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人、财、物、信息、业务活动。
人是组织的灵魂,组织的建立只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这个组织中的人能够在一起通过合作实现他们的共同目标。第一章中提到过,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和人员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组织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多样性的员工服从组织的要求,倡导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奖励为组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行为,处罚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有效而低成本地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行动。这就是内部控制产生的根源。在内部控制对象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运营活动的正常、规范和高效,而内部控制的实施要靠人来执行。内部控制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课堂
为什么说“人”是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对象
(1)人的素质和认知水平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产生影响。一个有素质、专业水平高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履行内部控制职责,为内部控制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
(2)内部控制需要根据人的行为特点来设计。在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在考虑人的行为因素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内部控制措施与人的行为特点相适应。
(3)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人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内部控制,也需要企业通过培训、鼓励和考核等方式,引导员工主动履行内部控制职责,促进内部控制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人的素质、特点和行为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企业需要通过培训、鼓励和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
对人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这里的财,指的是企业的钱财,即资金。对任何企业来说,资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资金活动更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从资金的运动状态来看,企业对资金的控制包括存量控制和流量控制。
存量资金简单来说是企业账户中还没有使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金融资产。对企业来说,存量资金不是越多越好,资金过多,超过了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就会造成资金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当然,资金不足,就会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企业需要保持适当的资金余额,加强对资金的控制。
资金流量指的是资金在经营、投融资过程中所表现的资金流入或流出。资金流量控制是管理一个企业资金收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资金转账及企业资金支出的过程,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制、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控制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控制。
资金流量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金流量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其中,“均衡有效的资金流量”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必须在金额和时间节点上保持适当的配合。企业在必须发生资金流出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流入与之配合;企业在产生资金流入时,除了维持日常所需外,必须为剩余资金找到有利的投资机会,以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此外,企业将资金作为内部控制的对象,必须注意预防欺诈,保证资金安全。为此,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预防欺诈机制,通过实施严格的账务管理、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资金保管和资金流程控制等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对财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
这里的物,指的是企业的实物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
固定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企业创造财富不可或缺的手段。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规模以及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在根本上是由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的。而且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不适当购置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量,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又是影响企业损益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一旦失控,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其他实物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因此,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与保养进行控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安全,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对维持企业生存发展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对其他实物资产的控制相比,固定资产控制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物资,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资产运作效率和效果,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存货控制的目标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并且高效的存货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存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减少企业物资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物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财产保护控制。
信息是指应用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的特征性内容的总称。信息学创始人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将信息定义为减少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存在和能动过程。
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贯穿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企业各个层次、每个员工都需要运用信息来确认、评估和应对风险,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并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八条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作为内部控制对象的信息包括:企业从外部接收的信息和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
将企业从外部接收的信息作为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从外部接收的信息可能存在信息虚假风险。虚假信息是指被有意、无意地扭曲过的消息,或凭空捏造的消息。
(2)企业从外部接收的信息可能存在信息过滤风险。信息过滤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任何企业在对外发布信息时都可能会对信息进行适当的筛选。即去掉用户不需要的、无用的信息,发布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但这里所说的信息过滤风险,指的是信息发布者可能故意隐瞒最有用的信息,而发布一些次要的信息(但并非无用信息)。
(3)企业从外部接收的信息可能存在信息过滥风险。信息过滥风险,指企业从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太多,而甄别信息又需要时间,进而影响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4)企业从外部接收的信息可能存在信息过时风险。信息是有时效性的,过时的信息是无用的。
将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作为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可能失真。如原始信息收集不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出现错误等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2)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在内部传递过程中可能被传递给不适当的接收者,从而导致信息泄露。
(3)企业在将内部生成的信息对外披露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对信息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
业务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实现营业收入和盈利的各种活动。业务活动是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的主要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和内部运营效率。
微课堂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对象中“信息”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业务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活动。这是企业的核心活动,涉及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系统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生产活动的目的是制造和生产产品并满足客户需求。
(2)销售活动。这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活动。销售活动的目的是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3)采购活动。这是指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资源的活动。采购活动的目的是支持生产和销售活动,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4)资产管理。这是指企业对自身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生产力。
(5)财务管理。这是指企业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和财务报告的准确。
将业务活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对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实物和金融风险。
第二,通过对业务活动的控制,企业可以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内部合规风险,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第四,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企业可以减少信息的错误与漏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五,对业务活动的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预测和处理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将业务活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为了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升运营效率,减少各种风险和错误,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授权批准控制、运营分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