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李渊其人

李渊,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唐朝开国皇帝,同样诞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其身世背景与他曾经的主公——大隋朝的前后两代帝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渊的家族不仅地位显赫,而且充满了华丽的色彩,他的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李渊与隋炀帝杨广之间还存在着血缘关系,他们不仅是同宗同源,而且李渊还是杨广的亲表哥。事实上,李渊比杨广大两岁,这层亲戚关系使得他们在政治舞台上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李渊的家族背景和与隋室的近亲关系,无疑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探讨《剑桥中国隋唐史》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宇文泰创建北周的过程中,除了他本人的卓越领导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赞助者和合作者。其中,突厥望族成员独孤信和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都是北周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家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这些关系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独孤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家庭领袖。他有几个女儿,这些女儿的婚姻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之子,也就是北周的第一位皇帝明帝,这一联姻进一步巩固了宇文家族在北周的地位。明帝在位的时间并不长,从公元557年到561年,但他的统治为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独孤信的七女儿则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这位杨坚后来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即隋文帝。隋文帝在位的时间从公元581年一直到605年,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服,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的统治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独孤信的四女儿则嫁给了李虎的儿子李昺,这对夫妻在公元566年生下了李渊。李渊后来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李渊不仅继承了他父亲李虎的武人传统,而且他的家族背景也极为复杂。他的母亲是独孤信的女儿,这意味着他不仅有着汉、鲜卑、突厥等多民族的血统,还通过他的母亲与北周和隋朝两代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家族之间的联姻关系,不仅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婚姻纽带,不同的家族和民族得以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正是因为李渊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在七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祖上的爵位,成为唐国公。这样的起点显然比他的七姨父杨坚要早得多,因为杨坚在十三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寺院中。根据《旧唐书·高祖本纪》的记载,成年后的李渊被描述为一个“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的人。而杨坚则在开皇元年(581年)开始正式登基成为大隋皇帝。就在那一年,李渊成为皇帝姨父的高级贴身侍卫,即千牛备身。随后,他陆续担任了几个地方的刺史。当他的表弟杨广即位后,李渊又在几个地方担任了太守的职位。后来,他进入京城,担任了掌管京师兵器籍账的正四品官职——殿内少监。这个职位通常只能由皇亲国戚担任,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大约在这个职位上,皇帝表弟杨广注意到了他的才能,随后又让他改任卫尉少卿,负责掌管京师的兵器和兵器库。在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时,李渊还负责向前线督运粮草。后来,贵族杨玄感发动叛乱,李渊奉诏前往驿西镇弘化郡(今甘肃庆阳一带),兼任关右诸军事,开始掌管兵马。

这份简历似乎表明,李渊对大隋王朝一直忠心耿耿,颇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意味。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种表述方式。换一种说法,李渊可能被认为是一个胸无大志、暮气沉沉、愚忠愚孝、混吃等死、碌碌无为的人。甚至在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中,也不乏这样的说法,似乎只有后来成为唐太宗的李世民才是创建了李唐王朝的真正元勋。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之所以会有那种说法,且还上了官修史书,流传至今,完全是李世民及其臣下给自己涂脂抹粉,为他们一伙用阴谋手段抢班夺权制造说辞开脱罪责而编撰出来的,甚至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以材料翔实、立论公允见长的《剑桥中国隋唐史》就是这样的说法。

这没办法,谁让李世民一伙玄武门政变后真就坐稳了天下,并且还弄出个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呢?按照中国人的历史观,胜利者不但有权决定今后历史的走向,还有权按着自己的口味和需要,对既成事实和过往历史进行修订篡改。原因简单到简直就不用说,谁让人家胜利了呢?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侯败者寇,历来就是国中占主流地位的历史观。胜利者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从来不会也不该受到谴责,这似乎已经成了国人的共识。结果就是一切,不仅成了现实,而且更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当然为胜利者挣足了面子,但也为后来的野心家阴谋家提供了现成的说辞,这是不是我们的历史始终深陷于一轮轮抢班夺权、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怪圈而无法自拔的原因之一呢?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继续说李渊。

据记载,袭爵唐国公的李渊长得很帅气,也很有才能,因为与皇室的特殊关系,所以自小就与比自己小两岁的杨广相处友善。后来杨广当了皇帝,两人之间的关系变了,但依然经常被召去参加在宫中举行的宴会。有一次就是在这样的宴会上,皇帝对他当众羞辱,拿他脸上的皱纹说事儿,说他是“阿婆面”,并戏称他为“阿婆”。无辜受辱当然不开心,但在皇帝面前又只能唾面自干,李渊回家后忍不住在夫人窦氏面前发牢骚。窦氏是这样为他排解的:“此可相贺。公是袭唐公,唐之为言堂也,阿婆面是堂主。”

李渊的抱负哪里仅仅是当个靠祖宗荫庇得来的坐享其成的堂主!

李渊的老谋深算蓄有大志,甚至在他给几个儿子的命名中也可见端倪: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三子玄霸十六岁时早夭),合起来不就是建功成业、济世安民、元亨利贞上上大吉吗?此说有歪批《三国》之嫌,换成《剑桥中国隋唐史》的学术语言就成了这样:“李渊那一代人对儒家的忠君思想中毒不深,儒家是禁止人们背叛前朝而改事新朝的。李渊和李渊的同时代人在思想上忠于社会秩序远甚于忠于一家一姓的某一王朝。”

早在李渊还是大隋殿内少监、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为奉御时,两人就互为知己,“深自结托”。李渊当上大唐皇帝第二年,宇文士及前来投奔,李渊对身边亲信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那是武德二年(619)的事,往前推六七年,还是大业九年左右,正是隋炀帝执政中后期,那时就暗中策划“密论时事”,可见李渊其人心机之深。

武德二年,宇文士及的归附,不仅为李渊带来了旧日的友情,更带来了宝贵的政治资源。宇文士及出身于显赫的宇文家族,其父宇文述曾是隋炀帝的亲信,家族在朝中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李渊深知,宇文士及的加入,无疑将为自己的政权增添一块稳固的基石。

宇文士及的到来,也使得李渊在朝中的势力更加均衡。他巧妙地利用宇文士及的影响力,拉拢了一批原本忠于隋朝的官员,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李渊也借助宇文士及的智慧和经验,处理了许多棘手的政务,使得大唐的江山更加稳固。

然而,宇文士及的归附并非没有引起一些人的猜疑和不满。有人认为他不过是投机取巧,试图在新的政权中谋取一席之地;也有人担心宇文家族的势力过于强大,可能会对李渊的统治构成威胁。面对这些质疑,李渊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自信,他深知用人之道,在于取其长而避其短,宇文士及的忠诚和才干,正是他所需要的。

在李渊的庇护下,宇文士及不仅在大唐朝廷中获得了显赫的地位,还为李渊出谋划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两人之间的默契与信任,成为大唐初期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李渊的深谋远虑,也使得他能够巧妙地驾驭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最终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U2HbB5IdJssnxdclu/OVYt1eEEQtzfsf5GG3AkKjVGlPzc9SP1CzSFLeiHIa8J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