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驱,乡愁里的故乡

1

阳春三月,风景秀丽,到处飘着花的馨香。三驱文学社组织会员来三驱采风。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四通八达的公路,正在修建的工业园区,我感慨万分。三驱变了,变得欣欣向荣,变得充满诗意。

三驱是我的故乡,我对三驱太熟悉了。我从众多的记忆片段中,寻找关于三驱的往事。这里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这里,随便说出一个地方,即使它发生了再大的变化,我仍然能回忆起它曾经的模样。

三驱不大,似乎只有一条老街,从上面的火烧坝走到下面的河街,十分钟就能走完。那里的房子低矮且门对着门,两侧房子的中间被一条石板路隔开,两边的商铺里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商品,阳光透过整齐的青砖红瓦,似乎跟其他的小镇差不多。街道的尽头是一座石拱桥,桥下就是绕街而过的窟窿河,因为这条河,以前的三驱就叫“窟窿河”,这名字至今仍被一些年纪大点的人叫着。

我生在乡下,对三驱镇心生向往。镇上条件好,人穿得好、也洋气。记得我上初中时,班上来了一位三驱的同学。他外婆家在学校后面,他在这里上学,住在外婆家里十分方便。这位同学不但说话文雅,穿着时髦,气质也很好。因此,我在心里对三驱产生了一种向往,要是有一天我能成为三驱镇的人多好。

那年,三驱镇的电影院放映电影《少林寺》,我便利用星期天去镇上看电影。我正好在电影院门口碰到那位同学,他十分豪爽,主动帮我买了一张电影票,还和我一起看电影。从此,我和他成了好朋友。我不但经常请他去我家里,还经常带他去山里、河边玩。他有时也请我去他家玩。我到他家玩时,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因为那个地方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不久后,我们迎来了初中毕业考试,考点就设在三驱的中学,而且还要考两天。还好,我爸有一位朋友家在三驱,我就去他家住两晚,以免耽误考试。因为我是第一次住在三驱,内心十分激动。本来晚上要复习第二天要考的科目,可我哪里静得下心看书,就跑到街上去玩了。

这条街是后街,有照相馆、饭店、商店,还有个铁匠铺。这条街很热闹,晚上照相馆里仍有人来照相,他们摆出各种姿势,让照相师为他们留下美好的瞬间;饭店里,吃饭喝酒的人兴高采烈,划拳声、劝酒声一浪高过一浪;铁匠铺里扑哧扑哧的风箱声,还有铁锤的敲打声,是那么的有节奏。另有一些店铺里还播放着流行音乐,是那么的动听。

此时,小镇在路灯的照射下,美轮美奂。那些白天忙于工作的人,晚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街上结伴散步,有说有笑,悠闲、惬意。那晚,我从上街走到下街,又从下街走回上街。似乎还不尽兴,还想到其他地方去看看,也不知到底想看什么,但就是想再走走。这时,才觉得以前来镇上赶集,对三驱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这一刻,我才真正认识了三驱,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迷人。

2

我的高中是在镇上的三驱中学上的。那时因为乡镇差距很大,镇上人的穿着和农村人的穿着有很大的区别,一看就能分辨出谁是镇上的人,谁是农村的人。我们学校镇上的同学很多,我们班就有十几个。镇上的同学对人也很亲和,经常和我们一起玩,有时还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坐坐。没事时我们就去街上逛逛,让我对三驱有了更多的了解。

到了夏天,小镇充满着特有的风情。街道临河的石墙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们,有拉家常的妇女,有摇着蒲扇下象棋的老人……河岸边也有赤着脚蹲着洗衣服的女人,她们娴熟地给衣服打上肥皂,然后用脚踩,用手搓。三三两两的女人凑成一堆,哼着小调,聊着家长里短。有时,河里会传来孩子们戏水的嬉笑声,这些都是最美的风景。

