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孔子家世

一、孔子之母

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怔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疑辨一

根据《史记》的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在尼丘进行了一次祈祷,随后两人在野外结合,从而诞生了孔子。这种说法源于古人的一种信仰,即认为圣人都是感应天意而降生的。例如,商代的先祖契和周代的先祖后稷,他们的出生也都伴随着类似的神话传说。此外,汉高祖刘邦的母亲刘媪,据说曾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时,梦见与神灵相遇,之后便生下了汉高祖。所谓的“野合”,实际上也是出于对这些事件的神秘化解释。有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神化孔子的出生,甚至不惜诬蔑他的父母行为不检,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可信的。

至于“野合”一词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叔梁纥年纪较大,而颜氏女年纪较轻,他们的结合不符合常规的婚配礼仪,因此被称为“野合”。然而,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原文的曲解。还有人怀疑孔子是叔梁纥与前妻施氏所生,但由于施氏未能生育,最终被休弃。孟皮实际上是妾室所生,而颜氏女则是叔梁纥的继室。因此,从正式的继承关系来看,孔子应当被视为叔梁纥的合法后裔。

二、孔子生平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亦有云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者。其间有一年之差。两千年来学人各从一说,未有定论。今政府规定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并推定阳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孔子之诞辰,今从之。

疑辨二

关于孔子的生平,有许多历史学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的生平,可以参考拙著《先秦诸子系年》中的第一卷《孔子生年考》。在这本书中,我详细考证并确定了孔子的出生年份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这个地方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担任陬大夫而成为他的最终居住地。

孔子的名字叫做丘,字仲尼。关于他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孔子的父母在尼丘山进行祈祷,希望得到一个孩子,后来孔子出生了,因此他们以尼丘山为名,给孔子取名为丘。而“仲尼”则是他的字,这是古代中国人的习惯,除了名之外,还会有一个字,通常用于朋友之间的称呼,以示尊重。

三、孔子父母卒年

孔子生,其父叔梁纥即死,但不知其的岁。或云:孔子年三岁。

孔子母死,亦不知其年。或云:孔子二十四岁母卒,不可信。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母卒在孔子十七岁前。

《檀弓》云: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邹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去世后,被安葬在这个地方。当时孔子还很年幼,即使他被带着参加了父亲的葬礼,由于年纪太小,他应该并不清楚具体的葬礼地点。此外,古代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有所不同,人们并不像现在这样在墓地进行祭祀活动,而是在家中祭祀祖先的神位,因此并不特别前往墓地进行祭拜。古代的坟墓通常也不会进行封土、植树等标记,使得坟墓难以辨认。作为士族的孔氏家族,由于家境并不显赫,更有可能遵循这种简朴的葬礼习俗。因此,孔子可能只知道父亲的墓地在这个地方,但并不清楚具体的方位。

后来,孔子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希望能够按照礼仪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首先将母亲的遗体暂时浅葬在鲁城外的五父之衢。由于葬礼过程非常谨慎和周到,旁观者都认为这是一场正式的葬礼,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临时的浅葬方式。因此,有人用“盖殡”来形容这种葬礼,意思是这只是暂时的安葬,并非最终的埋葬。邹曼父在《史记》中被称为挽父,挽是指丧事中负责捆绑丧车的人,他可能亲自参与了孔子父亲的丧事,因此知道具体的葬地。孔子的母亲将这个信息告诉了他。至于这件事发生在孔子母亲去世后多久,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孔子还不到十七岁,然而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已经表现出了非常谨慎和周密的态度。

疑辨三

对于此事,存在着许多的疑惑和争议。然而,主要的疑点在于人们难以相信孔子会不知道他父亲的葬身之处。这种疑惑主要是基于后代社会的情况来推测古代的情形。

在古代,家族观念和孝道观念非常浓厚,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更是将孝道视为道德伦理的核心。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作为孝子,理应清楚地知道他父亲的葬身之处,并且会对此事给予极高的重视。然而,也有人指出,古代的记录和保存手段并不像现代这样发达,信息的传递和保存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许多资料可能会丢失或被毁,导致后人难以考证。

此外,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文化背景与后代有很大的不同。后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孝道观念虽然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但在具体实践和表现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后代人以自己的社会情况来推想古代,可能会产生误解。

总之,此事之所以引起诸多疑辨,主要是因为后代人以自己的社会情况来推测古代,而忽略了古代社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要真正理解孔子是否知道他父亲的葬处,需要更多地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0RDmmls6H1m6LBn9otVBWBw1UIHZoli9aIsganlGjzg0q3dnLYPnoe3KU/qeNf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