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春风吹生赖有根
——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

赋得 [1] 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

◆注释

[1]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

[2]离离:盛多貌,浓密貌。原:宽广平坦之地。枯荣:枯萎和茂盛。

[3]远芳:远处的芳草。侵:侵占。此处当作“蔓延”解。古道:古老的道路。晴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碧绿色。荒城:荒凉的古城。

[4]王孙:王的子孙,亦泛指贵族子弟。此处指游子。萋萋(qī):草木茂盛貌。别情:离别的情思。这两句乃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今译

古老荒原青草多么茂盛,年复一年枯了又再葱茏。

熊熊野火烧也烧不尽呀,春风吹拂便又顽强复生。

远处芳草遮掩古老道路,碧绿一片连着荒凉古城。

又送尊贵朋友离我而去,茂草遍布有如惜别情浓。

◆蓊斋语语

论者有谓,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 年),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照科考的要求,诗作须起承转合分明,对仗工整等。因为束缚多,所以少佳构。而这首诗却把古原春色和离别情怀融为一体,情景辉映,不同凡响。尤其“野火”“春风”两句,更是格外精彩,寓有深刻哲理。

人们之所以喜爱蕴含哲理的诗句,当然是因为这样的诗句对认识社会、人生等富有启迪意义。有人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的启迪意义何在?用一句话说,我以为就是教人想到“根”的极端重要性。

如众所知,入秋草枯以后,是很容易燃烧的。但容易燃烧的是草的茎和叶,烧不了的是扎在地下的根。草正是因为有根扎在地下,所以春风吹而又生。人们赞叹草的强大生命力,草的强大生命力就来源于扎在地下的根。

草是这样,人也如此。在我的农村老家,乡亲父老评判人物,常好说这样的话:谁谁脚底下有根,有出息,可交往;谁谁脚底下没根,立不住,不可交。诸如此类。乡亲父老眼里的所谓“脚底下有根”,主要着眼于品德,即忠厚老实,正道直行,让人信得过;所谓“脚底下没根”,即溜奸耍滑,唯利是图,“撒一筐漏一篮子”,让人信不过。

明人解缙有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在我看来,联中的“嘴尖皮厚腹中空”一语,也可以为“根底浅”作注。就是说,一个人唯其“嘴尖皮厚腹中空”,所以“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可理解为尖酸刻薄,引申为德薄;皮厚,就是脸皮厚,缺少耻感;腹中空,则是少知寡识,无才。如此这般,注定脚底下没根。脚底下没根的人,或能得逞于一时一事,归根结底是长不了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脚底下有根,站得直,行得正,走得远。即使遇到挫折,终会跃然而起。

据载,当年白居易曾带着这首诗去长安拜见名士顾况。顾况先是拿白居易的名字打趣,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至读到“野火”“春风”两句,则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这件事也很值得玩味。

人生居世(居世亦即在世),或难或易,情况大不相同。情况之所以不同,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自身的强弱。老子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关于“自胜者强”,我觉得除人们通常的解读外,似乎也可以这样解读: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胜利的人才是强者。所以,人生在世欲相对少一些困顿,多一点遂顺,必须强化自己。只有强化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怎么强化自己?便又回到了前边的议论:坚持不懈地强根。 l3JtDTN5v4TXgGExNmF758bgXI2dRaTXDis18jK/LYXXpASejfEsiD6BckyvV1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