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幽默需要好心情
——读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原文

[1] 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2]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3]

◆注释

[1]戏:开玩笑。

[2]沽(ɡū)酒:卖酒。买酒。花门口:指花门楼口。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3]傍:旁,侧。榆荚:榆树的果实。形似铜钱而小,俗称榆钱。仍:乃。沽酒:买酒。君:尊称,犹言您。

◆今译

七十岁的老翁还在卖酒,千壶百缸摆在花门楼口。

道边的榆荚跟铜钱相似,摘下来买酒你卖给我不?

◆蓊斋语语

据载,天宝八年(749 年),岑参告别在长安的家人,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途中遇上返京述职的相识,就有了如下这首《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不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吗?他这里竟然“双袖龙钟泪不干”,可见他那份悲苦的心情。

天宝十年(751 年)三月,高仙芝由安西节度使调任河西节度使。于是,在安西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与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中。时当春季,榆钱绽放,老翁沽酒待客,他便拥有了一份好心情。没有过去的悲苦,也许就没有现在这一份好心情。没有现在这一份好心情,很可能就没有《戏问花门酒家翁》这首饶有趣味的好诗留下来了。

“老人七十仍沽酒”,可见社会安定;“千壶百瓮花门口”,可见生意兴隆。“道傍榆荚仍似钱”,形似而已,诗人明知道是不可以用以买酒的,偏还问“摘来沽酒君肯否”?正是诗题标明的“戏问”。“戏问”,问着玩儿的意思,也就是故意打趣。友好,调皮,风趣,幽默,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由会心一笑。诗人将此刻的好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有人说,幽默是剩余的智慧。我说,剩余的智慧并不就等于幽默。相信岑参是不缺少剩余的智慧的,但他在“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时候,是幽默不起来的。如果说幽默是一只美丽的风筝的话,它也是有赖于习习春风的吹拂才升上天空的。我所谓“习习春风”者,就是轻松愉快的好心情的同义语。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是南朝梁陶弘景之《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一诗,我觉得跟《戏问花门酒家翁》有共同之处。一者向老翁发问,榆荚可不可以沽酒,明知故问,已如上述;一者向皇帝答问,说白云不可以赠君,明知故说。榆荚之不可以沽酒,正如白云之不可以赠人,好处是都很有韵味。

顺便说及,在我的家乡,人们管榆荚是不叫“榆钱”的,而是叫“榆圈”。当我从书上读到“榆钱”二字时,就想,我那些乡亲们呀,真土,把个“钱”字读成了“圈”。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一个“泉”字,也当“钱币”讲。于是恍然大悟,我之所谓乡亲们叫“榆圈”者,分明是误解:乡亲们叫的其实是“榆泉”。“榆泉”也者,实在“文”得很,岂止不土而已。

我对于榆钱,是很有感情的。荒年歉月不用说了,即使在丰收的年头,每当榆钱长出来后,我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爬上榆树,满心欢喜地一把把往篮子里采摘(供母亲揣饼子、插黏粥、蒸菜糕),当然也不时往嘴里填。不过,我从来不曾像岑参那样,把它与购物联系在一起。诗人之为诗人,极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富于想象力。 YRwsxRIxrYAXUADcFdy8WQe29tKNddblLOPerJMdcIHIZ8CL2DpZvSoDNDmQBS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