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全球化分裂的时代重读马克思
——《〈资本论〉轻松读》中译本序二

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出现急剧变化。它们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推动“逆全球化”,导致全球化进程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观察这些发达国家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对外政策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国内经济格局的影响,即内政变化的延续。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其国内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同群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程度相差巨大,有的群体不仅得益不多,甚至还深受其害,成为所谓“被遗忘的群体”。这种国内收入差距拉大而形成的阶层撕裂,是这些国家对外政策变化的内在基础。而收入差距问题,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主要研究课题。

《资本论》诞生100多年来,西方学界对其的态度几经嬗变,但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始终徘徊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空。每当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金融和社会危机,《资本论》便会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马克思主义也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被“重新发现”。这展现出马克思所著《资本论》的巨大生命力。

日本是最早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东亚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日本社会从上到下兴起学习西方的风气,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西方理论,吸引了梅本克己、竹内良知等众多学者。“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东西方思想与文化的互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展陷入停滞,经济下滑,失业率骤增,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再度复兴。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发展,与其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已在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日本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

近年来,一股“回到马克思”的潮流在日本再度掀起,不破哲三、石川康宏、的场昭弘等日本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都出乎意料地受到欢迎,成为日本年轻人群体中的畅销书。这一现象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资本论》不仅影响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人类历史,而且在人类社会面临收入差距拉大等挑战时,仍将激发人们的学习和思考。同时,日本年轻人群体对《资本论》的重新关注,也折射出他们迷茫焦虑的群体心态。日本民众的学历、个人收入、生活需求等差距日益扩大,在越来越大的社会下沉拉力作用下,日本一些年轻人开始出现不愿意再冒风险的倾向,晚婚化、少子化现象显著,不少人丧失上进心、成功欲,且消费意愿低迷。“低欲望社会”“下流社会”成为日本的标签。在闭塞感与焦虑感中,他们急于为心中的疑惑找到答案,而马克思或许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洞察并深入思考了这些问题。

这也是本书作者的场昭弘写作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的现实意义所在。本书原名为《超译资本论》,“超译”在日文中具有“更简练的翻译”之义。正如书名所揭示的,本书是对《资本论》原著编译简化的普及版,内容更为平实易懂。书中着重分析的商品、资本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理论,在“逆全球化”浪潮悄然兴起的今天,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新的意义。

正如日本著名作家内田树所呼唤的那样:“读马克思吧!”“读过马克思之后,你会感觉到自己思考的框子从外面被摇晃着,框子的墙壁上开始出现裂痕,铁栅栏也开始松动。于是你会领悟到,原来自己的思想是被关在一个牢笼中。”

本书作者的场昭弘,是日本经济学家,也是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他一直专注于研究经济社会思想史。最近,的场昭弘正在从事《新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编辑和出版)的编辑工作。他作为《新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日本编委会和历史小组的代表,与来自柏林、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的学界同人一起翻译出版了此书第29卷。他的其他著作还有《重读马克思:如何与“帝国”作战》《受马克思的邀请:追寻新思想》《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的终结》《卡尔·马克思入门》等。

是为序。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
巴曙松 教授
2022年3月 nj4MK0hXS/PgXr2xq+rjImvj03sMkAQwm1sQKsrdf/YIs6EyVd2F5vPJxZd/Ha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