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的成王和康王统治时期,国家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战争频繁爆发,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逐渐高涨,对周朝统治者的反抗情绪也在不断蔓延。
为了维护统治,周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极其严酷的刑罚手段。在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了多达三千条的刑法,犯法者将面临五种不同的刑罚,统称为“五刑”。这些刑罚包括在额头上刺字、割鼻、砍脚等残酷的惩罚。然而,即便刑罚再严厉,也无法彻底遏制人民的反抗情绪。
到了西周的第十位君主周厉王即位后,他对人民的压迫进一步加剧。周厉王特别宠信一位名叫荣夷公的大臣,推行所谓的“专利”政策,将所有的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全部霸占,禁止人民利用这些资源谋生。此外,他们还对人民进行无情的勒索和虐待。
在那个时代,居住在野外的农夫被称为“野人”,而居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则被称为“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对厉王的暴政感到极度不满,怨声载道。大臣召公虎听到越来越多的国人议论,便进宫向厉王进言:“百姓已经无法忍受了,大王如果不及时改变政策,一旦发生动乱,局面将难以收拾。”
然而,厉王对此毫不在意,自信地说:“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应对。”于是,他颁布了一道禁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并从卫国请来一位巫师,专门负责刺探批评朝政的人。厉王对巫师说:“如果你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立即向我报告。”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出了一批人四处察听,这些人还借此机会敲诈勒索,对不服从他们的人随意诬告。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害了许多国人。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了。人们在路上遇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打招呼,只是交换一个眼神,便匆匆离去。
厉王看到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逐渐减少,感到非常满意。有一次,召公虎去见厉王,厉王得意洋洋地说:“你看,现在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向大海;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表达意见。硬堵住河流,就会导致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最终会酿成大祸啊!”
厉王却不以为然,对召公虎的话置之不理,召公虎只好无奈地退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严重,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试图杀死厉王。厉王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地带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到黄河对岸的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区才停下来。
国人冲进王宫,却没有找到厉王。有人得知厉王的太子靖逃到了召公虎家躲藏,于是又围住了召公虎家,要求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出去,这才保住了太子的性命。
厉王出逃后,朝廷中没有了国王,国家陷入了无主的状态。经过大臣们的商议,决定由召公虎和另一位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替代周天子行使职权,这一时期被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后,周厉王在彘去世。大臣们决定立太子姬静即位,即为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得到了诸侯的支持。在周宣王即位之初,他励精图治,决心重振周室雄风。他深知前朝之弊,首先着手于整顿吏治,罢免了一批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员,并重用了一批有识之士,如尹吉甫、仲山甫等,他们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为周朝带来了新的气象。
宣王还注重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以缓解国内因连年战乱而带来的饥荒问题。同时,他加强军事力量,整顿军队,训练士卒,使周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提升。
在对外政策上,宣王采取了“尊王攘夷”的策略,一方面加强与周边诸侯国的联系,巩固周朝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敢于挑战周朝权威、侵扰边境的异族势力,则坚决予以打击。在他的领导下,周朝多次成功抵御了外敌入侵,维护了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尽管宣王在位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周朝的衰落已成定局,难以挽回。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矛盾再次激化,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周边少数民族的势力也在不断壮大,对周朝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在宣王晚年,由于他的决策失误和用人不当,导致了一些重大的军事失败和政治危机。这些事件使得周朝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加速了其衰落的过程。
尽管如此,宣王仍然是西周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的努力和贡献为后世所铭记,也为周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个人或王朝都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周朝的衰落和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