一下就可以很开心,这是“巨婴”最典型的特征。

越理智的人,越需要物质价值。因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他们冷静又理性,从不看你的表演,也不喝你的“鸡汤”,只看你能带来什么价值。

越成熟的人,越需要精神价值。因为这种人已经不缺物质,更不会情感寂寞。他们早就实现了个人的圆满,只会被高级的灵魂打动,需要的是灵魂的共鸣和精神的滋养。

然而,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迷惘的“巨婴”。“巨婴”最大的特点就是:

1. 不爱思考,喜欢被哄,却又整天幻想逆袭;

2. 宁可沉溺在美丽的谎言里,也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现实;

3. 更容易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越是花里胡哨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

所以,这些“巨婴”只能每天喝心灵“鸡汤”,活在情绪安慰里。“鸡汤”要么叫人认命,要么叫人拼命,回避问题的根源,以现象替代逻辑,以情绪代替思考,把消极接受现实的懦弱,伪装成乐观面对不幸的豁达,往不幸上面喷“香水”来掩盖问题。

因此,互联网上最廉价的就是情绪价值,到处都是各种心灵“鸡汤”。这些人在现实中早已千疮百孔,但又无力改变,只能自欺欺人。既然吃不到“鸡肉”,就只能去喝“鸡汤”;既然现实中一塌糊涂,就转而去寻找心灵安慰。

让大家感觉不爽的“真相”,大家会充耳不闻。相反,能够抚慰大家情感的心灵“鸡汤”,却可以让大家狂热。

也因此,互联网上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贩卖情绪”。所谓“贩卖情绪”,就是给大家提供心灵“鸡汤”和安慰,不是去唤醒他们,而是去抚慰他们千疮百孔的内心。他们一直活在幻想里,就会一直离不开你。

不是每一个人活着都是为了觉醒的,大部分人活着都是为了睡得更香。你要是企图唤醒他们,他们不仅不会感恩你,反而会痛恨你,因为你打搅了他们的美梦。

你只需要不断地制造情绪让大众上瘾,让他们离不开你。

怎么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呢?请牢记两个字:讨好。

第一,为大众的失败找到理由,他们明明屡战屡败,你就说“他们大器晚成”。

第二,为大众的平庸找到理由,他们明明自卑内向,你就说“优秀的人都爱独处”。

第三,为大众的懒惰找到理由,他们明明是在摆烂,你就说他们“看透之后选择佛系”。

第四,为大众的绝望找到理由,他们明明掉坑里爬不起来了,你就说“苦难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

第五,为大众的妄想找理由,他们明明只想一夜暴富,你就说“他们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追求情绪价值的人往往会为这两种东西买单:第一种是很容易懂,而且很容易用的东西;第二种是听不懂但看上去很高档的东西。所以,你要么贩卖“鸡汤”,要么贩卖身份感。

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宿命就是被收割?因为他们都是情绪化的,他们从不想着提升自己,反而总是幻想得到一种成功的捷径,或者在心灵“鸡汤”里沉溺。

商家为了赚更多的钱,就会阻碍大众心智的提升,努力使他们保持“巨婴”状态。正是因为大众心智越不成熟、越容易情绪化,也就越容易被操控。

商家还明白一个道理:自己是不能跟消费者赤诚相见的,只需要不断地翻新套路即可。可以说“自古真心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无形的枷锁

为什么社会越发达,我们反而越迷茫?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是被裹挟着前行?

因为很多人正在失去自我。社会就像一台机器。这台机器要想运转效率高,就必须实现批量化的生产和机械化的操作。每个人就好比一个零件,每个零件都只有一种功能。

我们需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化生产需求的人才,这就是通识教育。所以在考试中,大部分题目都有标准答案。你只要熟记知识点就可以了,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合格了。

所以,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往往是知识,但不能称为智慧,因为智慧不可传。智慧是需要独立思考能力的,而知识只需要背诵下来就可以了。因此,成绩好并不代表优秀,只能代表你很本分,很符合社会的需求。

那些选择创业的人,往往在通识的基础上,学会了独立思考,还能发现自我,这叫找到了“真我”。

小时候总以为球打得好、歌唱得好是才华,长大后才发现,找到“真我”才是真正的才华。

外界并不负责帮我们找到“真我”,找到“真我”这件事只有靠自己。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

还有一点也非常值得深思,那就是每个人都在高喊自由,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渴望自由,因为自由同样意味着责任,自由的背后是自律。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否则对社会和他人来说就是灾难。

寻找“真我”绝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能尽到社会义务,并且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尽可能活出自己。如果还能创造社会价值,那就是一个优秀的生命。

只有心性成熟的人,才有资格追求自由,而大多数人想要的仅仅是不劳而获、自私自利、各种“短平快”的享受。

尽管这些人整天也在高喊自由,其实他们最想要的不是自由,而是被奴役,他们最终的结局要么是被资本奴役,要么是被道德奴役。

比如,资本主义倡导的消费主义,是为了瓦解自我。消费主义让我们陷入物质的追求里,所谓豪车、豪宅、奢侈品等都是为了让我们向外求。自我意识需要往内看才能看见,就是要求我们往内审视自己。当我们都不再往内看了,外在的物质虽然让我们一时得到了满足,长期的幸福感却消失了。

有的人居无定所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宅里一辈子逃亡。

什么叫被道德奴役?道德是资本的对立面,但它的任务也是为了瓦解我们的“自我意识”。《道德经》里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一个社会只有失去大道了,才会强调道德,才会强调仁、义、礼。

现在社会面临的困境在于:传统的机械化大生产模式走向尽头,与此同时,信息的发达让很多人萌发了自我意识。两者的冲突越来越大,而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想继续前行,必须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

