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其含义颇多。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有经济视角、社会视角、地理视角、历史视角、文化视角等。着眼点的差异,使得大家的研究内容迥然不同。本章从历史视角出发,主要从城市兴起、发展、壮大的时间脉络来探索“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即便视角集中,想要说清楚在漫长的发展长河中,究竟从什么时期开始把出现的人口密集区域称为城市,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一)何谓“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着氏族、部落等人类的聚居群体,他们以这种形式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技术的发展,劳动产品开始出现剩余,于是出现了产品交换。频繁而固定的交换活动促进了集市的产生。这就是“市”的来源,也就是我们经常使用到的“市场”的含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典籍中已经出现了“城市”的字样。

当然,古之“城市”较之今天,在内涵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样解释“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而言,“城市”是与“乡村”对应的概念,也就是说,城市是摆脱农耕文明,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在城市中,人口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城市的人口不再是血缘成分的繁衍,或者说不具有血缘繁衍的功能;同时,城市出现了以居住而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即社区性的管理组织代替了族权组织。

现在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商品交易,城市何以存在。从城市的产生时间线来看,“城”与“市”并非同时出现,二者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市”先于“城”出现。“城”与我们平日讲到的“城堡”“城墙”“都城”有关,它是用围墙圈起来的属于统治者及部分上层人士生活和居住的区域。这个阶层的人通常不会到乡下购买物品,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因此依附于城墙之下便出现了一个交易之所,久而久之成为固定的集市,进而发展为市场。最初的集市是三五日一次,后来场所固定化,甚至有了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商人。此后,“城”和“市”日渐成为一个整体。

(二)何谓“文化”

“文”通“纹”,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礼记·乐记》有言:“五色成文而不乱。”句中的“文”使用的就是这一含义。而“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此义可见于《庄子·逍遥游》中“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而“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的《易传·彖传上·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引申为人文教化。

今天我们是这样来理解文化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从现代意义上来讲,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极为宽泛的概念。因此,对文化的研究做一个限定是有必要的。 vw/cNOuwdt3yDWS21j3OKSBwxegQ/kptcRI+XxPR+t4B9n4WVZ69n0NdG5YNIw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