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利一弊是公平
——读李商隐《嫦娥》

◆原文

嫦 娥 [1]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2]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

◆注释

[1]嫦娥:神话中月中女神。《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姮,本作“恒”,俗作“姮”。汉代因避文帝刘恒讳,改称常娥,通作嫦娥。

[2]云母:矿石名。有玻璃光泽,半透明。屏风: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室内器具。烛影:蜡烛的光亮。深:暗淡。历时长久。长河:天河、银河。晓星:拂晓时的星辰。

[3]灵药:即不死药。碧海青天:像碧海一样的青天。

◆今译

云母屏风后面的烛光彻夜长明呀,拂晓来临渐次沉没了银河与辰星。

嫦娥应该后悔当初偷食不死药吧,碧海青天夜夜寂寞愧疚心神不宁。

◆蓊斋语语

古往今来,世人最奢侈的想法大概就是长生不老了。无奈连“千古一帝”之秦始皇在内的皇帝们也做不到,遑论他人。人们于是诉诸神话,就有了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妻子嫦娥偷食后奔向月宫的故事。

不死药既已入腹,嫦娥当然就不会死了。不死的嫦娥,是怎样在月宫里打发她那悠悠岁月的呢?《嫦娥》一诗就是李商隐所作的猜度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在月宫里生活,白天的情况诗人没有涉及,这是对夜晚情况的描摹。由云母屏风,可以想见其物质生活的优越;由蜡烛整夜不灭,直到天光放明,则可以想见其精神上的不如意:辗转反侧,不曾入眠。

如此这般,原因何在?“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便是诗人的答案了。诗人是说,嫦娥对自己当初偷不死药的行为深感后悔了。她的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就是因为愧疚而心神不安的表现。所谓“夜夜心”者,是说每夜每夜良心都受着煎熬呀。有人说嫦娥的夜不成寐是因为寂寞,我说,寂寞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愧疚。

从《淮南子·览冥训》和高诱所作的注看,羿这个人对妻子嫦娥是很不错的。其一,他从西王母那里请来了不死药,没有对嫦娥保密,不然的话,嫦娥不知道丈夫有不死药也就不会偷了。其二,他没有对嫦娥设防,不然的话,嫦娥就难以偷去,说明他相信嫦娥。其三,他得到不死药后没有尽早自己吃下,如果不是想让给妻子吃的话,也许是想跟妻子一同吃下吧。其四,据说他是有名的善射者,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是他射落了九个。如果他想惩罚嫦娥,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月亮射落,但他没有这样做。相比之下,嫦娥能不问心有愧吗?所以我说,李商隐的猜度是不无道理的。

世界上还有比偷吃不死药更便宜的事情吗?我想是没有了。遗憾的是,嫦娥也因此失去了爱情,而且离开了人间,只能在月亮上一腔愧悔、心绪不宁地打发她漫长寂寞的岁月。她一定曾无数次怀念在人世间度过的日子,可惜永远都无法再回到过去。这就叫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好,不是绝对的好,即不是好得连向坏转化的可能都没有,所谓“福兮祸所伏”;坏,不是绝对的坏,即不是坏得连向好转化的可能都没有,所谓“祸兮福所倚”。不言而喻,这合于唯物辩证法。

在我看来,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是一种最大的公平,无论何人,哪怕权力再大,都无法改变。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辩证法乃是公平法。当然,所谓公平也者,也只能从相对的意义上去理解:或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聪明的人总是去做那些利大于弊的事情。

嫦娥奔月至今,时间也够长久的了。我倒是想劝嫦娥:事情既已如此,后悔药无处去买——后悔药比不死药更难得——那就不要没完没了地老是愧悔吧!忘记过去,振作起来,开始新的未来。对此,相信羿也不会反对。 SuRsRlzTxfTyo3ZeZBzjlGfWj0o/Rte62XXepQhENuIrqYOZHM0C533KOfNZ6J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