人一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因为受到了真正的教育,从而唤醒了自我意识。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

真正的教育,就是帮人建立更加健全的心智模型,从而内生出智慧。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比方法更厉害的,是获取方法的方法。

一个心智模式优秀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内生出方法和技巧,而不是被外界强加的方法所限制。

当一个人的心智模型迭代升级了,生命会自动进入更高的维度,有豁然开朗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时的人能抓住事物的底层逻辑,一眼看透本质。

而接受“伪教育”的人,每天只研究方法和知识本身,只能越学越多,越多越乱,无法从量变到质变,最后的结果就是大脑被填满了,再也塞不进其他知识。

这个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从未接受过真正的教育,充其量在学校里被填充过知识,或者在培训机构里被塞进各种方法和技巧,以及各种新鲜概念。

他们看似在忙忙碌碌地学习,其实思维从没有被打开过,一直执着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一直在现学现用。他们无论多么辛勤,都是在自我封闭和禁锢。

当一个人找到“真我”之后,就无法和思维封闭的人同频了,只会去向下兼容他们。

很多人不睁眼看世界,不看清真实的自己,也不愿接受新事物。他们每天过着模板式的生活,习惯于重复,对环境严重依赖。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即使贫穷、被家暴、被欺压,也依然不想摆脱自己的现状。

面对生活的枷锁,他们没有勇气去撬开它,宁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苟且偷生。

其实,人生所有的厌倦和焦虑,皆源于那个一成不变的自己。

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究竟是有形的枷锁可怕,还是无形的枷锁更可怕?

“信息茧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群盲”现象。什么是“群盲”呢?互联网的价值,原本是让井底之蛙开一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可现在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同、互相肯定,并且在交流之后达成了共识,认为世界确实只有井口这么大。

算法的产生,又加剧了这个现象:你可以很容易拉黑那些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人,于是你的身旁只剩下跟你意见相同的人。久而久之,你只能听见一个声音,最终形成了“我才是对的,其他人都错”的意识。

算法还导致一个很大的弊病:人们对推荐过来的东西不加以思考就全盘接受,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它让每个人都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看、愿意看的东西,于是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观点变得越来越偏激。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自己的思维。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和算法时代尤其适用——每个人最终都活在自己的思维“监狱”里。

这也叫“信息茧房”。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如果你只关注让自己开心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我们的视野会越来越狭窄、思想会越来越偏激、偏见会越来越严重。

这还制造出了一种“回音室效应”。当越来越多相似者聚集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回音,回音再产生回音,声音就会反复被叠加,于是置身于其中的人,只能被一种观点笼罩,这就形成了一座强大的“认知牢笼”。

未来的世界,社会将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型单元格,相同的人被放在同样的单元格里。每个单元格的墙壁十分坚实,里面的人互相肯定认可,拥有共同的一片天,然后通过观看短视频、短剧、直播、综艺节目等,玩得不亦乐乎。

算法越发达,内容推送机制就越高明,可以精准地给每个单元格投放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些人未来都将是被喂养和投递的,就像给宠物投递食物一样。

这些“宠物人”被圈养起来,好吃、好喝、好玩地伺候着,每天都在寻思着怎么消耗自己的时间。很多人一生都会生活在这座“监狱”里,那么,再让我们想一想:究竟是有形的监狱可怕,还是无形的监狱可怕?

“宠物人”和“智能人”

随着科技的全面进步,人类也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很多人都将成为“宠物人”,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智能人”。

就像在20万年前的东非大草原上,第一批智人与其他猿猴分道扬镳一样,当大部分猴子还在游手好闲,这一小批智人选择了进化和迭代,才有了人类现在的文明。

为什么现在又将发生这种变化呢?因为科技的发展使社会临界突破了。

科技进步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分化、财富分化、认知分化,因为科技越发达,资源的流通性就越好,此时金钱、资源、信息,都加剧流向最顶尖的人手里。

人最大的属性就是会独立思考,但是如今很多人正在逐渐丧失这种基本属性,也就是越来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沉溺于“短平快”的刺激。这也是我在前文提到的,未来很多人都将成为不会思考的“宠物人”。

未来不会有“贫困人群”,因为我们有“精准扶贫”的政策,但是未来会产生大量“无用人群”。这也是《人类简史》里的观点:未来99%的人都是“多余”的,因为大部分人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更不能为世界创造价值,但是出于人道主义,世界依然会养活他们。

剩下的人才能参与这场升级,成为“智能人”。

“智能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不再沉溺于刷短视频、玩游戏、看娱乐节目等,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恭喜你,说明你的生命正在觉醒的路上,但是这也需要“反人性”的能力。

未来人类核心的竞争力是“觉醒力”。所谓觉醒力,就是不再被算法和互联网拿捏,当大部分人都沦为算法的奴隶,他们却可以通过自我精进成为算法的“主人”,算法成了他们的工具。

《道德经》里说:反者道之动。当大部分人选择了沉沦和享受,只有少数人走上了“反人性”的道路,选择了长期主义和价值主义。

对他们来说,高科技都是他们的工具。这波AI浪潮,加上区块链、元宇宙、脑机接口、基因工程、量子计算、火星开发等新技术的应用,都会使他们如鱼得水般加速进化成“智能人”。

“高手智能化,大众宠物化”,这一趋势将逐步明显。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大破必有大立,当大部分人被淘汰,就必然有一小部分人走向崛起,这也是宇宙的平衡之道。 f9oeFciPPj5VKl+vaCOksNsxIEk1RHw4GQ/zq+focWFWizElr3BeQTXEB697tL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