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

虽然在东汉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但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装饰手法来说,并未摆脱中国原始瓷器的影响。进入南北朝以来,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继东汉中晚期“成熟瓷器”烧制成功以后中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阶段。虽然三国两晋时期,中国长期的分裂割据以及社会动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瓷器的发展进程,不过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商业的繁荣,都为手工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中国的青瓷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整个瓷器历史上的初步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在南方的生产以浙江的越窑为代表。

一、三国两晋时期的瓷器发展

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地区生产的青瓷形式多样,釉料以淡青色为主,出土的器型除了罐、碗、碟、盒、钵、盘、香炉等日用器具之外,还有鸡笼、猪栏、狗圈、羊圈、谷仓等模型明器,西晋时期在器型上又出现了鸡壶、辟邪瓷器等新产品,在瓷器用途上主要包括日常用器和陪葬明器两大类。在瓷器的工艺技法上普遍采用了模印、堆贴、刻划等工艺,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动物形象器型,如鸟形杯、羊形插器、熊形灯等作品,使得这一时期的青瓷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性,也表明了瓷器艺术对历史、审美、习俗、文化等的内涵体现。

这个时期的瓷器装饰纹样主要涉及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以及文字装饰五大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一方面这些装饰纹样承袭了汉代瓷器的装饰手法,另一方面瓷器的装饰表现逐渐由平面开始转向立体,例如这个时期装饰技法中刻划、堆塑、镂空等工艺的运用,以及出现了虎子、熊灯、青瓷动物为主的立体堆塑作品。其中堆塑技法主要是指在罐口以上的位置装饰各种复杂的楼阁亭台以及人物鸟兽。这一时期的堆塑种类异常丰富,复杂的层次表现和庞大的堆塑数量使得堆塑形象的比重大大增加。

堆塑罐在三国两晋时期的瓷器中尤具代表性。堆塑罐又被称为谷仓罐,由于是明器的缘故,也被称为魂瓶、魂亭,出现于三国时期。堆塑罐的造型源于汉代的五联罐,并在五联罐的基础上增大了中央主罐的比例,大多作为随葬明器使用。堆塑罐主要出土于浙江以及苏南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

●西晋时期 青瓷堆塑罐

●西晋时期 青瓷砚

●西晋时期 青瓷辟邪插座

●西晋时期 青瓷堆塑罐上部

以西晋时期的这件青瓷堆塑罐为例,胎质紧致,釉色青中带黄。器身总体上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为罐,罐子腹部以下渐收,罐身部分贴饰了鱼等各种生物,器身上部以堆塑方式饰以亭台、楼阁以及飞禽等装饰。三国两晋时期的堆塑罐集器物与堆塑装饰于一身,成为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一种造型艺术,彰显了这一时代的独特风格。这一时期的青瓷明器除了上述的堆塑罐之外,还包括家禽家畜、禽舍畜屋、井、人俑、镇墓兽 、灶、毛笔、书刀、扫帚等器物,再现了三国两晋时期丰富的现实场景以及社会生活。

●东晋时期 青瓷褐斑天鸡壶

鸡首壶也是这一时期较为常见的青瓷器。鸡首壶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吴地,在后来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造型与装饰特征也有着不同的体现。例如三国、西晋时期的鸡首壶在器型上整体显得矮胖,鸡头部分为实心,与壶身部位未有连通,仅仅作为装饰之用。东晋时期的青瓷鸡首壶在造型上整体形体变大,壶身部分瘦高,鸡首部分颈部加长并且开始与壶体部分连通,鸡尾部分的装饰逐渐消失,整体装饰趋向于简约。

●吴—西晋时期 青瓷熊形灯

●西晋时期 青瓷贴花印文簋

三国两晋时期瓷器在工艺技术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性成就,形成了这个时代独有的风格,与东汉时期成熟瓷器的产生相比,三国两晋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后面青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发展

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统治者的重视,佛教文化得以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佛教元素也影响了中国瓷器的艺术表现。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佛教的盛行使得当时的瓷器上多以莲花或者莲花花瓣作为装饰。一般来说,莲花尊 的出现与佛教密切相关,我们以这个时期河北景县封氏、祖氏墓群出土的莲花尊为例进行说明,正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莲花尊成为不同于之前瓷器表现艺术审美风格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北朝时期 青釉仰覆莲花尊

青釉莲花尊体形硕大,做工繁复,以上图中的莲花尊作品为例,整个作品高 67 厘米,口径长 19 厘米,足径有 20 厘米。像这么大的器物造型,采用的是陶车拉坯的轮制法工艺,这种技艺可以说挑战性极大,因为即使以现在的工艺进行制作,我们的处理方法也是通过分段拉坯,待成型之后再进行黏贴。由于它是比较大的器型,以拉坯机进行一次性拉坯成型也很难完成。由此可见,当时拉坯技术以及青瓷成型工艺的高超。

莲花尊肩、颈的连接处,分别设计了六个以双股泥条制作而成的装饰,整个莲花尊的纹样装饰有 11层之多。其中包括莲花尊的颈部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塑贴制作工艺的飞天图案、宝相花图案以及龙纹图案,纹饰制作精巧,且在纹饰之间以原始青瓷常见的弦纹相隔(弦纹以竹、木以及金属利器刻划而成,有单弦纹与双弦纹之分),具有层次性;在莲花尊的肩、腹部位置,以塑贴和雕塑技法表现,共计六层,以三层覆莲瓣图案、两层仰莲瓣图案以及一层菩提树叶图案进行装饰,莲瓣刻画饱满,花瓣尾部外翻,刻画形象立体;莲花尊胫部以两层覆莲瓣图案装饰,整个莲花尊通体施青绿色釉,釉层开片。莲花尊整体气魄雄伟,技法上采用了塑贴、雕刻、模印等多种技法,整体纹饰表现精美繁杂,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装饰手法不仅体现了当时工匠对每一种装饰纹样技巧的娴熟,也反映出装饰过程中瓷器器型和装饰纹样间的巧妙搭配。莲花尊上的飞天 、莲瓣等图案装饰契合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的背景,结合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资料,青瓷莲花尊出土的数量极少,且在南北朝时期青釉莲花尊很大程度上可能为随葬明器,只有财富与权力达到一定等级才可以使用,由此可见,青釉莲花尊一方面展现了佛教教义的内在宗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青瓷的使用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制作集合了当时瓷器制作的最高工艺,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南北朝时期的烧制技术相较于之前而言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南北朝时期烧制过程中窑炉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龙窑 分段烧成的问题。在南北朝以前,龙窑的特点主要是矮、短、陡、宽等,这些特点也导致了烧制过程中装烧量少、不能更好利用余热进行加热、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下的问题。龙窑烧制技术的改善加长了窑身,节省了燃料,窑内的烧制温度也更加均匀,窑炉技术的改进更有利于瓷器的烧制。第二是烧制过程中火照的发明。火照也叫试片、试火板等,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其实就是烧制瓷器过程中测试瓷器烧制是否达到标准的工具,火照一般用瓷土制成,主要的作用就是监测炉内的温度、火的大小等,对于瓷器的品质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火照的发明以及运用对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瓷器的品质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审美发展主要由实用器型向工艺美术品转变,当然这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自觉有着重要的关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器物的实用性特征,而更多朝着更高层次的瓷器审美艺术化方向发展,这个时期很多器物的审美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实用性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中国瓷器发展的趋向,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结合时代,与时俱进,反映我们的艺术,并且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需要的作品。 ToFFgBOVTQX395SduV8o31rdWgp/JorMwQjQMvRt+TGerlbhBNRwYuzaYGRN+d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