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队后勤史上的大发展时期。结束战国时代七国政权并存局面的秦代和继之而起的汉代,建立和巩固了幅员辽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为提高国力、增强军力、发展后勤创造了条件。军队规模及其战争规模、时间、空间,都超过前代任何一个时期。军队后勤建设,在各个方面都有建树。
对秦汉军队后勤问题研究有助于理解后勤保障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紧密关系,推动秦汉史的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今提供借鉴。政治强力手段能迅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增强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加快战争的进程。但若用之过度,往往使后勤保障超出社会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社会经济出现周期性失衡。统治者若能通过政治手段及时调控这种失衡,社会经济仍可恢复发展,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紊乱,甚至丧失政权。后勤保障必须依赖于经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军事行动必须审时度势,量后勤保障实力而行。因此,认真研究政治、经济、军事与后勤保障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后勤保障的意义、作用明显,在中国军队后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思想理论上,出现了李斯、黄石公、贾谊、晁错、桑弘羊、赵充国、马援等一些在后勤方面卓有建树的思想理论家。在实践上,秦统一六国,靠的是发展经济,修守战具。刘邦以弱胜强,靠的是建设关中基地,积存粮草,蓄养马匹,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后方支援。汉武帝进行了四五十年的战争,靠的是西汉前期70余年的经济和物资积累。刘秀夺取政权,靠的是“河内完富”,“转以给军”。这些后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建树,不仅保障战争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方面的科技进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