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语言表达是人们传递信息、传播思想、传承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今天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的出现,表明信息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的生活。互联网为每个人打开了一扇窗,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想要表达什么,互联网都可以瞬间连接你我他。你随时可以开口,成为网络中的一个发光体,面向全球网民去创造新的价值。演讲在这个新的时代,继往开来,呈现出新的态势,焕发出新的光彩,也担负起新的使命。

演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曾在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盛极一时。当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演讲家,他们以有力的思想推动历史的发展。演讲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中国,对演讲的真正研究始于近代。演讲也在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呈现出新的形式。例如,“主播”这个词已经不再特指电视屏幕后面的少数人,而可能指活跃在我们身边的每个普通人。自媒体使“人人皆主播”成为可能,同样,也使“人人学演讲”成为必然。这就是当今时代对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无论你想要创造什么、成就什么,演讲都可以成为你的有力工具。而如何使用演讲这个工具更好地传递信息,如何在海量碎片化信息的传播中脱颖而出,如何满足未来职场的多场景表达需要,正是演讲研究所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每一个面向未来的青年人应该了解的。

本书作为面向青年群体的高等院校演讲教材,力求体现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以演讲学习和实践的3个阶段为逻辑思路,设计了3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全面认识演讲”,包含“演讲的前世今生”“演讲概述”“演讲者概述”3章。这一板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指引,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根溯源,探索演讲的历史沿袭规律,详细描述了演讲在古希腊和中国诞生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力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探求演讲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炼演讲的本质特点,重新定义演讲,结合时代变化对演讲做了新的分类。其中,第3章“演讲者概述”介绍了演讲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学习的方向,尤其强调演讲作为思想传播的手段,对演讲者自身各项素养,尤其是道德素养提出的具体的要求。本书后两个板块分别是“准备你的演讲”和“开启你的演讲”,这是站在演讲学习者的角度,从演讲实操的层面展示演讲从准备到实施的全过程,包含“构思演讲内容”“细化演讲攻略”“掌控演讲现场”“区分演讲场景”4章,详细介绍了演讲内容构思的角度和方法,演讲临场的要求与应变策略,演讲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呈现方式与要求,等等。

学习演讲的目的是应用,演讲能力来源于大量的实操练习,因此重视课堂展示与场景演练是本书的特点,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掌握学习进度。本书的难点在于对演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这种理解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本书第三个板块“开启你的演讲”包含“掌控演讲现场”和“区分演讲场景”2章,它作为演讲的实际应用板块,对演讲临场和不同场景下的演讲技巧都进行了梳理和说明。该板块内容虽然放在最后,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度提前,或者插入各章的学习中,作为实战演练的重要依据。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学习演讲,本书以提升演讲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对演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讲解。本书的特色具体介绍如下。

(1)引用了大量的演讲案例。本书在理论讲解中选用了大量生动的演讲案例,并在配套资源中给出了这些演讲案例的完整文字稿与视频。这些案例大多选自社会各行业的演讲获奖作品,有名人的演讲,但更多是普通人的演讲。演讲者有大学生,也有职场人士;有记者,也有大学教授、医生;有劳动模范,也有各个领域的普通工作者。

(2)栏目设计体现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的结合。本书的每一章都设有本章学习目标、课前热身和本章小结,每一节后都设有思考与训练。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每章或每节的重要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便于读者概览或回顾每章或每节的重要知识点,加深读者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本书每一章后都设有本章习题,这些题目的设计更倾向于“用”的层面,侧重于演讲的实战演练和知识点的拓展性思考,可用于演讲的实操训练或者课前展示。

本书由湖北省演讲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陈飞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岳奎教授、王丽明副教授担任副主编。同时,要特别感谢武汉大学翟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永祥书记、外语学院陈志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蔡颂教授给予的宝贵建议。特此致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大量文献、演讲词及相关网络资源,恕无法逐一标注,对相关作者谨致谢忱。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表达欠妥之处,因此,编者由衷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和专家学者能够拨冗提出宝贵的建议。

陈飞 x8WgnGM6ptZJBAfnROqHNVBmukrgjBbFW5BpLhTbIKA0kb8m56ERp7COIfUfl+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