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战争的策源地

在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200万德国人死于前线,150万德国人伤残,将近100万德国人死于饥饿和瘟疫。1918年10月1日,德国元帅鲁登道夫向高级军官坦言:“最高统帅部和德国军队已经完了。战争已经无法取胜,彻底的失败即将到来。”

但是,面临崩溃的德国统帅部却不肯承担失败的责任,依然于10月25日命令基尔港的舰队出海攻击英军,提出要么是“辉煌的胜利”,要么是“光荣的沉没”,而结果是8万水兵的武装起义,随即爆发席卷德国的“11月革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逃亡荷兰,霍亨索伦王朝倒台,帝制被废除,“德意志共和国”宣告成立。

战争削弱了德国的实力,但是,德国依旧是一个6000万人口的欧洲大国,绝大部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仍然完整无损。而且,《凡尔赛和约》的负担和苦难主要落在了德国人民的头上,战争的罪魁并未受到追究,威廉二世逍遥法外,德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后来还当上了德国总统,德国军官团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从战争结束之日起,军国主义势力就开始积极谋划东山再起,伺机发动复仇战争。

在战胜国方面,法国、英国和美国对待德国问题各怀鬼胎,立场并不一致。法国对它的宿敌德国抱有复仇和恐惧心理,千方百计想把德国置之死地。一再逼迫德国履行《凡尔赛和约》、交付巨额赔款,以此削弱德国,增强法国的实力,保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而英国却一如既往要对欧洲大陆玩弄均衡策略,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也不愿意法国强大,宁愿在德法对抗中坐收渔人之利。

美国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暴发户,利用欧洲战争大做军火生意,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20多个国家的债主,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巨人。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踌躇满志地说:“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美国并不关心法国和英国能否拿到德国的赔款,它担心如果德国破产了,等于扼死了“产金蛋的鸡”,不仅会丧失美国在欧洲的巨额债务,还会丧失牵制英国和法国的一支力量。

德国于是利用法国、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掀起废除《凡尔赛和约》的运动,消极抵制战争赔款。1923年1月,法国伙同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武力逼债。对此,英国和美国采取了反对态度,贷款支持德国工矿企业停产罢工。结果,法国只能靠自己采挖煤炭,同时还要为军事占领支付巨额军费,得不偿失。

1924年7月,美国、英国利用法国占领鲁尔的失败,得到了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推出了扶持德国恢复经济的“道威斯计划”。此后,美元和英镑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到1932年投入德国的外资达318亿马克之多。德国利用这些外资支付赔款、偿还贷款之后,还富余125亿多马克,工业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到1929年时,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德国借口无力偿付协约国的债务,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此时,美国对德国工业的投资累计已达600亿马克,为了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美国便尽力支持德国的要求。1929年6月,由美国银行家杨格操纵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制定了新的赔款计划,史称“杨格计划”。德国赔款总额削减为1139亿马克,分59年付清,一切清算事宜均由美国主持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手;同时,撤销了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经济的监督。该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德国的经济自主地位。

两年后,德国又借口经济困难,要求延期支付赔款。于是,同样是为了保障美国投资的安全,美国总统胡佛在1931年6月向有关各国提出了缓债一年的所谓“胡佛缓债令”。1932年,在美国压力下,洛桑会议又通过了停止向德国索要赔款的决议。

德国实力的恢复引起了法国的不安,欧洲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1925年10月,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在瑞士小城罗加诺举行了“巩固欧洲和平”的会议。通过了“罗加诺公约”,规定德国、法国、比利时相互保证不破坏彼此之间的边境现状,但是,对于德国与其东邻波兰、捷克之间的边境则不予保证。该公约在法律上抬高了德国的地位,承认德国作为大国重新登上世界政治舞台。而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却需要依赖别国的保证才能维护边境的安全。同时,公约没有规定德国对其东部边境的义务,实质上是鼓励德国向东部扩张。

1926年9月,国联又接纳德国加入,并给予常任理事国席位。德国在政治上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战前的各种殖民主义组织和军国主义势力又重新复活了,数千名身穿便衣的原总参谋部军官们云集柏林,开展系统的战争研究,谋划重整军备,秘密扩建海军、组建空军,在各地私设武器仓库,重建军事工业,逐步形成生产新式武器的巨大潜力。

当英国、美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还陶醉于它们的均衡政策的时候,欧洲的均势已经向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逆转。心怀仇恨、野心勃勃的德国已经羽翼渐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万事俱备,只等希特勒出来兴风作浪,为祸世界了。

精彩旁白:英国驻德国大使阿拜隆的日记生动地记述了英国、美国竭力扶持德国的心理原因:“如果西方各盟国继续对德国进行恫吓并在德国身上施加压力的话,那么,德国除掉与俄国结盟以外,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如果这种结盟果真发生的话,那对欧洲文明的危险就惨到极点了。”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hzQsMeJIjQPb8JeAoRwMAtALpZ5m/BXL0i7r/UR4DNLlCd03HZsWOrSrUwazfm0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