三驱最具特色的是那些茶馆。茶馆所在的那条街,是一条石头铺就的长长巷道,弯弯曲曲。清晨,人们把竹筐往茶馆门前一放,在临街的茶桌旁坐定。边品茶边闲谈,那怡然自得的神态,真是无法形容。每逢集日,茶馆里总是坐满了人,那些喝茶聊天的,还有说评书的,让茶馆里显得十分热闹,更为三驱增添了一道亮色。

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曾是一座寺庙,叫金顶寺。只要站在宿舍的窗前向外一望,三驱镇的那些房子、街道一览无余。在窟窿河的映衬下,三驱显得格外动人。

我爱好写作,利用课余时间写诗,在报刊上发表了几首诗,在同学中有了一些名气。尤其是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对我很崇拜,她也爱好写作。没事时她便和我一同散步,我们一起谈论诗歌、谈论人生理想。校园的那棵大黄桷树下,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窟窿河边,留下了我们的笑声;三驱镇上那些诗意般的小巷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后来,三驱镇成立了三驱文学社,我也加入了三驱文学社。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去外地打工,但三驱文学社的活动我都尽力参加。记得那次文学社举办活动,我们去参观了三驱的石篆山石刻和刘天成故居。通过那次活动,我了解到三驱厚重的文化底蕴。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造像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1082—1096)开凿而成,是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为大庄园主严逊出资开凿。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足还有一位历史名人—刘天成,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升福建江南道监察御史、吏科掌印给事中,为人刚正不阿,名留青史。

3

为深入挖掘三驱的历史文化,文学社的会员们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创作了一批文学作品。三驱石桌小学还修建了帝师刘天成和石篆山石刻开创人严逊的故事墙,创建了校园实践基地;意在将刘天成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永远传承下去,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我虽说不上三驱哪里好,可因为是我的家乡,我对它有一种亲切感。每次我回三驱,望着崭新的楼房、变宽了的街道,都可以感受到三驱蓬勃发展的朝气,向上的生机,崭新的活力。看着那一片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我在脑海里构思着城市发展的蓝图。沿着小镇漫步,微风吹过,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看着来来往往的赶集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正是写给三驱的抒情诗。

前不久,三驱文学社成立20周年。我已由一个会员成长为三驱文学社的第二任社长。我组织三驱文学社到三驱采风,感受三驱的新变化。大家从县城出发,上高速五分钟就来到三驱,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座座敞亮的厂房。三驱正在打造石刻文创园,城市雕塑、石雕、木雕、铜雕、陶艺及各种工艺品企业陆续建成投产。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创园会成为大足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来到三驱网红打卡地大唐风域油菜花基地采风,文友们十分高兴地欣赏着这片油菜花海。微风中,金黄的油菜花似乎在载歌载舞,热情地欢迎八方游客。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有的女文友还摆出各种姿势尽情地展示自己,似乎在与油菜花比美,也在保存这美好的瞬间。

三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变得更加靓丽。我的老家就在三驱的乡下,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三驱的美丽新农村建设。以前人们住的大多是破破烂烂、低低矮矮的泥巴房、土坯房,现在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去的泥泞小道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柏油公路;村里的主干道也通了公交车,十几分钟一班,方便了村民出行,刷卡上车后,刷卡机播报最多的声音是“敬老卡”……

现代农业让乡村换新颜。油菜花田如同一片花的海洋,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此观赏;种植的葡萄、草莓、桃子等水果,让节假日的三驱变成了水果采摘乐园……家乡的山是那么的绿、水是那么的清,天空也是如此的蓝!

正如一位文友采风后,在一首诗中写道:

一座座漂亮的新楼

在花园中央,人们的心田

洒满了三月的阳光

一度沉寂的田野和村庄

被勤劳的双手

改变着它们的模样…… 4/QEM4cyYwoHY+1bO7yXUsJAibYQ0cvH8NDfGRiWY2NJYAgaPad/xIIJEkVyIC2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