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树和碑

汤阴作为县的名字,被叫了2300年左右,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由汉再往上行,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多数已被历史的灰尘掩盖住了,但有些仍然模糊可见。战国时期,这里是《诗经》邶风吹拂的地方。在周代,是文王受难地。在商代,是国家监狱所在地。在夏代,缥缈的只剩下了一段关于龙的传说。

老地方要有老字号。老字号如同一部好小说里的好细节,能让老地方生动而且持久。汤阴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有两个,一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羑里城,一是岳忠武王庙。今天的羑里城早已没有了商代国家监狱的血腥气,树木茂盛,光长影短。武穆将军岳飞身前威武,身后也威武,庙内廊亭疏阔,碑碣林立,现有存碑342块。树往上生长,长的是无量的功德,碑碣朝下栽,栽种的是教训和纪念。2009年8月,拜谒过两处老字号后,我写了一句顺口溜:“文王堂前树,武穆院里碑。一方一世界,各自生光辉。”

我们从周文王身上继承了什么

细算一下,我们从周文王身上真是继承了不少大的遗产。

《易经》是一例,“以礼入教”是另一例。中国人没有土产的宗教,但不能总是敬鬼神而远之。这么广袤的土地,这么多的人口,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以礼入教,以德治国,以人心的和谐维持政府的存在是周文王的大胆发明。还有作为国家机器框架的“周礼六官”。自周之后,后续朝代政府部门的职能分类,包括今天现行的国家机构的职能设置,鼻祖都在周朝。

周文王是黄帝的直系血脉。据《史记·周本纪》的说法,后稷是黄帝之后,后稷生不窋,不窋生鞠,鞠生公刘,而后庆节、皇朴、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直至古公亶父生季历,季历生姬昌,姬昌就是周文王。“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史记·五帝本纪》),坊间传说周文王儿子总数过百,但有记载的只是十七位,其中长子,次子,四子名气最大。长子是伯邑考,就是文王身陷国家监狱羑里城时,被商纣王做成肉汤的那位,文王无奈中喝下肉汤旋即吐出。至今在羑里城还有“吐儿冢”,吐儿与兔儿谐音,做兔肉的生意人不要去汤阴,天下只有那一片地方敬重兔子为神物。次子姬发,即周武王。四子周公旦是周礼的总设计师,“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有政体”(《三字经》)。周公的封地在鲁国,西周的典章礼制在鲁国实施的最得体。孔子早年曾以“相礼”为职业,一直到晚年,他的核心思想仍是“克己复礼”。

周文王实行的是老人政治,且获得了极大成功。文王大概生于公元前1147年,出生地是岐下(今陕西省岐山县)。继西伯位时已经45岁,82岁那年被商纣王拘禁羑里,“拘而演周易”,演周易是高密度的强脑力工作。“闲坐小窗读《易经》,不知春去已多时。”八卦指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古人用此八种自然状态结构世界,这是中国人最早的宇宙观,是中国的大智慧。周文王用七年的时间对先天八卦(伏羲八卦)进行重新定位和继承思考,由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孔子给《周易》的评价是“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洁静”是头脑冷静,“精微”是思维缜密。一个人到了82岁高龄,仍保持着如此旺盛而严谨的思辨力,不得不承认是得天独厚,得了在天之灵。90岁文王迈步出牢监,93岁访得旷世贤相姜太公,姜太公那一年也已经82岁,两位白发老人大袖飘飘走天下,用今天那句俗不可耐的俗话说,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王97岁山崩,一生恪守西伯位,称霸不称王,“顺商而治”是他的道德底线,“武王伐纣”是他身后的事。文王是武王姬发颁发给他的谥号,生前他并不以这样的称号自居。

文王出狱使用的手段也是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商纣王因为西伯姬昌深得民心,担心众望所归才拘而禁之的,就如同蒋介石拘禁张学良,也是准备一生“不放虎”的。但文王远比张学良高明,用美女、珍宝、从事学术工作(演易)三大法宝,换得了自由身。韬光养晦这个词,被周文王用至极致。

清人黄履平有《文王赞》诗,读着让人心旷神不怡:“独立不惧,开物成务。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用说桎梏,利用行师。先否后喜,文王以之。柔顺利贞,用晦而明。作易忧患。因二济行,圣人之情。与天地准,大德曰生。”

三百六十行的由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是职业,是工种。旧说法有肉肆行、酱料行、鱼行、铁器行、茶行、药行、纸行、衣行、宫粉行等等。三百六十行这个具体数字,出处在《周礼六官》。

