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此癖甚好切勿去
——读白居易《山中独吟》

◆原文

山中独吟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1]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2]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3]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4]

自为江上客 [5] ,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 [6] 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7]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8]

◆注释

[1]癖(pǐ):嗜好。章句:文章,诗词。

[2]缘:尘缘,指世俗因缘。消:消除。病:癖好。

[3]亲故:亲戚故旧。

[4]咏:曼声吟哦。也指用诗词等形式写景抒情。恍若:好像;仿佛。

[5]江上客:指被贬客居江州。

[6]攀:抓住;攀扶。

[7]狂吟:纵情吟咏诵读。惊:惊动;震动。林壑:山林谷间。窥觑(qù):看;偷看。

[8]嗤(chī):讥笑;嘲笑。就:到;赴。

◆今译

人们各有自己癖好,我有癖好作文写诗。

诸多尘缘都已消除,这个癖好没有除去。

每当遇见美丽景致,或者面对故旧亲戚,

大声吟咏我的诗篇,感觉像跟神仙相遇。

自从被贬来到江州,一半时间住在山里。

有时写成新诗一篇,自个东上岩石路衢。

身子靠在白石崖上,手臂抓着青桂树枝。

纵情诵读惊动山林,猴子鸟儿偷眼下视。

担心世人嘲笑讽讥,所以躲在僻静之地。

◆蓊斋语语

白居易的这首《山中独吟》,用形象化的笔触描摹了自己的章句之癖,或者干脆就说是诗歌之癖,即对于诗歌的热爱、迷恋和沉醉。

是不是真像白居易所说,世间“人各有一癖”呢?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然而,不少的人有癖,却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譬如晋朝人杜预曾说,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自己有《左传》癖。

众所周知,癖是有好有坏和无所谓好坏之分的。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反正我是觉得白居易的诗歌之癖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好癖。虽然他的被贬难说与他的诗歌之癖没有关系,但这个账只能记在封建专制统治者的身上,不是诗歌之癖本身的问题。关于诗歌之癖的好处,自然有其社会意义的一个方面。我们从《山中独吟》所能领略到的,仅是就诗人自己而言的一个方面,故笔者也只从诗人个人着眼。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这是为什么?照我想来,是根本就不愿意去。为什么根本不愿意去呢?一言以蔽之,曰乐在其中呀。按照白居易自己的吟咏,是乐得“恍若与神遇”。不知道“恍若与神遇”是怎样的一种乐,反正不同于一般的乐就是了。

乐的实质,大概是由欲望得以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吧。

人有抒发的欲望,因为人是有感情的,白居易更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感情的抒发有着多种途径,诗歌是最佳抒发途径之一。“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高声咏一篇”,别提多高兴。

人有创造的欲望,而创造多种多样。诗歌创造——通常是说创作——就是极具魅力的一种创造。白居易是天才的诗歌创造者。“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狂吟惊林壑”,别提多高兴。

我曾听人说过这样的话:“骑车(自行车)下坡带老婆,给个县官也不做。”对于一般人而言,这话也不过说说罢了,首先是没谁真会给一个县官让做,假如真给的话,做或不做怕就很难说了。有一个人是真的给个县官也不做的(确切地说是做了一段时间又不做了),那就是陶渊明。陶渊明之所以不做,除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外,我以为还有一点,那就是更有时间和闲心,“采菊东篱下”,悠然作诗歌。

以陶渊明来推断白居易,加以白居易已经以“万缘皆已消”自许,我相信,如果有人拿个县官换他的诗癖之乐的话,他十有八九是不肯换的。白居易以“乐天”为字,是个乐天派,是不是因为乐诗才成为乐天派呢?

人有诗歌之癖的好处,就是仅仅对自己而言,也不止上述两端。比如说吧,能及时总结提炼人生经验,有利于走好人生之路;能经常活动脑子而且动得其乐,有利于身体健康;等等。

唯其如此,我说,凡有诗歌之癖的朋友,很值得庆幸;尚无诗歌之癖的朋友,不妨加以培养。相信有诗歌之癖的人一多,加上努力向白居易学习,诗坛兴许会冒出几个“当代白居易”来,也说不定的。 KDKJ3RYe5tOn1nsPY69h5kwYcS9xLdNO47Ad7tBDyuxAzqknYWHt19mNhZ0K3W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