六官是周代政府机构的六种设置,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唐朝的机构设置为“三省六部”,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由尚书省统治。

天官冢宰“掌邦治,均邦国”,是治官,下辖63官。

地官司徒“掌邦教,抚邦国”,是教官,下辖78官。

春官宗伯“掌邦礼,和邦国”,是礼官,下辖70官。

夏官司马“掌邦政,平邦国”,是政官,下辖69官。

秋官司寇“掌邦禁”,是刑官,下辖66官。

冬官司空是事官,但司空原文在汉代漫失,后以《考工记》补入,下辖30官。

六官合数为376,因司空一文无实考,天下的职业泛称三百六十行。

《易》的通变与不变

《易》是一部讲通变与不变的书。

世上的事和物,没有一样是不变的,每一种都在变,每一时刻都在变。我们走在路上,每走一步,吹在身上的风是不一样的。我们游在河里,每向前划一下,流经身体的水是不一样的。便是我们不在其中,风和水仍然在那里变化,笼罩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易》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一时都在推陈,每一刻都在出新。这就是通变。

知道了变,是尊重自然。仅仅尊重自然是不够的,找出变化规律才叫认识自然。水往低处流是规律,天地间的昼夜交替是规律,一棵树在一年里春华秋实,叶生叶落是规律。由物的规律再比照出人与事的规律,做到这一点,就叫提高了认识。周文王了不起的成就,就在于用八种自然状态之间的纠葛去比照着寻找天、地、物之间的变化规律。

周文王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告诉人们,事物都在变化这一原则是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造物主是不变的。一切的变是在这个不变的基础上运行的。

孔子对《易》的颂扬是“洁静精微”。对《易》的担心是“其失也,贼”。我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易》要走正路,心机要纯正,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领域。二是研究《易》要走大路,走宽敞路,要领略《易》的大义。仅用《易》来求签问卜,预测人生,不是恢扬《易》的光辉。

德艺双馨的岳飞

周文王出生时,有一只赤鸟落在房顶上,爷爷古公亶父看见了大喜,认为是有“圣瑞”。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给他取名岳飞。这是皇家和普通人家在世界观上的区别。

岳飞一生战功赫赫,尽忠报国,有德有艺。身前是一代名将,身后是忠孝精神的领袖,虽没有善终,却广得善后。一首《满江红》让后世的百姓振奋,一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让后世的臣子汗颜。清人何金寿“乃文乃武”四个大字,至今高悬岳飞庙的门楣。

岳飞庙建自明代,明清两朝多次修缮,清朝似乎更重视一些,乾隆皇帝祭扫一次,存《经武穆祠》诗一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分别题写“百战神威”“忠灵未泯”匾额。1932年,时任汤阴县长的段国栋倡议重修,“圯者植,缺者完,朽者坚,黝者丹垩。孝娥殿旧毁于火,重建如故”。自岳飞庙建立,人为的大规模破坏只有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在‘破四旧’的口号下,对岳飞庙各项设施进行了严重破坏。岳飞及其他塑像被拉倒;施全铜像被送到工厂熔化;秦桧等5具铁跪像也被送去熔炼;所有匾额、楹联被摘掉;古建筑上的琉璃构件被毁;碑碣大部分被推翻,有的被砸毁。某‘造反司令部’驻进岳飞庙。1969年,县文化馆、展览馆迁入岳飞庙。为减少岳飞庙的文物损失,工作人员把零散的碑刻埋藏在地下,将正殿前数通高大的碑刻和乾隆御碑用砖砌成墙,抹光墙面,写上毛泽东诗词和‘革命标语’。正殿、寝殿分别办成‘雷锋事迹展览’和‘农业展览’。孝峨祠改为‘图书馆’,三代祠、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张宪祠改作办公室或者职工住室,正殿院两厢房办成‘阶级教育展览室’,仿照四川刘文彩收租院的形式泥塑人物104个。岳飞庙至此变得面目全非。”(《岳飞庙志》)

1979年开始翻新重建,又因为渗入了旅游参观门票受益诸因素,规模与建制包括承建的动机,没有超过明清两朝。历史是醒世的,但以实用的态度对待历史,醒世的功能就被打了折扣。 FZFnoagqceGcXHWiSU2f1HjV3X2JT6u1ZOosEXgsDX+uB3SX4gfy4xkX811WX9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